-
-
公开(公告)号:CN1105741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1880024013.9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负极进行预锂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无机材料粉末引入熔融锂中以形成混合物;第二步骤,挤出并冷却混合物,以制备厚度为100‑200μm的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带;第三步骤,轧制所述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带,以制备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薄膜;和第四步骤,将所述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薄膜置于负极表面上以形成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层。在本发明中,锂金属‑无机材料复合薄膜与负极接合,从而使锂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最小化,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解决了在传统的锂金属‑无机材料混合物的施加中,由于锂金属的高反应性而导致在施加混合物浆料期间锂劣化的问题。利用本发明提供的预锂化的方法制造的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具有改善的初始不可逆性,并且使用这种用于二次电池的负极制造的二次电池具有优异的充电和放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196690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780032793.7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金属二次电池用负极和包含所述负极的锂金属二次电池,其具有优异的寿命特性并且在所述负极表面上形成有较少的不规则的树脂相。所述负极包括以具有空闲空间的格子结构排列的聚合物层,使得可以增加所述负极的比表面积,从而可以实现均匀的电流密度分布,所述负极具有优异的寿命特性,并且可以抑制不规则的树脂相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84757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780005330.1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4 , H01M4/62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其上形成有双保护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更具体地涉及其上形成有聚合物保护层和碳基保护层的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包含其的锂二次电池。包括本发明的负极的锂二次电池中形成的稳定氟化锂(LiF)膜防止了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的损失,能够提高电池性能并展示出稳定性能。另外,吸收惰性锂或锂枝晶防止了电池内部短路的发生,由此改善了电池的充电/放电循环寿命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192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80037167.6
申请日:2019-08-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具体地,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负极集电器;和负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所述负极集电器上并包含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人造石墨粒子,并且孔电阻Rp为6Ω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7851795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680040848.4
申请日:2016-12-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7 , H01M4/36 , H01M4/133 , H01M10/052 , H01M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包含该活性材料的负极以及具有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A)平均粒径(D50)为15μm至20μm的第一人造石墨;和(B)平均粒径(D50)为3μm至5μm的第二人造石墨,其中所述第一人造石墨(A)包含一种或多种一次人造石墨粒子在其中团聚的二次人造石墨粒子、和碳涂覆层,并且第一人造石墨与第二人造石墨的重量比为85:15至95:5。
-
公开(公告)号:CN11161576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980007973.9
申请日:2019-03-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9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0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负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预备负极浸渍在包含锂有机化合物和预锂化溶剂的预锂化溶液中,和将所述预备负极从所述预锂化溶液中取出,然后除去存在于所述预备负极中的预锂化溶剂,其中所述预备负极包括集电器和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预备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预备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材料,并且锂有机化合物的标准还原电位低于负极活性材料的标准还原电位。
-
公开(公告)号:CN1114802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1980006414.6
申请日:2019-02-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04 , H01M10/44 ,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负极集电器;和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形成在所述负极集电器上,并且包含含有硅类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通过预锂化而嵌入的锂,并且通过特定式计算出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预锂化程度为5%至50%。
-
-
公开(公告)号:CN111194496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80004922.0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66 , H01M4/13 ,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2 , H01M4/38 , C23C1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可应用于锂二次电池,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和效率。若将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应用于锂二次电池,则在对电池充电/放电时,锂金属在电极的整个表面上均匀沉积和剥离,从而抑制锂枝晶的不均匀生长并提高电池的循环和效率特性。此外,与包含金属集电体和活性材料层的现有电极相比,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电极表现出显著高的柔性,从而提高电极制造和电池组装过程中的可加工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