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29637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495207.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工程大学
IPC: G06F1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波互谱分析相位折叠识别及相位展开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由场地分层结构及层土性分类预估场地平均剪切波速度;S2、由表面两测点振动响应计算折叠相位谱及互功率谱;S3、确定分析频率范围;S4、从频率下限开始计算相邻两点间相位差,确定相位折叠位置处频率及折叠数量,并计算形成一个折叠所需平均频率值;S5、判断及剔除无效相位折叠,统计有效相位折叠数量;S6、在折叠相位谱上确定相位展开初始频率,对其相位进行校正;S7、从初始频率开始,对折叠相位展开,计算表面波在两点之间实际相位差。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初始频率处相位折叠数损失以及干扰信号产生的虚假折叠,确保折叠相位谱展开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82963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810495207.9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工程大学
IPC: G06F1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波互谱分析相位折叠识别及相位展开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由场地分层结构及层土性分类预估场地平均剪切波速度;S2、由表面两测点振动响应计算折叠相位谱及互功率谱;S3、确定分析频率范围;S4、从频率下限开始计算相邻两点间相位差,确定相位折叠位置处频率及折叠数量,并计算形成一个折叠所需平均频率值;S5、判断及剔除无效相位折叠,统计有效相位折叠数量;S6、在折叠相位谱上确定相位展开初始频率,对其相位进行校正;S7、从初始频率开始,对折叠相位展开,计算表面波在两点之间实际相位差。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初始频率处相位折叠数损失以及干扰信号产生的虚假折叠,确保折叠相位谱展开正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72390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10494589.3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工程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表面波谱扰动预测浅部洞穴的探测方法,包括:S1、在地下可疑洞穴区域上方布置一条测线;S2、记录测线测点的振动响应信号;S3、将测线偏转一定角度,重复步骤S2,继续偏转,直至完全覆盖可疑洞穴区域;S4、对所有振动响应信号作柱面几何衰减校正,经过一系列变换得到可疑洞穴区域各测线的偏移距‑波长域振幅谱云图;S5、选取无洞穴影响区域布置一条参考测线,记录参考测线各测点的振动响应信号,得到参考测线的偏移距‑波长域振幅谱云图;S6、将可疑洞穴区域测线与参考测线的偏移距‑波长域振幅谱云图进行比较,由可疑区域谱扰动特征对应的波长及偏移距预测洞穴埋深、位置。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近表面洞穴探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57239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5
申请号:CN201810494589.3
申请日:2018-05-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工程大学
IPC: G01V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表面波谱扰动预测浅部洞穴的探测方法,包括:S1、在地下可疑洞穴区域上方布置一条测线;S2、记录测线测点的振动响应信号;S3、将测线偏转一定角度,重复步骤S2,继续偏转,直至完全覆盖可疑洞穴区域;S4、对所有振动响应信号作柱面几何衰减校正,经过一系列变换得到可疑洞穴区域各测线的偏移距-波长域振幅谱云图;S5、选取无洞穴影响区域布置一条参考测线,记录参考测线各测点的振动响应信号,得到参考测线的偏移距-波长域振幅谱云图;S6、将可疑洞穴区域测线与参考测线的偏移距-波长域振幅谱云图进行比较,由可疑区域谱扰动特征对应的波长及偏移距预测洞穴埋深、位置。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近表面洞穴探测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960106.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修筑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土体模型;在土体模型的基础上指定隧道位置,生成隧道模型,并确定卸荷影响区范围;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土体模型内根据隧道结构模拟施工,开挖土体完成隧道施工;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隧道下部红黏土的受力变化;计算隧道开挖导致土体卸荷的红黏土卸荷膨胀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红黏土体卸荷膨胀对隧道结构及隧道周围地表环境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更加切实地模拟土体及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红黏土地区隧道开挖施工提供了参考,利于后续处理措施的跟进。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63102.9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参数随机场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的数值模型;确定表征待模拟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概率模型和统计特征;确定待模拟场地信息,包括场地维度和尺寸;网格离散化待模拟场地;构建基于协方差矩阵分解法的随机场模型;基于就近原则的参数随机场模型到数值模型的映射;完成双侧壁导坑隧道的随机场建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就近原则首先是获取数值模型的尺寸及网格信息,然后确定与之匹配的随机场模型的尺寸及网格大小,从而实现两种模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对应关系明确,模型可以完全反映对应的参数随机性和相关性特征,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963102.9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参数随机场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的数值模型;确定表征待模拟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概率模型和统计特征;确定待模拟场地信息,包括场地维度和尺寸;网格离散化待模拟场地;构建基于协方差矩阵分解法的随机场模型;基于就近原则的参数随机场模型到数值模型的映射;完成双侧壁导坑隧道的随机场建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就近原则首先是获取数值模型的尺寸及网格信息,然后确定与之匹配的随机场模型的尺寸及网格大小,从而实现两种模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对应关系明确,模型可以完全反映对应的参数随机性和相关性特征,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59107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652482.8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F5/00 , E02D29/045 , E02D17/18 , E02D1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及穿堤箱涵防渗流结构施工方法,其截流环一体成型地环向包裹于箱涵结构的四周上,且靠近箱涵结构迎水面的堤角侧;箱涵结构的相对两侧的侧墙与边坡开挖面处均回填有混凝土回填层;格栅回填层回填于相对应的混凝土回填层的上方,且处于由箱涵结构的相对两侧的侧墙、混凝土回填层、边坡开挖面以及箱涵结构的顶面共同围设而成的梯形空间处;黏土回填层回填于格栅回填层、箱涵结构以及截流环上。该结构可减小渗流对堤防的影响,且回填质量高,可有效减少工后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保证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769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098150.9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长沙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耦合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制备种植土的方法,先分别对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进行预处理:对于疏浚淤泥,先经过格栅机滤除大颗粒和杂物,再经过调节池调节泥浆的含固率在30%以上以达到堆肥要求,对于易腐固废,先采用机械分拣结合人工辅助去除不可降解杂质以确保物料纯度,再粉碎调整至粒径10mm以下以提升后续发酵速率和均匀性,再加入适量增碳调理剂进行自发酵以调节C/N比和含水率、去除异味并初步稳定物料;然后将预处理后的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按比例混合,采用间歇曝气堆肥工艺分阶段提供氧气,以使有机物降解、堆肥成熟,最终制得适用于绿化的种植土。本方法实现了疏浚淤泥和易腐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能缓解绿化土壤资源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60106.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修筑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土体模型;在土体模型的基础上指定隧道位置,生成隧道模型,并确定卸荷影响区范围;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土体模型内根据隧道结构模拟施工,开挖土体完成隧道施工;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隧道下部红黏土的受力变化;计算隧道开挖导致土体卸荷的红黏土卸荷膨胀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红黏土体卸荷膨胀对隧道结构及隧道周围地表环境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更加切实地模拟土体及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红黏土地区隧道开挖施工提供了参考,利于后续处理措施的跟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