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电动车辆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34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87407.9

    申请日:2023-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中包括:水暖换热系统、冷媒换热系统、电机电控换热系统和电池换热系统;水暖换热系统设置有车内第二换热器,用于为乘员舱制热;冷媒换热系统设置有车内第一换热器,用于为乘员舱制冷或制热;电机电控换热系统和电池换热系统分别与冷媒换热系统热耦合,电池换热系统与水暖换热系统热耦合。本发明中通过车内第一换热器进行制冷和制热,通过车内第二换热器制热,在制热需求较低时可以通过车内第一换热器进行制热,在制热需求一般时通过车内第一换热器和低功率运行的车内第二换热器混合制热,在制热需求较高时可以通过高功率运转的车内第二换热器进行制热,不仅能满足用户的制冷和制热需求,又能降低能耗。

    用于移动工具的冰箱及移动工具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590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599757.8

    申请日:2022-12-12

    Inventor: 黄彬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冰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工具的冰箱及移动工具,该用于移动工具的冰箱,设置于移动工具上,移动工具具有空调总成;用于移动工具的冰箱包括箱体,箱体具有容纳腔及与容纳腔连通的连接口,箱体通过连接口连接空调总成输出的冷源,该用于移动工具的冰箱不会将热量排放到移动工具内,有效降低移动工具的耗能。

    一种降温控制方法、降温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30181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08215.7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温控制方法、降温系统及车辆,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夏日车辆暴晒后过热的技术问题。该降温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状态;基于获取的车辆状态,执行不同等级的降温处理模式;降温系统,包括:车辆空调系统,用于对车辆内部进行降温;冷凝水回收系统,与车辆空调系统连接,用于回收车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喷淋降温系统,与冷凝水回收系统连接,用于将回收的冷凝水向车体喷淋。本发明通过对空调系统的冷凝水进行回收,然后在需要时将回收的冷凝水以再次降温或不降温的方式喷洒到车体外侧,例如整车玻璃上,同时配合车内的空调系统制冷运行,达到整车在行驶时,尤其是熄火停驻时的快速降温目的。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077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72563.4

    申请日:2023-0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车外换热器、节流装置、车内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具有相互换热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车外换热器通过节流装置与车内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两者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形成第一换热流路,第一换热流路用于与压缩机、四通阀配合形成第一循环回路;车辆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电池电机总成、冷暖箱总成和第一泵体;第二换热通道用于与电池电机总成的换热通道和冷暖箱总成的换热通道两者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形成第二换热流路,第二换热流路用于与第一泵体配合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本发明将冷媒系统、冷凝水系统和冷暖箱集成为一体式,增加了集成度。

    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8457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63581.0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该装置包括:采样装置,用于采样车辆的电池检测实际温度,采样车辆的乘员舱检测实际温度,以及采样车辆的电机检测实际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根据车辆的电池检测实际温度、车辆的乘员舱检测实际温度、以及车辆的电机检测实际温度中的至少之一,控制压缩机的启闭,和/或控制阀件装置中相应阀件的启闭以控制冷媒的流向,实现同时满足车辆中电池和乘员舱的换热需求。该方案,通过根据电池、乘员舱和电机的检测实际温度控制制冷剂流向,在超低温天气或超高温天气下也能同时满足电池和乘员舱的制热或制冷的需求。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17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405326.3

    申请日:2022-11-10

    Inventor: 黄彬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装置、蒸发器、换热器和电池系统总成,冷媒循环回路和防冻液循环回路能在换热器处进行换热,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冷凝水管路,冷凝水管路的一端与蒸发器的底部连通以将蒸发器产生的冷凝水导出,另一端与冷凝器连通,使得冷媒与冷凝水在冷凝器中换热;在冷凝器中布置有多个冷凝水流道和多个第一冷媒流道,且冷凝水流道与第一冷媒流道相互交错设置,相邻两个冷凝水流道之间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冷媒流道,相邻两个第一冷媒流道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冷凝水流道。根据本发明能够同时对冷凝水进行有效的重复利用,回收冷量,以及提高冷凝水的换热效率。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2461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408649.2

    申请日:2023-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车辆,其中系统,包括:车舱换热模块,包括舱内蒸发器;热泵换热模块,包括能够形成冷媒循环的压缩机、冷凝换热器、蒸发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处于冷凝换热器与蒸发换热器之间的冷媒流路上,第二节流元件处于冷凝换热器与舱内蒸发器之间的冷媒流路上;水侧换热模块,包括第一舱外水路换热器、电池换热结构,第一水泵用于在第一舱外水路换热器与冷凝换热器之间形成水循环,第二水泵用于在电池换热结构与蒸发换热器之间形成水循环。本发明实现了热泵换热模块与车舱换热模块及水侧换热模块的换热耦合,从而无需针对车舱换热模块与水侧换热模块分别配置相应的冷却机组,有效降低了车辆整车成本。

    车玻璃除霜组件和车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190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51783.6

    申请日:2023-06-25

    Inventor: 黄彬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玻璃除霜组件和车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车玻璃除霜组件包括热水组件,包括车载防冻装置、换热器和水箱,所述车载防冻装置包括有防冻液流路和设在防冻液流路中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加热所述防冻液流路中的防冻液;所述防冻液经所述换热器与所述水箱中的水发生热交换,加热所述水箱中的水;喷淋装置,包括喷头,所述喷头的入水端与所述水箱连通,出水端与车玻璃对应设置,以使所述出水端喷出的热水喷淋至所述车玻璃上,喷出的热水能够除去所述车玻璃上的霜。本申请利用加热器,使得防冻液加热后经换热器来加热水箱中的水,并直接通过喷淋装置喷洒至车玻璃上的结霜,能够快速去除冬天车玻璃的霜,提高除霜效率。

    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4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36792.2

    申请日:2024-06-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冷媒循环子系统、车内侧调温载冷剂循环子系统及电机电控载冷剂循环子系统,电机电控载冷剂循环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形成载冷剂循环的电机电控部件、电机电控散热器、第一水泵及中间换热器,当车内侧调温末端处于制热状态时,电机电控载冷剂循环子系统内的载冷剂与车内侧调温末端内的载冷剂在中间换热器处形成热交换;当车内侧调温末端处于制冷状态时,电机电控载冷剂循环子系统内的载冷剂与车外侧换热器内的载冷剂在中间换热器处形成热交换。本发明在车内侧调温末端运行制冷状态时防止电机电控热量参与到冷媒循环系统,在运行制热状态时对电机电控废热回收利用。

    一种降温控制方法、降温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30181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608215.7

    申请日:2023-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温控制方法、降温系统及车辆,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夏日车辆暴晒后过热的技术问题。该降温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状态;基于获取的车辆状态,执行不同等级的降温处理模式;降温系统,包括:车辆空调系统,用于对车辆内部进行降温;冷凝水回收系统,与车辆空调系统连接,用于回收车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喷淋降温系统,与冷凝水回收系统连接,用于将回收的冷凝水向车体喷淋。本发明通过对空调系统的冷凝水进行回收,然后在需要时将回收的冷凝水以再次降温或不降温的方式喷洒到车体外侧,例如整车玻璃上,同时配合车内的空调系统制冷运行,达到整车在行驶时,尤其是熄火停驻时的快速降温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