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6729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920712.X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传感器设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多组给定的第一磁芯参量;一组第一磁芯参量对应一个磁通门电流传感器;根据每组第一磁芯参量确定一个磁化曲线,得到多个磁化曲线;根据每个磁化曲线和初始电路拓扑构建传变特性模型,得到多个传变特性模型;对每个传变特性模型,计算线性度和探头外径;利用预设约束条件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所有线性度和探头外径进行优化,得到最优传变特性模型;将最优传变特性模型对应的第一磁芯参量、第一传感参量、第二传感参量赋给初始电路拓扑,得到最优拓扑电路;最优拓扑电路用于构建目标磁通门电流传感器。本发明在减小探头体积的同时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一种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26729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20712.X

    申请日:2022-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的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传感器设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多组给定的第一磁芯参量;一组第一磁芯参量对应一个磁通门电流传感器;根据每组第一磁芯参量确定一个磁化曲线,得到多个磁化曲线;根据每个磁化曲线和初始电路拓扑构建传变特性模型,得到多个传变特性模型;对每个传变特性模型,计算线性度和探头外径;利用预设约束条件和多目标遗传算法,对所有线性度和探头外径进行优化,得到最优传变特性模型;将最优传变特性模型对应的第一磁芯参量、第一传感参量、第二传感参量赋给初始电路拓扑,得到最优拓扑电路;最优拓扑电路用于构建目标磁通门电流传感器。本发明在减小探头体积的同时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06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20709.1

    申请日:2021-06-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其在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与用电管理云平台互联形成的通信网络上实现,包括以下步骤: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监测漏电电流数据并发送给用电管理云平台;用电管理云平台使用接收的漏电数据迭代训练假漏电补偿模型,不断更新假漏电模型参数并反馈给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根据假漏电补偿模型参数来处理漏电电流数据,以消除漏电电流数据中假漏电现象的影响。实施本发明,能对零序电流互感器产生的假漏电现象进行消除,以获得准确的漏电电流数据。

    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0654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0620709.1

    申请日:2021-06-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其在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与用电管理云平台互联形成的通信网络上实现,包括以下步骤: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监测漏电电流数据并发送给用电管理云平台;用电管理云平台使用接收的漏电数据迭代训练假漏电补偿模型,不断更新假漏电模型参数并反馈给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根据假漏电补偿模型参数来处理漏电电流数据,以消除漏电电流数据中假漏电现象的影响。实施本发明,能对零序电流互感器产生的假漏电现象进行消除,以获得准确的漏电电流数据。

    断路器数字制造孪生车间的动态重调度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61459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330590.X

    申请日:2020-04-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路器数字制造孪生车间的动态重调度预测方法,包括建立断路器数字制造孪生车间系统;确定基于插单事件的断路器车间生产动态重调度数学模型,并基于时间窗口设置和订单查询的预测机制,对断路器数字制造孪生车间系统的孪生数据进行插单事件相关信息预测,且进一步通过预测的插单事件相关信息来更新断路器车间生产动态重调度数学模型;基于更新后的断路器车间生产动态重调度数学模型,构建以生产效率和设备能耗为多目标优化的断路器车间动态重调度预测模型,且进一步采用多目标回溯搜索优化算法,对断路器车间动态重调度预测模型求最优解,进而得到最终的动态重调度预测方案。实施本发明,能提升断路器制造车间面向动态插单事件的重调度响应效率,从而优化生产。

    一种单磁芯四绕组磁调制式电流传感器及其消除振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79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0166.3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一种单磁芯四绕组磁调制式电流传感器及其消除振荡的方法,涉及传感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单磁芯四绕组磁调制式电流传感器结构特殊,其包括单磁芯四绕组结构和外围电路,通过磁芯C、激磁绕组Wex、一次侧绕组Wp、反馈绕组Ws以及感应绕组Wi与外围电路配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基于该传感器,消除振荡的方法为:首先根据磁芯C的饱和特性构建激磁振荡电路,然后经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滤波处理后送至振荡消除电路,通过振荡消除电路消除单磁芯闭环反馈结构时反馈回路中采样电阻上电压振荡。本发明解决了自激振荡磁通门法应用于单磁芯闭环反馈结构时,反馈回路中采样电阻上电压振荡的问题。

    一种对断路器保护特性进行在线测试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23959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010045631.0

    申请日:2020-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断路器保护特性进行在线测试的装置,包括由交流电源、整流桥、高频滤波电容及升压斩波直流变换器组成的前级子系统和由全桥逆变电路、滤波电路、升流器及负载组成的后级子系统;还包括PI型Sugeno模糊控制环路和负载阻抗自适应补偿电路;前者以PI型Sugeno模糊控制器为基础,引入跟踪误差信号进行补偿,结合PI控制减小模糊控制规则中存在的凹凸点,提供一系列功率因数提升的稳定输出的驱动电压脉冲波形;后者采用离散采样积分对负载阻抗自适应在线识别,结合PI前馈控制对阻抗差异补偿,提升输出电流精度。实施本发明,在前级输入端进行补偿来提升前级直流电压的跟踪能力,降低波形畸变,还在后级电流输出端进行前馈补偿来提高测试电流精度。

    一种供电智能电子锁及其供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19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55321.0

    申请日:2020-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电智能电子锁及其供电方法,包括有安装在门上的智能电子锁本体及安装在墙体上并围于门外周的门框;智能电子锁本体包括有壳体,壳体内部设有锁芯组件、钥匙插槽和锁具主体电路和电池,壳体外设有指纹识别模块和触摸屏密码输入区;智能电子锁本体具有电能接收模块,门框上设置有与市电相连的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电能接收模块的位置相对应,且当门关闭时两者导电连接;充电模块包括有智能开关模块,通过该智能开关模块可将市电整流降压后传输至电能接收模块并为其供电。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发明有效解决了智能电子锁本体受到供电限制这一缺点,可以集成更多功能。

    短期用电负荷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1715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17496.9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期用电负荷预测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用电负荷预测技术领域,训练方法包括:基于CEEMDAN分解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信号分解,得到分解后的IMF序列和残差分量;训练数据为历史用电负荷数据信号;IMF序列包括若干IMF分量;根据IMF分量的过零率,确定IMF分量的分量类型;分量类型包括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分别基于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残差分量,训练用电负荷高频分量预测模型、用电负荷低频分量预测模型和用电负荷残差分量预测模型。本发明基于CEEMDAN算法将非平稳的用电负荷数据信号分解为多个相对平稳的IMF分量,可以提高预测精度。

    一种三维立体耦合机构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33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70172.9

    申请日:2023-06-07

    Abstract: 一种三维立体耦合机构及其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一种三维立体耦合机构,包括原边发射线圈和副边接收线圈,在该三维立体耦合机构的基础上构建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根据系统中导通的发射线圈,比较导通时发射线圈的电流大小,确定负载位置,从而选择电流最小的一个或两个线圈导通,给负载传输电能,且当多个发射线圈导通时,可调整某个发射线圈电流大小来改变能量传输的方向,能够实现空间全向能量传输,基于该系统的无线电能传输方法可实现三维空间全方向的能量传输,及给多个负载供电,满足了无线充电系统在多自由度条件下能量的高效稳定传输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