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6685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900960.8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探测煤岩体高应力区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煤岩体的第一目标探测区域;控制电火花震源在第一目标能量下通过第二数量的激发点激发地震波,以使任一检波器接收到各激发点激发的地震波;从任一检波器获取在第二数量的激发点激发地震波的第一初至时间;根据第一初至时间,采用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确定第一目标探测区域内各位置上地震波传播的第一目标速度及速度反演图;根据第一目标速度,以及速度与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速度反演图中确定煤岩体高应力区的范围。由此,基于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波的目标速度,可以及时且有效地确定煤岩体高应力区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48946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506207.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08 , G01N3/24 , G01N3/06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巷道锚杆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T扫描的锚杆拉拔力试验方法,包括设计和加工拉拔力试样,设计锚杆拉拔力试验装置,进行锚杆拉拔力试验并进行保压CT扫描,进行CT扫描结果后处理以及损伤量化描述;本发明通过记录试验过程中不同阶段锚固材料和粘结剂的细观裂隙发育情况,实现锚杆拉拔力试验全过程的原位CT扫描;据此研究了锚固材料、粘结剂、锚固材料中心孔尺寸、环向压力对锚杆拉拔力与锚固材料和粘结剂细观破坏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巷道支护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26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90339.3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撞击杆形成装置,该异形撞击杆形成装置包括供料组件、浇注组件和模具组件,供料组件具有混料筒和若干个原料筒,原料筒与混料筒相连接;浇注组件包括抽吸器,抽吸器的一端与混料筒相连接,抽吸器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模具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浇注模具,固定架用于放置异形杆,浇注模具与固定架相连接,异形杆穿设于浇注模具内,且浇注模具的最大内径与异形杆的最大外径相一致,出料口与浇注模具相连通或出料口设于浇注模具上方。本发明公开的异形撞击杆形成装置可以确保撞击杆在发射时保持精确的直线运动,显著提高了撞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有效的姿态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88526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90339.3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撞击杆姿态校正装置,该异形撞击杆姿态校正装置包括供料组件、浇注组件和模具组件,供料组件具有混料筒和若干个原料筒,原料筒与混料筒相连接;浇注组件包括抽吸器,抽吸器的一端与混料筒相连接,抽吸器的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模具组件包括固定架和浇注模具,固定架用于放置异形杆,浇注模具与固定架相连接,异形杆穿设于浇注模具内,且浇注模具的最大内径与异形杆的最大外径相一致,出料口与浇注模具相连通或出料口设于浇注模具上方。本发明公开的异形撞击杆姿态校正装置可以确保撞击杆在发射时保持精确的直线运动,显著提高了撞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有效的姿态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735628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279648.1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建伟 , 齐庆新 , 李海涛 , 李春元 , 李晓鹏 , 何团 , 王美美 , 薛珊珊 , 杜伟升 , 杨冠宇 , 崔春阳 , 王守光 , 张良 , 李向上 , 石晓闪 , 郑伟钰 , 王嘉敏 , 朱小景 , 贺小凡 , 张海宽 , 雷国荣 , 穆鹏宇 , 杨森森 , 李云鹏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用抬架的使用方法,抬架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巷道内,支撑装置上设置有通孔;抬杆,抬杆穿过通孔,且抬杆与通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活动空间;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及驱动件,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抬杆上,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抬杆上,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夹持口,驱动件设置在抬杆上,驱动件与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传动连接,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不仅作业人员能够远离管路,提高地应力测量的安全性,而且有效减小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地应力测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地应力的测量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66855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900960.8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探测煤岩体高应力区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煤岩体的第一目标探测区域;控制电火花震源在第一目标能量下通过第二数量的激发点激发地震波,以使任一检波器接收到各激发点激发的地震波;从任一检波器获取在第二数量的激发点激发地震波的第一初至时间;根据第一初至时间,采用地震波层析成像方法,确定第一目标探测区域内各位置上地震波传播的第一目标速度及速度反演图;根据第一目标速度,以及速度与应力之间的对应关系,在速度反演图中确定煤岩体高应力区的范围。由此,基于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波的目标速度,可以及时且有效地确定煤岩体高应力区的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01600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825978.6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震源装置和人工地震波实现方法。本发明的震源装置,包括发射管,所述发射管从下至上延伸;冲击弹,所述冲击弹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发射管内以使得所述冲击弹具有发射位置和冲击位置,所述冲击弹与所述发射管可拆卸地相连以便在所述发射管内更换不同形状和/或材料的冲击弹,所述发射位置位于所述冲击位置的上方;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可带动所述冲击弹从所述发射位置移动至冲击位置,以便所述冲击弹向下冲击并形成人工地震波。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震源装置具有可控制人工地震波的波形和频带以便提高人工地震波信息携带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9186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54347.2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贫胶充填材料的采空区充填方法及其装置,涉及矿山开采领域,通过获取充填骨料,并将充填骨料输送至待充填采空区内;确定待配备的充填浆体的原料与对应的原料比例,并基于原料按照原料比例配备充填浆体;将充填浆体通过充填泵与充填管道输送到待充填采空区的作业面对待充填采空区进行浇筑,以在待充填采空区内形成贫胶充填材料;通过待充填采空区底部预设的回收网和回收管道,对充填浆体进行回收。本申请充填浆体在两两充填骨料颗粒之间形成胶结,且每个充填骨料颗粒表面形成保护层,实现具有较高孔隙率的贫胶胶结颗粒材料,既能保证充填强度,又能节约充填浆体,降低充填成本,且能有效避免充填骨料的成分对地下水质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48585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70952.4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监测层状试样分层界面处的变形场的方法,包括:软硬相间透明层状试样的制备:采用不同种类的树脂材料分层浇筑得到软硬相间透明层状试样,相邻两层软硬相间透明层状试样之间喷涂有散斑点;位移场监测分析:采用DIC监测设备对软硬相间透明层状试样开展试验分析软硬相间透明层状试样的分层界面处的变形场。本发明通过浇筑环氧树脂、聚氨酯材料得到软硬相间的透明层状试样以模拟需要测试的层状试样,将散斑监测点设置在试样内部分层界面处,利用DIC监测设备进行应变场监测分析,实现了对层状试样分层界面处的位移场和应变场的监测,并可进一步分析得到试样软硬相间分层界面处的应力和变形特征。
-
公开(公告)号:CN1147356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279648.1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建伟 , 齐庆新 , 李海涛 , 李春元 , 李晓鹏 , 何团 , 王美美 , 薛珊珊 , 杜伟升 , 杨冠宇 , 崔春阳 , 王守光 , 张良 , 李向上 , 石晓闪 , 郑伟钰 , 王嘉敏 , 朱小景 , 贺小凡 , 张海宽 , 雷国荣 , 穆鹏宇 , 杨森森 , 李云鹏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用抬架,包括: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置在巷道内,支撑装置上设置有通孔;抬杆,抬杆穿过通孔,且抬杆与通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活动空间;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及驱动件,第一夹持件设置在抬杆上,第二夹持件设置在抬杆上,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夹持口,驱动件设置在抬杆上,驱动件与第一夹持件和/或第二夹持件传动连接,本申请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不仅作业人员能够远离管路,提高地应力测量的安全性,而且有效减小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地应力测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地应力的测量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