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曲轴径向跳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4678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13222.7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径向跳动控制方法,曲轴的两端分别用等高V型铁支撑‑镗曲轴两端面的中心止口‑根据曲轴两端面止口的形状和尺寸车闷头‑将闷头压装到曲轴两端面的中心止口内,闷头的小圆柱段插入曲轴的轴孔内,中间圆柱段压入中心止口内且中间圆柱段的外圆面与中心止口的内壁贴平,大圆柱段的内端面与曲轴的端面贴合‑曲轴上磨床,磨床的前后顶尖顶闷头的中心锥孔精磨。解决了曲轴本体上的轴孔,因曲轴空间形状的复杂、转动惯性不均匀、各曲臂开合不一等原因造成的轴孔圆度、角度误差大导致磨床加工出的曲轴径向跳动大的缺陷;降低了曲轴的径向跳动,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主蒸汽超级管道热挤压管嘴表面质量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9733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410498811.9

    申请日:2014-09-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蒸汽超级管道热挤压管嘴表面质量检测方法,对管嘴内弧处采用磁轭法磁粉检测,检测介质:荧光磁粉,检测参数:磁化时间3~5S;对管嘴外弧和管嘴外圆周部位采用磁轭法磁粉检测,检测介质:非荧光磁粉,检测参数:磁化时间3~5S;对管嘴坡口和管嘴内壁采用液体渗透检测,检测参数:渗透时间≥30min,显像时间20~60min。本发明综合利用液体渗透检测方法和磁粉检测方法,改进检测技术参数,提高检测灵敏度,对管嘴不同部位采取不同检测方法分别进行检测,以此来实现对管嘴全表面的质量检测。本发明提高了管嘴表面检测的整体检测灵敏度,有效避免了管嘴内弧处细小裂纹的漏检,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中高速曲轴拐颈卸荷槽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847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0176925.4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高速曲轴拐颈卸荷槽的加工方法,曲轴装夹在车铣加工中心上,刀架上安装由防振铣刀杆、铣刀盘及圆弧刀片组成的铣刀体。曲轴绕主轴颈中心旋转,铣刀体随曲轴拐颈随动旋转,圆弧刀片高速旋转进行切削;切削从凹入式耳形卸荷槽的斜锥段开始至圆弧段进行仿形精铣加工,留1mm余量;曲轴完成一周旋转,压刀一次,仿形压刀次数以仿形精铣加工后的卸荷槽粗糙度达Ra3.2以上为准。加工时,铣刀体以随动方式铣削加工,减少了振动及工件的变形,减少了工件调偏心距和转动角度产生的误差。采用本发明所加工的卸荷槽尺寸精度高,公差达到0.2mm,车铣加工后粗糙度Ra3.2以上,抛光后粗糙度可达Ra0.63,质量稳定可靠。

    一种中高速曲轴拐颈卸荷槽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48470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76925.4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高速曲轴拐颈卸荷槽的加工方法,曲轴装夹在车铣加工中心上,刀架上安装由防振铣刀杆、铣刀盘及圆弧刀片组成的铣刀体。曲轴绕主轴颈中心旋转,铣刀体随曲轴拐颈随动旋转,圆弧刀片高速旋转进行切削;切削从凹入式耳形卸荷槽的斜锥段开始至圆弧段进行仿形精铣加工,留1mm余量;曲轴完成一周旋转,压刀一次,仿形压刀次数以仿形精铣加工后的卸荷槽粗糙度达Ra3.2以上为准。加工时,铣刀体以随动方式铣削加工,减少了振动及工件的变形,减少了工件调偏心距和转动角度产生的误差。采用本发明所加工的卸荷槽尺寸精度高,公差达到0.2mm,车铣加工后粗糙度Ra3.2以上,抛光后粗糙度可达Ra0.63,质量稳定可靠。

    可实现大型曲轴拐颈抛磨的装夹工装及用其抛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1304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33526.0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大型曲轴拐颈抛磨的装夹工装及用其抛磨的方法,左、右传动轴圆柱端连上瓦座与联接座,曲轴左、右两端的主轴颈分别连联接座与下瓦座;曲轴左、右两端的曲臂连左、右传动轴方形端;联接座与下瓦座孔中心间距相同,联接座上、下端的中心距与曲轴偏心距相同;左、右传动轴的中心与曲轴的拐颈中心同心。抛磨的方法是大型曲轴在完成精加工后,将曲轴的拐颈中心与装夹工装的左、右传动轴同心。通过普通车床装夹左、右传动轴,使大型曲轴的拐颈与车床主轴同心,曲轴拐颈实现绕机床主轴中心回转,装在车床的刀架上的抛磨砂轮,即可对曲轴拐颈抛磨。本发明抛磨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抛磨的曲轴拐颈表面光滑圆整,圆度及直线度好。

    一种中小口径带长直管段的弯管内孔抛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19780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93187.0

    申请日:2023-0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小口径带长直管段的弯管内孔抛磨装置。包括罩壳体、磨头动力装置、轴向进给装置和磨头偏心装置,罩壳体活动设置于弯管内部,磨头动力装置包括位于罩壳体前端的磨头、位于罩壳体后端的磨头电机和穿过罩壳体并于两端分别连接磨头偏心装置与磨头电机的软轴组件,轴向进给装置滑动设置于工作台上并可驱动罩壳体沿轴向往复运动,磨头与磨头偏心装置连接并相较于罩壳体偏心设置,轴向进给装置上设有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与罩壳体连接并用于驱动罩壳体水平弯曲。本装置可实现在φ230‑φ450的中小口径范围,弯曲角度不一,直管段长度各异,且需严格控制壁厚、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弯管内孔抛磨。

    可实现大型曲轴拐颈抛磨的装夹工装及用其抛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31304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1811533526.0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大型曲轴拐颈抛磨的装夹工装及用其抛磨的方法,左、右传动轴圆柱端连上瓦座与联接座,曲轴左、右两端的主轴颈分别连联接座与下瓦座;曲轴左、右两端的曲臂连左、右传动轴方形端;联接座与下瓦座孔中心间距相同,联接座上、下端的中心距与曲轴偏心距相同;左、右传动轴的中心与曲轴的拐颈中心同心。抛磨的方法是大型曲轴在完成精加工后,将曲轴的拐颈中心与装夹工装的左、右传动轴同心。通过普通车床装夹左、右传动轴,使大型曲轴的拐颈与车床主轴同心,曲轴拐颈实现绕机床主轴中心回转,装在车床的刀架上的抛磨砂轮,即可对曲轴拐颈抛磨。本发明抛磨效率高、质量稳定可靠,抛磨的曲轴拐颈表面光滑圆整,圆度及直线度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