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184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94420.9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端降雨条件下土石坝排水沟的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在极端暴雨情况下排水沟的洪峰流量,所述排水沟包括横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和岸坡排水沟;步骤二:确定排水沟的最优水力断面,排水沟的常见断面形式包括梯形断面和U型断面;步骤三:确定极端暴雨情况下满足排水需求的横向排水沟间距。本发明中,在考虑数据获取方便性的前提下计算出土石坝排水沟在极端暴雨情况下的洪峰泄流量,确定土石坝排水沟常用排水沟断面的最优水力断面和间距,能够很好的应对极端降雨条件下的排水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96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62321.4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F16/29 , G06N20/20 , G06N5/01 , G01W1/14 , G01W1/0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方法和系统,涉及降水定量模拟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预定流域卫星反演、地表雨量站观测降水信息及地理、气象信息,匹配各信息时空尺度;构建RF星地降水融合模型,模拟得到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筛选有雨/无雨的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降水干湿分布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干湿分布;筛选强降水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RF强降水落区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落区分布;耦合上述三种分布得到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提升了降水融合信息的精度,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585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2321.4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F18/243 , G06F16/29 , G06N20/20 , G06N5/01 , G01W1/14 , G01W1/0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方法和系统,涉及降水定量模拟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预定流域卫星反演、地表雨量站观测降水信息及地理、气象信息,匹配各信息时空尺度;构建RF星地降水融合模型,模拟得到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筛选有雨/无雨的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降水干湿分布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干湿分布;筛选强降水少数类样本过采样生成新样本,构建AdaBoost‑RF强降水落区辨识模型,模拟得到降水落区分布;耦合上述三种分布得到兼顾干湿分布和强降水落区的星地降水融合空间分布,提升了降水融合信息的精度,为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3620.8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河道替代闸孔泄流计算的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洪水模拟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流域的干流河道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获取流域的蓄滞洪区高时空分辨率下垫面数据,构建蓄滞洪区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获取流域的蓄滞洪区进洪闸及闸孔参数,构建虚拟河道泄流模型;耦合上述三个模型生成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模型;采用蓄滞洪区洪水调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输出优选防洪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泄流方案。本发明针对当前蓄滞洪区进洪闸闸孔泄流使用和定量计算暂处于空白阶段的问题,构建了一种虚拟河道,并以虚拟河道的过水量作为闸孔泄流量,实现对闸孔泄流的概化和精确测算,得到防洪和经济效益最优的泄洪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568449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0240352.2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武颖利 , 龚丽飞 , 吉恩跃 , 郭万里 , 张民 , 王芳 , 沈婷 , 任强 , 钟启明 , 黄英豪 , 祁锋 , 耿之周 , 胡哲 , 张兆省 , 皇甫泽华 , 张赛 , 皇甫明夏 , 沈凯 , 崔保玉 , 马莉 , 王汴歌 , 李航 , 吴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置。包括若干微孔渗压管、若干负压井、加压装置、过滤装置和循环水泵;所述若干微孔渗压管通过并联接入加压管路连接加压装置;所述若干负压井通过并联接入负压管路连接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由封闭水箱和过滤膜组成,过滤装置一端连接负压管路,另一端连接真空泵、并通过循环水泵连接至加压装置。本发明装置利用微孔渗压管、高效负压井、加压系统、负压抽吸装置及密闭管路,在污染土体内部建立水平渗流场,实现对污染土体的原位处理,装置简单高效,处理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83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530816.0
申请日:2020-06-11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开都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量测渠道全断面冻胀变形的仪器及其测量安装方法,该仪器以基准桩为不动点,通过自动测量平铺于渠道全断面的测量模块读数,实现对渠道整个断面冻胀变形的实时测量,通过实测的数据,基于各测量模块的几何关系,即可算出渠道全断面的冻胀变化量;本发明的仪器不破坏被测土体的原始状态,利用测量模块直接量测原状土体表面的冻胀变形,并将测量数据实时地记录到控制系统中,可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克服间接测量带来的误差。本发明设计合理、工艺简单、易于加工、主要配件价格低廉,从而使得该全断面冻胀变形仪器具备较高的成本优势,该全断面冻胀变形仪器适用性广,数据传输方式灵活多样,安装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77878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71410.8
申请日:2019-01-2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Inventor: 武颖利 , 易瑞吉 , 杨胜 , 郭万里 , 李登华 , 肖立敏 , 明经平 , 钟启明 , 范红霞 , 傅华 , 凌华 , 王芳 , 沈婷 , 李勇 , 曹永勇 , 李军 , 张民 , 张兆省 , 皇甫泽华 , 李士林 , 张举华 , 吴杰夫 , 胡哲 , 龚丽飞 , 吴刚 , 皇甫玉峰 , 陈晨 , 袁静
IPC: E02B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脱空区水下修复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工作仓、压力排水装置、牵引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工作仓和定位装置设置于移动平台上,所述牵引装置控制移动平台在坝体混凝土面板表面移动;所述定位装置传输检测位置;所述工作仓为上封闭结构的压力仓,工作仓连接压力排水装置,工作仓内设有钻孔装置、注浆装置;所述移动平台移动至脱空区,压力排水装置启动将工作仓内的水排出,在工作仓内部形成局部封闭的无水空间,钻孔装置对脱空区上端面板进行钻孔,之后注浆装置注浆,完成修复。本发明的系统通过在工作仓内部形成局部封闭的无水空间,结合钻孔装置和注浆装置,完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脱空区的水下经济高效的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70992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1186468.4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F17/10 , G06F17/11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流失量估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估算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的方法和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1,计算其初始土壤流失量;步骤S102,获取目标施工企业历次施工标准的土壤流失量;步骤S103,计算水土保持措施综评;步骤S104,构建综评预测模型,输出目标施工企业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施工时的预测水土保持措施综评。本发明通过对目标施工企业在历次的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视程度和执行能力进行分析,获得其历次施工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视程度参数和执行能力参数,相较于一般的土壤流失计算方法来说,考虑到了目标施工企业对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视程度和执行能力对土壤流失量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483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852605.7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协同方法和系统,构建耦合区域和城市的水文水动力模型;获得每一洪涝场景下的洪涝模拟数据;调取基础数据中的经济数据并展布至预定分辨率,获得区域和城市的社会经济网格数据;计算每一洪涝场景下的区域和城市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网格数据;针对研究区域,构建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协同博弈模型,其中主导者为城市排涝、从属者为区域防洪;调用预配置的算法,求解区域防洪与城市排涝标准协同博弈模型,分析博弈过程,并获得Nash均衡策略,输出求解结果。可以为区域与城市防洪排涝博弈提供精细化的决策提供参考,为实现区域与城市防洪排涝风险和效益整体最优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809165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17166.4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S13/89 , G06V20/13 , G06V10/26 , G06V10/28 , G06V10/54 , G06V10/762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7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类三元搭配的流域洪涝淹没范围集成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洪涝识别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流域多时相雷达卫星影像,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空间配准;通过目视解译标注水体和非水体样本集,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随机分割建模和检验样本集;提取影像后向散射系数和纹理特征,构建基于双极化水体指数、基于随机森林和面向对象的三套水体识别模型;基于三套水体识别模型的水体识别结果,计算各套结果的平衡精度指标和集成权重,加权得到多模型水体识别集成结果,最后输出流域洪涝淹没范围矢量边界。本发明方法解决了单一方法识别洪涝淹没精度不高、不同方法错位优势集成困难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洪涝淹没范围的识别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