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330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1367421.7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 河南农业大学
IPC: C01B32/205 , C01B3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功能化多孔分级石墨化生物碳。本发明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制备惰性生物质碳(CC),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化试剂,对CC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铁掺杂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C),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和尿素(CON2H4)的混合煅烧,制备出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NC)的方法。本发明合成的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的石墨化生物碳容易制备,活化PMS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7030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380705.3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河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包括狐尾藻生物炭和负载在所述狐尾藻生物炭的纳米铜。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以高铁酸钾为活化和石墨化试剂,对生物炭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石墨化结构,然后通过溶剂热反应负载铜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负载纳米铜的石墨化狐尾藻生物炭催化剂(Cu/GC),与普通生物炭(CC)和石墨化生物炭(GC)相比,该方法制备的Cu/GC对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11367421.7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 河南农业大学
IPC: C01B32/205 , C01B3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功能化多孔分级石墨化生物碳。本发明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制备惰性生物质碳(CC),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化试剂,对CC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铁掺杂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C),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和尿素(CON2H4)的混合煅烧,制备出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NC)的方法。本发明合成的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的石墨化生物碳容易制备,活化PMS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35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73303.9
申请日:2024-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纳米气泡强化藻水分离的方法,包括将纳米气泡发生设备在气浮池原位产生纳米气泡引入藻水气浮过程,同时结合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的絮凝除藻材料来提高藻水分离的效率;将纳气泡气浮代替传统的气浮过程,提升传质效果,减少占地面积,同时由于纳米气泡溃灭时能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氧化效果增强,实现同步消减蓝藻破裂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且纳米气泡安全无污染,可大大降低能耗和药耗,同时结合生态安全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进一步提高藻水分离的效率,降低藻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25400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26430.3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泡石负载硫化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无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该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首先采用酸性液浸渍海泡石,然后进行高温焙烧,最后浸渍于ZnSO4溶液中并逐滴滴加Na2S溶液,充分混匀,继续离心过滤处理,得到的滤渣经洗涤、干燥、过筛制得海泡石负载硫化锌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用于对水体、土壤等中重金属的吸附或钝化,具有良好的环保应用前景,同时成本低、环境友好,有利于实际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95016A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681584.9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义乌)长三角中心
IPC: C02F1/52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去除腐殖酸的混凝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混凝剂由Al13经pH调节至7~9后形成Al13聚集体而得,经试验研究发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凝剂在低投加量时对腐殖酸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90%左右,高于原位Al13聚集体的去除效果,且余铝明显低于原位Al13聚集体。在实际应用时,当混凝体系处于酸性条件时,本发明所述混凝剂和腐殖酸还可结合形成更大分子量的物质以实现更好的混凝去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385975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019255.7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深圳地大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式河槽系统,包括主河槽、设置在所述主河槽两侧的护岸和构建在所述主河槽内的沿着水流方向的至少一条蜿蜒曲折、深度各不相同的生态河槽,所述生态河槽满足:在平水期和枯水期,河道干流的流速大于等于0.5m/s。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复式河槽系统对水质有较大提升,可将水质主要营养盐指标,如氨氮、总氮、总磷等,从劣V类提升至近IV类及以上水平;使得河道在平水及枯水期能够含蓄水体,雨季可进行泄洪,增强河道的防洪能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