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低碳含硼钢小方坯角部裂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5229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82573.9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低碳含硼钢小方坯角部裂纹的方法,包括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在充分考虑结晶器进水温度、季节或环境温度变化影响的基础上,给出连铸时合理的一次冷却水量、二冷水量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调整合适的二冷各区水量分配比,其中1区35~40%、除1区和末区外的中间区52~60%、末区5~8%,从而更加稳定地控制弯曲矫直区域铸坯的角部温度,合理避开低碳含硼钢的第三脆性温度区间。本发明通过优化控制低碳含硼钢小方坯连铸冷却工艺,使铸坯的角部裂纹缺陷大幅减少,裂纹发生率由原来的6.67%降低至0.5%以内,能够稳定控制铸坯的表面质量,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一种提高低碳加硼钢盘条表面质量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75608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33044.1

    申请日:2017-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B22D11/225 C22C38/04 C22C38/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提高低碳加硼钢盘条表面质量的制造方法,包括连铸和热轧,连铸过程中控制条件:过热度控制为25℃~40℃,连铸拉速为2.6m/min~2.85m/min,结晶器冷却水量为1680L/min~1720L/min,结晶器振动频率为160Hz~200Hz,振幅为6.5mm~8.0mm。本发明通过对连铸结晶器工艺参数与二冷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实现连铸坯表面温度初步阶梯式冷却,减少了连铸过程热应力,同时避开低碳加硼钢中因硼元素加入造成的高温脆性区域,能够有效防止低碳加硼钢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的形成,有利于后续低碳加硼钢盘条成品表面质量的控制;通过对低碳加硼钢坯料在加热和开轧过程中BN对高温塑性的影响,减少或消除了低碳加硼钢因轧制温度控制不当对盘条成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一种含硼钢板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2547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16153.5

    申请日:2016-12-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硼钢板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含硼钢板生产工序依次包括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板坯连铸。连铸过程中控制结晶器水量与铸坯断面尺寸和拉速乘积的比值为0.02~0.03,同时控制结晶器宽面水量/宽面尺寸与窄面水量/窄面尺寸的比值为1~1.5;二次冷却方式采取全幅覆盖喷淋的方式,控制二次冷却的总水量与铸坯断面尺寸和拉速乘积的比值≤0.0075,各段的水量占总水量的比例分别是足辊区占10%~15%、零段区占35%~45%、弧形段区占25%~35%、矫直区占5%~10%。本发明提高了矫直温度,消除了角部横裂纹,由板坯角部横裂纹导致的热轧卷板边部翘皮缺陷发生率从3%降低到了0.2%以下。

    一种观察含硼钢中BN析出行为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183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10130917.7

    申请日:2017-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观察含硼钢中BN析出行为的方法,包括制备含硼钢试样,将试样的表面进行粗磨、细磨、抛光和清洗,将清洗后的试样放入氧化铝坩埚中,且置于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金相加热炉中,进行抽真空后持续充入惰性氩气,加热后保温,冷却至目标温度保温、冷却至室温。在冷却和保温过程中,观察BN析出开始与结束的温度和时间,并分别记录温度和时间,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原位观察后,采用光学显微镜找到原位置,采用扫描电镜对析出物的成分及尺寸进行确定。本发明能够清楚、直接地观察含硼钢中BN的析出过程,可以准确有效地掌握含硼钢中BN的析出行为特征,为含硼钢裂纹敏感性机理研究和控制含硼钢连铸坯裂纹提供依据。

    一种消除高碳钢小方坯表面不规则振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167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11216789.X

    申请日:2016-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02 B22D11/111 B22D11/114 B22D11/166 C22C3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高碳钢小方坯表面不规则振痕的方法,在不改变原连铸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合理精确化选择保护渣理化参数,所选择的结晶器保护渣四元碱度R{w(CaO)+w(MgO)}/{w(SiO2)+w(Al2O3)}为0.64~0.70,保护渣熔化温度Tm(℃)与浇注钢种中最低液相线温度Tl(℃)满足关系Tl‑450≤Tm≤Tl‑420,保护渣黏度η(Pa·s,1300℃)与拉速v(m/min)满足关系η=0.4/v+0.02;同时,合理准确地设置结晶器正弦振动参数,结晶器振频f(次/min)与拉速v(m/min)满足关系f=‑16v2+23v+220,结晶器振幅s(mm)与拉速v(m/min)满足关系s=‑0.8v2+2v+3.8。本发明通过上述生产方法能够稳定合理地控制高碳钢保护渣消耗量,保证铸坯与结晶器间的润滑效果,消除高碳钢小方坯表面不规则振痕,稳定控制铸坯的表面质量,并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一种提高低碳加硼钢盘条表面质量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7775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710382559.9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低碳加硼钢盘条表面质量的生产方法。本发明通过对连铸结晶器工艺参数与二冷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整,实现连铸坯表面温度初步阶梯式冷却,减少了连铸过程热应力,同时避开低碳加硼钢中因硼元素加入造成的高温脆性区域,能够有效防止低碳加硼钢连铸坯表面裂纹缺陷的形成,有利于后续低碳加硼钢盘条成品表面质量的控制;通过对低碳加硼钢坯料在加热和开轧过程中BN对高温塑性的影响,减少或消除了低碳加硼钢因轧制温度控制不当对盘条成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一种消除高碳钢小方坯表面不规则振痕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1679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1216789.X

    申请日:2016-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除高碳钢小方坯表面不规则振痕的方法,在不改变原连铸工艺参数的前提下,合理精确化选择保护渣理化参数,所选择的结晶器保护渣四元碱度R{w(CaO)+w(MgO)}/{w(SiO2)+w(Al2O3)}为0.64~0.70,保护渣熔化温度Tm(℃)与浇注钢种中最低液相线温度Tl(℃)满足关系Tl‑450≤Tm≤Tl‑420,保护渣黏度η(Pa·s,1300℃)与拉速v(m/min)满足关系η=0.4/v+0.02;同时,合理准确地设置结晶器正弦振动参数,结晶器振频f(次/min)与拉速v(m/min)满足关系f=‑16v2+23v+220,结晶器振幅s(mm)与拉速v(m/min)满足关系s=‑0.8v2+2v+3.8。本发明通过上述生产方法能够稳定合理地控制高碳钢保护渣消耗量,保证铸坯与结晶器间的润滑效果,消除高碳钢小方坯表面不规则振痕,稳定控制铸坯的表面质量,并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一种减少低碳含硼钢小方坯角部裂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52294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0382573.9

    申请日:2017-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低碳含硼钢小方坯角部裂纹的方法,包括一次冷却和二次冷却。在充分考虑结晶器进水温度、季节或环境温度变化影响的基础上,给出连铸时合理的一次冷却水量、二冷水量控制方程,在此基础上,调整合适的二冷各区水量分配比,其中1区35~40%、除1区和末区外的中间区52~60%、末区5~8%,从而更加稳定地控制弯曲矫直区域铸坯的角部温度,合理避开低碳含硼钢的第三脆性温度区间。本发明通过优化控制低碳含硼钢小方坯连铸冷却工艺,使铸坯的角部裂纹缺陷大幅减少,裂纹发生率由原来的6.67%降低至0.5%以内,能够稳定控制铸坯的表面质量,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