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330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1911367421.7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C01B32/205 , C01B32/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功能化多孔分级石墨化生物碳。本发明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制备惰性生物质碳(CC),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化试剂,对CC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铁掺杂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C),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和尿素(CON2H4)的混合煅烧,制备出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NC)的方法。本发明合成的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的石墨化生物碳容易制备,活化PMS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33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11367421.7
申请日:2019-12-26
IPC分类号: C01B32/205 , C01B32/2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氮功能化多孔分级石墨化生物碳。本发明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制备惰性生物质碳(CC),以高铁酸钾(K2FeO4)为活化试剂,对CC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铁掺杂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C),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和尿素(CON2H4)的混合煅烧,制备出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石墨化的生物碳(FeNC)的方法。本发明合成的铁氮功能化的多孔分级的石墨化生物碳容易制备,活化PMS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7030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380705.3
申请日:2019-05-08
申请人: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河南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负载纳米铜狐尾藻生物炭包括狐尾藻生物炭和负载在所述狐尾藻生物炭的纳米铜。本发明实施例利用狐尾藻为生物质原料,以高铁酸钾为活化和石墨化试剂,对生物炭进行活化造孔并原位形成石墨化结构,然后通过溶剂热反应负载铜纳米颗粒,从而制备出负载纳米铜的石墨化狐尾藻生物炭催化剂(Cu/GC),与普通生物炭(CC)和石墨化生物炭(GC)相比,该方法制备的Cu/GC对有机污染物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7422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1811503217.9
申请日:2018-12-1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C02F3/30 , C02F103/20
摘要: 提升了氨氮和COD的脱除效果,大大降低了剩余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畜禽废水处理的系统和 污泥产量、曝气量需求和能耗投入。方法,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除碳产甲烷单元、缺氧反应单元、厌氧氨氧化单元和好氧反应单元;所述厌氧除碳产甲烷单元包括厌氧反应池A;所述缺氧反应单元包括缺氧反应池、曝气装置A、填料A和沉淀池;所述厌氧氨氧化单元包括厌氧反应池B、曝气装置B和填料B;所述好氧反应单元包括好氧反应池、曝气装置C和填料C。本发明的系统通过填料的设置以及各反应单元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溶解氧浓度和活性(56)对比文件王元月等.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分析.环境科学学报.2013,第33卷(第09期),第2359-2368页.胡超.脱氮工艺在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石油石化绿色低碳.2018,第3卷(第06期),第31-34页.
-
公开(公告)号:CN11429276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1307367.4
申请日:2021-11-0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碱湖杆菌菌株W30、脱氮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碱湖杆菌菌株W30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84,脱氮菌剂由保藏编号为CGMCC NO.23484的碱湖杆菌菌株W30制备得到;碱湖杆菌菌株W30是异养硝化有氧反硝化菌,能够在有氧条件下以柠檬酸钠为碳源、以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为氮源,进行同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脱氮,或者能够在有氧条件下以柠檬酸钠为碳源、以氨氮为氮源,进行同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脱氮,具有显著的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脱除效果,可以深度脱除膜生物反应器出水中的硝酸盐氮,在解决膜生物反应器出水高浓度硝酸盐氮积累的问题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339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110313565.5
申请日:2021-03-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理蓝藻水华的复合材料及其用途。具体地,所述复合材料包括黏土矿物、絮凝剂和功能微生物;其中,所述功能微生物负载于所述黏土矿物上;所述絮凝剂包裹所述黏土矿物。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通过构建黏土矿物‑絮凝剂‑功能微生物三元复合材料,利用黏土矿物和絮凝剂沉降蓝藻,利用功能微生物抑制蓝藻复苏并降解藻源性污染物;能够在实现高效除藻除浊同时防控蓝藻复苏和藻源性污染物的释放,兼具生态安全性以及长效性,可大规模应用于湖泊等天然水体藻华治理,具有成本低廉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50106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1424501.4
申请日:2020-12-0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 长三角(义乌)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C12N1/20 , C02F3/34 , C02F101/16 , C12R1/01
摘要: 一种复合菌株、菌剂及其应用,该复合菌株由分离、筛选活性污泥得到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81的肠杆菌C1‑3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0582的泛菌A1组成,还提供了该复合菌株或者含该复合菌株的菌剂在脱氮处理中应用,取得了高效脱氮处理效果。本发明构建的复合菌株脱氮体系在硝酸盐(沼液)脱氮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678246B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1811286869.1
申请日:2018-10-31
申请人: 深圳地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湖库、缓流型河道治理水华的方法,在治理区域内,构建微生物群落‑水生植物群落,具体为: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喷洒或撒播到治理区域的水面上构建微生物群落,或者将复合微生物菌剂负载于载体上形成复合微生物膜,然后将复合微生物膜放入治理区域的水中构建微生物群落;并在治理区域的水中种植沉水植物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本发明通过符合水生态修复原理的技术,快速构建微生物‑水生植物群落系统,通过两大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最终消除水华爆发的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533585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23710.3
申请日:2020-04-2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分类号: C05F11/08 , C05G3/80 , C09K17/14 , A01B79/02 , C09K101/00
摘要: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嗜根寡养单胞菌在改良根际土壤与促进植物生长中的应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改良根际土壤与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在植物生长初期,在土壤中投加嗜根寡养单胞菌。本发明的嗜根寡养单胞菌可以提高根际土壤中硝态氮与磷等元素含量,改良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并且提高植物中氮元素的含量。因此,嗜根寡养单胞菌可以代替化肥的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5165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803228.7
申请日:2019-08-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嗜根寡养单胞菌X1和假单胞菌L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嗜根寡养单胞菌X1和假单胞菌L1分别进行纯培养,分别得到两种菌的种子液;(2)将嗜根寡养单胞菌X1的种子液和假单胞菌L1的种子液分别进行离心,分别收集两种菌的菌体;(3)将嗜根寡养单胞菌X1菌体和假单胞菌L1菌体分别用缓冲液重悬,将重悬后的菌液混合均匀,即得。将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应用于Cr(VI)及PAHs复合存在的土壤中,该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同时去除Cr(VI)及PAHs,Cr(VI)的去除率高达88%,PAHs的去除率高达55%。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