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5177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780002425.8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制造方法和由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负极。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制造方法和由所述方法制造的负极,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制造包含相同组成的活性材料层并具有不同电极密度的多个负极样品;第二步骤,测量关于每个负极样品在第一次充电循环中依据SOC的负极膨胀曲线;第三步骤,假定x是指所测量的负极膨胀曲线的切线倾斜度为“1”时的SOC值(但x
-
公开(公告)号:CN110024186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80004732.4
申请日:2018-05-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极活性材料,其能够显著改善电池的稳定性,而不会降低诸如循环特性的电池性能,以及提供包含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和锂二次电池。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包含:负极活性材料粒子,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粒子包含呈二次粒子形式的人造石墨和形成在所述人造石墨的表面上的碳层;以及涂层,所述涂层形成在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粒子上且包含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497B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580004074.5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C01D15/02 , C01G23/005 , C01P2004/61 , C01P2006/40 , C01P2006/82 , C23C16/56 , H01M4/0471 , H01M4/0492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充电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可再充电锂二次电池,该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包含下面化学式1中的锂钛氧化物的芯;和位于芯表面上并包含物理吸附到芯的酸酐的涂层,由此通过从表面有效地吸收在氧化还原反应期间形成的水分,而防止电池副反应和气体生成以及改进电池性能。[式1]LixTiyO4在式1中,x和y与说明书中限定的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940532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580006500.9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钛氧化物的核,以及位于核的表面且包含氟的涂层,因此,减少活性材料中的水分量;没有由于外部水分的劣化吸附造成的因水分导致发生副反应的风险;且通过在活性材料的表面上形成的稳定的含氟涂膜可以防止SEI层的损耗。结果,可以改善且稳定地表现电池性能。[化学式1]LixTiyO4,其中x和y与本说明书中所定义的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91749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580004074.5
申请日:2015-09-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62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8 , C01D15/02 , C01G23/005 , C01P2004/61 , C01P2006/40 , C01P2006/82 , C23C16/56 , H01M4/0471 , H01M4/0492 , H01M4/366 , H01M4/48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再充电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其制造方法和包含其的可再充电锂二次电池,该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包含下面化学式1中的锂钛氧化物的芯;和位于芯表面上并包含物理吸附到芯的酸酐的涂层,由此通过从表面有效地吸收在氧化还原反应期间形成的水分,而防止电池副反应和气体生成以及改进电池性能。[式1]LixTiyO4在式1中,x和y与说明书中限定的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9478634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80002769.3
申请日:2018-01-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中在含有碳类活性材料的负极活性材料层上形成有含有30摩尔%以上非晶LiF的LiF层。
-
公开(公告)号:CN10785177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80002425.8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极制造方法和由所述制造方法制造的负极。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制造方法和由所述方法制造的负极,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制造包含相同组成的活性材料层并具有不同电极密度的多个负极样品;第二步骤,测量关于每个负极样品在第一次充电循环中依据SOC的负极膨胀曲线;第三步骤,假定x是指所测量的负极膨胀曲线的切线倾斜度为“1”时的SOC值(但x
-
公开(公告)号:CN10711251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53723.0
申请日:2015-10-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 化学
IPC: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含有多孔多晶硅,并且所述多孔多晶硅包含位于晶界中的孔,因此,在充电或放电时,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可以内部吸收其体积变化,从而显示缓冲作用,导致负极和电池的寿命特性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5940532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580006500.9
申请日:2015-07-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485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1 , H01M4/136 , H01M4/1391 , H01M4/1397 , H01M4/485 , H01M4/582 , H01M4/623 , H01M10/0525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锂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含:包含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钛氧化物的核,以及位于核的表面且包含氟的涂层,因此,减少活性材料中的水分量;没有由于外部水分的劣化吸附造成的因水分导致发生副反应的风险;且通过在活性材料的表面上形成的稳定的含氟涂膜可以防止SEI层的损耗。结果,可以改善且稳定地表现电池性能。[化学式1]LixTiyO4,其中x和y与本说明书中所定义的相同。
-
公开(公告)号:CN10579402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580002768.5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化学
IPC: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10/052 , C01B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1B32/20 , C01P2006/12 , C01P2006/14 , C01P2006/40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H01M2004/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次级粒子、使用所述石墨次级粒子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负极以及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所述石墨次级粒子包含与具有优异循环特性和溶胀特性的人造石墨初级粒子聚集、结合或组合的具有优异的高容量和输出特性的天然石墨初级粒子,并由此具有优异压延性,使得具有更高密度。因此,包含如上所述石墨次级粒子作为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所述锂二次电池具有增强高倍率充电和放电容量、循环特性和溶胀特性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