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臂解耦液压系统及挖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0031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97811.8

    申请日:2025-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臂解耦液压系统及挖机,液压系统包括补油泵、第一动臂油泵、第二动臂油泵、平衡阀和复合泵组,补油泵的两端分别连接油箱和补油油路;第一动臂油泵的两端分别连接动臂无杆腔和动臂有杆腔;第二动臂油泵的两端分别与补油油路和动臂无杆腔相连,第一动臂油泵和第二动臂油泵均能够正转且能够反转;平衡阀将补油油路与动臂有杆腔和动臂无杆腔两者中油压较小的一者连通;复合泵组用于给斗杆油缸和铲斗油缸供油,通过设置平衡阀,可以实现液压回路内的热油与补油回油中常温油置换,保证液压回路中的油温正常,进而保证动臂油缸的正常工作,无需配置温度监控,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马达防吸空方法、装置和静液压驱动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9778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4372.4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马达防吸空方法、装置和静液压驱动车辆,静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泵和马达,静液压驱动系统用于在发动机和驱动轮之间传递动力,该方法包括:响应于踩制动踏板的操作,获取制动踏板的角度变化速率,角度变化速率为制动踏板的转动角度与制动踏板的转动时长的比值;在角度变化速率大于或者等于预定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泵的排量为0,控制马达按照预定速率增大排量,直至达到马达的最大排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补油管路来防止马达吸空成本高的问题。

    一种基于蓄能器辅助油源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734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3183.5

    申请日:2023-0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蓄能器辅助油源的液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方法包括:设置蓄能器阈值压力,获取蓄能器实时压力,比较所述蓄能器实时压力与所述蓄能器阈值压力的大小关系;若所述蓄能器实时压力<所述蓄能器阈值压力,根据液压系统工作状态控制蓄能器充液至所述蓄能器阈值压力或降低液压泵功率;若所述蓄能器实时压力≥所述蓄能器阈值压力时,根据系统和转速状态,判断原动机是否存在掉速风险;若原动机无掉速风险,蓄能器不接入液压系统;若原动机有掉速风险,蓄能器接入液压系统辅助供液。通过引入蓄能器,降低液压系统突然需求大功率对原动机的冲击,在不影响系统响应速度和执行器速度的同时,实现原动机稳定工作。

    恒扭矩工况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18972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233673.7

    申请日:2023-09-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恒扭矩工况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压差阈值为自动标定的情况下,并在多路阀的开度小于预设开度且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负载为空载情况下,获取多路阀的开度、多路阀的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多路阀的开度、多路阀的入口压力和出口压力进行分析,确定负载敏感液压系统的压差,将压差确定为第一压差阈值;获取液压泵出口压力和起调压力,并计算多路阀的出口压力与多路阀的入口压力的差值,得到目标压差,在目标压差小于第一压差阈值且液压泵出口压力大于起调压力的情况下,确定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为恒扭矩工况。通过本申请,解决了恒扭矩工况的检测方法成本高的问题。

    用于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

    公开(公告)号:CN115898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20382.1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液压系统的控制方法、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执行元件的工况信号;根据工况信号判断执行元件是否处于平稳工况;根据执行元件处于平稳工况,控制压差调节元件降低换向阀的进出油口压差;根据执行元件未处于平稳工况,控制压差调节元件调节换向阀的进出油口压差。该控制方法根据可变压差负载敏感系统进行实施,根据执行元件处于平稳工况,控制压差调节元件降低换向阀的进出油口压差,实现流量减小,执行元件运行更加平稳。针对需要非平稳工况,控制压差调节元件对换向阀的进出油口压差进行控制优化。使得执行元件运动更平缓、微动性更优,且高速运动状态速度更快,作业效率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