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5201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26101.2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 南京巨龙钢管有限公司
IPC: B23K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在线工艺。其技术方案是:钢材的焊接过程中,在距离焊接电弧20~1200mm的焊接接头处,直接喷吹压缩气体,喷吹时间为2~120s;所喷吹的焊接接头处与焊接电弧的距离保持不变,随着焊接电弧同步前移。其中:压缩气体为空气,压缩气体的压力为0.5~3.0MPa,压缩气体的流量为5~30L/min;钢材为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中的一种;焊接接头为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焊接方法所形成的焊接接头中的一种。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设专用设备和成本低的特点,用该工艺能使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提高60%~525%。
-
公开(公告)号:CN102152012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26101.2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 南京巨龙钢管有限公司
IPC: B23K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在线工艺。其技术方案是:钢材的焊接过程中,在距离焊接电弧20~1200mm的焊接接头处,直接喷吹压缩气体,喷吹时间为2~120s;所喷吹的焊接接头处与焊接电弧的距离保持不变,随着焊接电弧同步前移。其中:压缩气体为空气,压缩气体的压力为0.5~3.0MPa,压缩气体的流量为5~30L/min;钢材为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中的一种;焊接接头为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焊接方法所形成的焊接接头中的一种。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设专用设备和成本低的特点,用该工艺能使焊接热影响区冲击韧性提高60%~525%。
-
公开(公告)号:CN1196036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71487.3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向量集的无线信号等强度边界值的定位和预测方法,包括:在服务器中构建室内场景的离线地图;对场景进行网格划分,在每个网格中心点采集蓝牙信标的信号强度值,并对信号强度值进行强度值区域划分,进行数值拟合后得到强度边界线;用户携带无线设备在场景中发生移动,对强度边界线进行切割,得到动态更新的移动向量集;在每个时刻,根据多个移动向量的位置估计结果,构建了一个位置估计区域;通过贝叶斯估计对多个位置估计结果进行融合,即结合当前时刻之前的历史数据对当前时刻的位置进行预测。本发明采用先建图,再定位的策略,用户通过服务器下载场景地图,并通过定位算法实现信息融合计算,实现用户的精准定位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9082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17573.5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C01B33/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粒径可调控的单分散球形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二乙醇胺(DEA)为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乙醇的水溶液为溶剂,首先将CTAB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将一定体积的TEOS滴加到CTAB溶液中,搅拌均匀后加入一定体积的DEA乙醇水溶液,搅拌均匀后置于室温下持续搅拌,得到反应产物的分散溶液,将所述反应产物离心、洗涤和干燥,得到前驱体产物,将前驱体产物置于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处理,得到的煅烧产物即为球形二氧化硅。本发明得到的球形二氧化硅微球具有单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可调控的特点,所制备的二氧化硅粒径在0.8~2μm范围内,该方法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安全环保、成本低廉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5643061B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610127782.4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3K9/16 , B23K1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强度厚钢板的CO2气体保护焊的焊接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先对下料后的待焊接的超高强度厚钢板加工坡口,坡口为不对称X型,再采用CO2气体保护焊接方法依次进行打底层焊接和填充层焊接,然后对焊缝采用超声波进行无损检测和对焊接接头进行力学性能检测。所述打底层焊接采用500~600MPa级的焊丝焊接,打底层的厚度为2~8mm;所述填充层焊接采用与母材等强度的焊丝焊接。所述待焊接的超高强度厚钢板是强度为890MPa级以上和厚度为25~30mm的钢板。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人工强度小、焊接成本低和焊接效率高的特点,该焊接方法所形成的焊接接头获得了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适合于890MPa及以上的超高强度大厚板结构钢。
-
公开(公告)号:CN10210731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025830.6
申请日:2011-01-2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3K9/00 , B23K10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02 , B23K31/125 , C21D9/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焊接热影响区性能的在线工艺。其技术方案是:在钢材的焊接过程中,随着焊接电弧的前移,在距离焊接电弧20~50mm的焊接接头处开始喷吹压缩气体,喷吹时间为2~10s;随着压缩气体的离开,立即用保温棉将焊接接头包覆,缓冷至室温;上述焊接、喷吹和缓冷工艺均分别连续进行,直至整个焊接接头冷却至室温。其中:压缩气体为空气,压缩气体的压力为0.5~1.0MPa,压缩气体的流量为5~10L/min;焊接接头为手工电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的焊接方法所形成的焊接接头中的一种。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不需增设专用设备和成本低的特点,该工艺能减少或消除焊接热影响区裂纹,显著提高焊接热影响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17110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93137.7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3K35/30 , B23K9/18 , B23K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镍型高锰低温钢用全自动埋弧焊实芯焊丝。其技术方案是:所述全自动埋弧焊实芯焊丝的化学组分是:C为0.20~0.45wt%,Si为0.03~0.10wt%,Mn为26~31wt%,Ni为≤1.2wt%,Cr为2~6wt%,Mo为≤1wt%,N为0.02~0.08%,P≤0.002wt%,S≤0.001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生产成本低;所形成的焊缝金属具有高的延伸率和稳定的力学性能,其强度和低温韧性与高锰低温钢相匹配;焊接接头具有高的强度和优良的超低温韧性的力学性能,能满足对所焊接制备的LNG贮罐的室温和低温性能的技术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632348B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10133441.X
申请日:2012-05-03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B23K3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工程机械高强钢焊接接头疲劳性能的实芯焊丝。其技术方案是:该实芯焊丝的化学组分是:C为0,Mn为1.50~2.00wt%,Si为0.40~0.80wt%,Cr为12.00~20.00wt%,Ni为4.00~8.00wt%,Mo为0.50~2.00wt%,P≤0.002wt%,S≤0.005wt%,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使用本发明的实芯焊丝所形成的焊缝金属具有高强、高韧性和高耐磨性的特点,其强度能与800~1000MPa级工程机械高强钢相匹配,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能满足对所焊接制备的工程机械设备的高强度和高疲劳性能的技术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333629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048357.1
申请日:2008-07-10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薄板坯工艺的中高碳高强度钢的尘产方法。其技术方案是:经炼钢、精炼工艺、板坯连铸、加热、均热、热连轧、冷却和卷取。其中:薄板坯厚度为50~90mm,连铸坯拉速为2.5~6.0m/min,加热炉温度为900~1100℃,均热炉温度为1000~1250℃,开轧温度为1000~1200℃,终轧温度为650~950℃,卷取温度为450~850℃,钢板厚度为1~12mm。中高碳高强度钢的化学成分是:碳含量为0.25~1.25wt%、Al为0.001~0.1wt%、Ca为0.0010~0.0050wt%、Si为0.05~1.5wt%、Mn为0.1~2.0wt%,其余为Fe、不可避免的杂质和诸合金元素中的零种或一种以上。本发明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成本低、能耗低、工艺过程简单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40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35294.5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武汉科技大学
IPC: G06V10/25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停车场动态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构建孪生神经网络;将地下停车场被无线信号覆盖的区域划分为多个网格点,并根据位置进行编码,分别采集每个网格点无动态目标和有动态目标时的数据;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结合手工特征和卷积特征,共同用于训练孪生神经网络;将待测网格点的数据输入完成训练的孪生神经网络,判定该网格点或其周围网格点内是否存在动态目标,若存在,进一步判定动态目标的位置。本发明实现了无线传感和视觉数据的融合,有效提高了地下停车场对动态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