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27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781569.X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湿烟气中有机污染物吸附的粉煤灰基疏水性沸石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粉煤灰和碱混合焙烧得碱熔灰;(2)碱熔灰与外掺的硅源或铝源共混合加水后进行水热反应,经水洗、固液分离后得到湿粉煤灰基沸石;(3)湿粉煤灰基沸石经乙醇置换孔隙水分后加入硅烷偶联剂进行疏水浸渍改性;(4)加入正己烷,经固液分离、干燥得到粉煤灰基疏水性沸石。本发明通过外掺硅源或铝源调控粉煤灰基沸石产物晶型向X型转化,通过外加硅烷偶联剂实现沸石表面疏水改性,利于吸附湿烟气中有机污染物。本发明突破传统沸石成本高昂、吸水性强的特点,在保留沸石原有孔隙结构同时实现疏水改性,实现湿烟气中有机污染物捕集与高效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1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3680.3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及应用,所述土壤重金属钝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强碱与粉煤灰混合均匀后,焙烧以使粉煤灰中的二氧化硅转化成可溶性硅酸盐,得到碱熔粉煤灰;将所述碱熔粉煤灰与水混合搅拌,以使可溶性硅酸盐溶出,得到包括碱熔粉煤灰不溶物与可溶性硅酸盐溶液的固液混合物;在所述固液混合物中加入酸调节pH值至4.5~5.5,以使可溶性硅酸盐转化为硅酸,搅拌反应以使硅酸发生缩聚形成二氧化硅凝胶沉积在碱熔粉煤灰不溶物表面,得到固体复合物;将所述固体复合物烘干,即得。形成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复合土壤重金属钝化剂;制备方法简单,适用的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广,可以在土壤污染控制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22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51160.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粉煤灰基地聚物人工骨料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控制低模数液态硅酸钠和无机缓凝剂的使用,调控混合料流动性及凝结时间,显著降低骨料成型施工难度,提高了骨料的强度,制备得到大掺量粉煤灰基地聚物人工骨料;并通过对骨料表面喷洒粉煤灰形成粉煤灰缓冲层,显著提高透水砖的强度、耐久性及抗磨损能力。本发明中,大掺量粉煤灰在地聚物人工骨料的成型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硅源,粉煤灰细颗粒在透水砖的压制过程中填充了地聚物人工骨料与地聚合物浆料之间的空隙,增强了混合料的整体致密性,同时大幅提高了粉煤灰的资源化利用率,并且解决了高掺量粉煤灰在透水砖中高效利用的难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6576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020658.7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航天源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9B3/50 , B01D46/02 , B01J2/20 , B01F27/721 , B09B3/27 , B09B3/32 , B09B3/38 , F23J15/04 , F23J15/02 , B09B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飞灰和多源固废等离子熔融协同资源化处置的系统及工艺方法,所述系统包括飞灰料仓、粉煤灰料仓、粘结剂储罐、物料中间仓、玻璃料仓、搅拌机、挤压成型造粒机、等离子体炉以及控制中心,通过粉煤灰和飞灰之间协同处置模式,通过精准配比,以及粘结剂的定量配合,同时各装置阀门之间协调配合,完成整个系统正常运行。本申请实现飞灰、粉煤灰以及废旧玻璃瓶多种固废的资源化处理,通过粉煤灰和飞灰混合处理,形成低熔点混合物,促进液相的低温生成,降低熔融温度,提高能效,节约处理成本,同时形成稳定的玻璃相;通过原料混料后进行造粒处理,取代粉状物料直接进炉的工艺,使得等离子体炉不会出现排渣困难问题,并防止出现二次扬尘。
-
公开(公告)号:CN11818432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225822.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IPC: C04B35/195 , C04B35/622 , C04B35/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晶体定向排列结构的堇青石蜂窝陶瓷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具有晶体定向排列结构的堇青石蜂窝陶瓷,主要原料为粉煤灰,基于理论配比外加无机配体粉料,并添加晶粒定向剂、粘结剂、塑性剂、分散剂和水。其中所述具有晶体定向排列结构的堇青石蜂窝陶瓷材料通过预处理‑高能球磨‑均匀混料‑挤出‑高温固相烧结制备得到,方法简单,所得产品中堇青石纯度高且晶粒定向度高,可应用于催化剂载体、蓄热体等领域。本发明可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性能,并消纳大量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以减轻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94384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1710242212.4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5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机排气烟囱脱硝装置,包括吸附段、固定段、移动段、挡板门和集气罩,所述移动段可在固定段上升降,所述挡板门设于固定段上端,固定段外侧设有集气罩,集气罩内设有吸附段,所述固定段下端向外侧延伸有连接支撑板,所述吸附段设于连接支撑板上,所述连接支撑板通过法兰连接烟囱的顶部。本发明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吸附模块拆卸方便,易于更换。(2)操作灵活,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3)布置紧凑,节约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61200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211621650.9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IPC: C04B38/02 , C04B33/135 , C04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粉煤灰合成的轻质发泡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轻质发泡陶瓷由粉煤灰、滑石、钠长石、钾长石、发泡剂及氟锆酸盐合成;按重量份计,粉煤灰40‑80份,滑石0‑20份,钠长石5‑35份,钾长石5‑35份,发泡剂0.2‑5份,氟锆酸盐1‑10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得发泡陶瓷产品原料来源丰富且成本低、能耗低、设备投资低,同时产品密度小强度高导热系数低,综合性能优异,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042330B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111550103.1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层结构水热闪蒸装置,包括上层闪蒸罐体、下层闪蒸罐体、不锈钢隔层;所述上层闪蒸罐体顶部的半球形顶盖上设有进料管和上层蒸汽排出管,进料管上设有进料控制阀,上层蒸汽排出管上设有上层蒸汽排出控制阀;上层闪蒸罐体内设有上层物料进料导流管;所述下层闪蒸罐体顶部设有下层蒸汽排出管,下层蒸汽排出管上设有下层蒸汽排出控制阀;所述不锈钢隔层布置于上层闪蒸罐体与下层闪蒸罐体之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双层水热闪蒸结构,可以将水热后的高温高压物料进行两次闪蒸,与普通闪蒸罐相比,通过两次爆破作用,大幅度提升了闪蒸效率,使难降解有机物的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而且增加了水蒸气的转化效率和生成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17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053679.0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C09K17/02 , C09K17/04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熔粉煤灰在土壤作物增产剂中的应用,将土壤作物增产剂施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混合均匀,形成改良土壤,再进行作物种植;其中所述土壤作物增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强碱与粉煤灰以质量比0.05~0.3混合均匀后,于300~600℃焙烧一定时间得到碱熔粉煤灰,将碱熔粉煤灰用水洗涤,将固体产物分离、烘干,即得。通过碱处理,部分除去粉煤灰颗粒中的石英等二氧化硅等组分,在颗粒表面刻蚀形成孔洞,增大其比表面积,形成多孔结构,作为土壤作物增产剂使用时,可以改良土壤质地。同时,通过碱处理,使包埋在粉煤灰中Mg、P等矿物质组分暴露出来,作为土壤作物增产剂使用时,营养矿物元素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207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25832.7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IPC: B09B3/35 , B09B101/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堇青石蜂窝陶瓷余料回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设置在工作台与进料仓之间,其中包括多级容纳罐,XRD分析仪,碾磨装置,粒度分析仪,XRF成分分析仪和储料仓,各系统之间通过输送机相联,可实现物料的自动运输。本发明提供的回用系统能够通过各设备之间的配合,对余料进行自动分类与回收再利用,不仅节约原料成本,还可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