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5412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409130.2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城市河道直立岸线的靠岸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属于与河道控制与利用有关的工程技术领域。该靠岸构件包括由前壁挡墙和后壁挡墙围成的主体部分,前壁挡墙弯曲成弧面形,后壁挡墙呈平面形,主体部分的底部包覆有第一土工布,前壁挡墙包括两层弧形板和固定在两层弧形板之间的第一肋板支架,后壁挡墙包括两层平板和固定在两层平板之间的第二肋板支架,前壁挡墙和后壁挡墙之间固定有隔板;在前壁挡墙的空隙、后壁挡墙的空隙以及前壁挡墙和后壁挡墙之间的空隙分设有上中下三层填料,前壁挡墙内装有向下延伸出的预制桩,弧形板和隔板上均设有多孔。将该靠岸构件安设在河道两岸边后,可以使水流趋向自然并利于水体污染物的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255412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09130.2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改变城市河道直立岸线的靠岸构件及其施工方法,属于与河道控制与利用有关的工程技术领域。该靠岸构件包括由前壁挡墙和后壁挡墙围成的主体部分,前壁挡墙弯曲成弧面形,后壁挡墙呈平面形,主体部分的底部包覆有第一土工布,前壁挡墙包括两层弧形板和固定在两层弧形板之间的第一肋板支架,后壁挡墙包括两层平板和固定在两层平板之间的第二肋板支架,前壁挡墙和后壁挡墙之间固定有隔板;在前壁挡墙的空隙、后壁挡墙的空隙以及前壁挡墙和后壁挡墙之间的空隙分设有上中下三层填料,前壁挡墙内装有向下延伸出的预制桩,弧形板和隔板上均设有多孔。将该靠岸构件安设在河道两岸边后,可以使水流趋向自然并利于水体污染物的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766150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33055.9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京水科院瑞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江河斜坡崩塌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模拟箱,所述模拟箱的前端比后端高度低,在模拟箱底部设有阶梯性的台阶,在台阶上安装有充水橡胶袋,在模拟箱底部覆盖有演练土料,演练土料覆盖充水橡胶袋,演练土料从后端到前端呈坡状分布,在演练土料的根部安装有贯流泵;在前端设有充水泵,充水橡胶袋同时与连接有充水泵和充气泵;通过充水泵、排水泵控制橡胶袋充满和放空,加速模拟水流冲刷形成“陡坎”。本发明的一种江河斜坡崩塌模拟试验装置,斜坡崩塌断面创新设计,实现在顺岸水流条件下的崩岸模拟,真实地反映了崩岸原型的性态。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310423644.0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水利校园的水安全及水动力调控方法,属于智慧水利校园建设的技术领域。基于校外水系河网导流方式,于所述主河道的上游和下游分别设置泵站和生态湿地进水区;于校园内构建湖泊生态系统,所述湖泊生态系统通过若干个校区河道连通于生态湿地进水区、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和第三闸门;所述湖泊生态系统、生态湿地进水区、第一闸门、第二闸门和第三闸门构成具有活水循环模型、防洪排涝模型、水动力调控模型的校园水系。本发明针对学校水环境特征、规划水系、校园内排水环境、水文条件的现实情况,建立与之相应的水生生态系统,发展生物多样性,达到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83745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49859.X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沉陷水工建筑物的复建方法,包括:步骤1、水下探查;2、场地处理;步骤3、搭建施工平台;步骤4、设计桩基方案;步骤5、按照步骤4中提供的桩基方案,实施桩基施工;所述桩基贯穿沉陷建筑物并与沉陷建物形成整体;所述桩基包括第一阶段桩基和第二阶段桩基;步骤6、形成建基面:对沉陷建筑物的顶部清理,水下自流平混凝土找平,形成平面,结合桩基、上部荷载,在沉陷建筑物的顶部建立建基面;本发明整个过程避开了大范围围堰施工、深基坑施工、拆除等传统方法的关键步骤,变沉陷建筑物为有利的基础,实现了突破,克服了一般传统方案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92280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55090.5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30/13 , G06F30/18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溢流堰的防洪圈防洪与水环境协同调度方法及系统,属于市政水环境调度的技术领域。以河网‑管网模型为基础,结合地势信息数据将目标区域划分成至少两片排涝调度区域,在相邻排涝调度区域之间建立溢流堰,创建调度方案集合;利用降雨排洪模型在目标区域内进行降雨模拟,基于防洪调度预案进行排洪模拟;获取对应的防洪预控结果,建立排涝调度区域的区域防控标准,将防洪预控结果与对应的区域防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本发明构建多场景管网‑河网‑水文水动力精细化数学模型,制定更为精确的水位计算与排涝方案,对易涝点精确识别提前布局防控方案。克服了在人口集中、地下管网密布的城区建设大型工程具有较大难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99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33406.8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水科院瑞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岳西县水政监察大队
IPC: B01D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环保的河道自动消泡装置及其方法,属于河道泡沫消除的技术领域。包括:设于船体上的容纳箱和抽液机,具有角度可调的喷淋管,以及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被设置为采集船体周边的湖面图像,得到时序图像集;根据时序图像集分析得到泡沫滋生范围,根据所述泡沫滋生范围调整喷淋管倾角α,使得喷淋覆盖范围最大限度的覆盖了所述泡沫滋生范围。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清除范围过大,造成消泡液体的浪费;又解决了清除范围过小,导致清除过程滋生的新的泡沫无法消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46427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1006619.4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9B2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波浪作用下沙质海岸岸滩演变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确定模型的试验范围、定床边界位置和动床边界位置;选择模型沙并确定模型沙的中值粒径、模型沙的级配、模型沙的颗粒密度和模型沙的表观干密度;在试验水池中制作定床地形和动床地形;开展波浪率定工作:将试验水池加水到试验水位;待试验水池的水面稳定后,根据代表波要素设置波浪参数,开启造波机造波,调试造波机使试验水池中波浪要素满足试验要求;开展模型验证试验;根据模型验证试验中最后实测的模型沿岸输沙率,计算岸滩冲淤时间比尺;开展试验要求的岸滩演变试验组次。本发明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模拟沙质海岸沿岸输沙过程,更合理地反映水沙动力与涉水建筑物的相互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24495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83362.0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江苏省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 , 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南京河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气囊动力装置,包括双层气囊和充放气系统,充放气系统用于控制双层气囊的充气和放气;双层气囊设置在活动钢板的下方,活动钢板能滑动,且滑动角度为0~50°;活动钢板与底板基础相铰接;双层气囊的一端锚固在底板基础上;双层气囊包括堆叠放置的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内层气囊的顶部与活动钢板的底部相接触,外层气囊的底部与斜面或底部基础相接触;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长度为活动钢板长度的0.95~1倍,内层气囊和外层气囊的宽度为活动钢板宽度的0.8~0.9倍。本发明能使气囊充气时间缩短,气囊囊内压力变小,安全运行系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055975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18621.5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南京欧意睿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9/00 , C02F1/001 , C02F1/72 , C02F3/32 , C02F2103/007 , C02F2301/08
Abstract: 一种基于麦秸秆滤料过滤的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系统及工艺,包括河道增氧器、机械格栅、麦秸秆过滤装置和氧化塘,河道增氧器位于机械格栅入口前端,机械格栅的出口与麦秸秆过滤装置入口连通,麦秸秆过滤装置出口与氧化塘连通。河道简易增氧,粗格栅去除大颗粒浮渣,麦秆滤料过滤去除细小悬浮颗粒或蓝藻,滤出液进入稳定塘处理,最后湿地深度处理。针对现有技术河流黑臭水体的治理存在清理不干净、水质变透明后,容易滋生蓝藻的问题,它不但解决了农村秸秆燃烧污染空气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处理黑臭废水,且麦秸秆可过滤部分蓝藻和其浸出液有抑制蓝藻滋生的效果,防止水质变透明后,容易滋生蓝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