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4005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85274.9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5F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功耗高瞬态响应无片外电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其中栅极直流偏置网络用于提供功率放大晶体管工作所需的栅极偏置电压;漏极直流偏置网络用于提供功率放大晶体管工作所需的漏极偏置电压;输入端阻抗匹配网络包括微带线、隔直电容以及RC并联电路;输出端阻抗匹配网络包括谐波控制网络和椭圆低通滤波匹配网络,其中,谐波控制网络选取通带外的两个频率点进行二次谐波控制;椭圆低通滤波匹配网络基于一个六阶切比雪夫低通滤波器改进得到,在工作频带外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实现基波阻抗到二次谐波阻抗的转换。本发明使得功率放大器在超五倍频的工作带宽内实现高效率和高增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12977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1911296964.4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可调谐太赫兹超表面及电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金属接地板、介质层、石墨烯金属层,其中,所述金属接地板作为反射基底;所述石墨烯金属层包括两对石墨烯贴片和两个金属环,两个金属环为外金属环和内金属环,两对石墨烯贴片设置在外金属环和内金属环之间。本发明通过改变施加两对石墨烯贴片上的偏置电压,从而改变石墨烯贴片的化学势,改变两个环路之间的耦合,实现本发明可调谐太赫兹超表面在低反射率和高反射率之间的切换,进而实现超表面的可调谐,解决了单一超表面单元结构不能同时实现吸波模式和反射模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84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86738.8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富阳电子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多通道高速SAR ADC的采样电路,第一采样开关由栅压自举电路和栅压传递控制开关组成,可以完成从多路中选择一路并将该路输入信号进行采样;第二采样开关由一个NMOS管组成,可实现与第一采样开关同步对该路信号进行采样,将结果传输给高速ADC进行转换输出。本发明通过改进传统的栅压自举采样电路,运用复用设计理念,采用栅压传递控制开关,实现了多个通道共享一个ADC,提高了各个通道转换精度的同一性,同时引入第二采样开关,一方面消除了由于MOS管漏电流存在导致采样电压的非线性;另一方面将多通道的输出节点与ADC电容阵列的Top端进行隔离,解决了多通道输出节点大寄生电容引起电容阵列电容失配的问题,极大提高了整个ADC系统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07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76196.X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宽带全向无人机天线,工作频段可覆盖400‑560MHz,包括辐射结构、接地板、馈电结构和空气介质层;上层金属贴片包括四片水滴状贴片和圆形贴片;接地板的形状与上层金属贴片相同,但尺寸稍大。本发明通过使用渐变结构的辐射贴片,实现从馈电点到自由空间的阻抗变换,使天线性能随频率的变化缓慢,提高天线带宽,同时馈电点分布在两个单独的贴片处能够提高天线的隔离度,且引入加载50Ω电阻的金属馈线,改变贴片上电流路径及分布,降低天线谐振效率,以较少材料有效达到大带宽、高增益要求,将两个端口馈电方式设为同相等幅馈电,防止天线方向图发生畸变,保证天线的全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89626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093254.6
申请日:2024-01-23
IPC: H04L4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邻域拓扑与投票机制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的验证方法,识别方法包括:获取节点的循环路径,并从循环路径中选出最短循环路径;基于节点连接的最短循环路径,获取节点的初始票数;基于投票机制在循环路径中节点根据与相邻节点之间投票的占比进行选择性投票,并计算节点得分,选出得分最高的节点,则该节点为关键节点;投票结束后,构建网络中关键节点的一阶邻域拓扑图和二阶邻域拓扑图;降低一阶邻域拓扑图和二阶邻域拓扑图中的所有节点的票数;重复上述步骤,获取下一个关键节点,并生成关键节点序列表。本发明通过构建节点的一阶和二阶邻域拓扑图,可以更好地理解节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关键节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96260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093247.6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融合重力盒覆盖和有效距离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的验证方法,识别方法包括:计算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有效距离;基于有效距离,获取节点各自最大的最短有效路径,并利用分形维数中的盒覆盖算法根据最大的最短有效路径进行节点的盒覆盖范围限定;将有效距离替换原重力模型中的欧氏距离,基于节点的盒覆盖范围利用重力模型获取节点之间的交互分数;基于节点影响范围内的交互分数获取节点的局部影响力;利用节点的局部影响力得分获取节点的全局影响力;基于节点的全局影响力利用影响力阈值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节点;本发明通过将有效距离替换原重力模型中的欧氏距离,将节点间的路径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挖掘隐藏的网络拓扑结构,提高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962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093248.0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合重力盒覆盖和有效距离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识别方法,包括:计算网络中节点之间的有效距离;基于有效距离,获取节点各自最大的最短有效路径,并利用分形维数中的盒覆盖算法根据最大的最短有效路径进行节点的盒覆盖范围限定;将有效距离替换原重力模型中的欧氏距离,基于节点的盒覆盖范围利用重力模型获取节点之间的交互分数;基于节点影响范围内的交互分数获取节点的局部影响力;利用节点的局部影响力得分获取节点的全局影响力;基于节点的全局影响力利用影响力阈值判断该节点是否为关键节点;本发明通过将有效距离替换原重力模型中的欧氏距离,将节点间的路径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可挖掘隐藏的网络拓扑结构,提高识别关键节点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80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010613485.7
申请日:2020-06-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18/10 , G06N3/0464 , G06F17/14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欠采样跳频通信信号深度学习恢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信号恢复方法计算复杂度高,计算效率较低,重构精度低的问题。实现步骤为: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网络,引入新的网络结构和参数设置,构建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跳频信号线性测量;数据预处理,用分离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的数据预处理方式,得到输入神经网络的数据格式;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和变分自编码器网络;跳频信号恢复。本发明构建权值共享,稀疏连接的两个网络,用数据预处理方式,得到输入神经网络的数据格式,通过训练好的最优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设置重构原始跳频信号。大幅度提高了信号恢复的准确率,降低了重构的误差和计算复杂度,用于跳频通信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43273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48904.7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无机杂化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型Cs8Sn3GaI24/Cs8Sn3InI24杂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反型Cs8Sn3GaI24/Cs8Sn3InI24杂化复合材料的形貌为纳米立方体构成的薄膜结构,由Ga3+和In3+离子联合调控能级形成反型Cs2SnI6结构,晶型为面心立方结构,表面形貌为纳米立方体且表面分布有中空结构;本发明制备得杂化薄膜表面均一、致密,同时具有良好晶体学特性和光电性能,在太阳能光伏器件、发光二极管、传感器等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且,其制备方法无需高温煅烧,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好、合成成本低且环保节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5430454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98103.4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涉及半导体光催化剂,提供一种多孔片状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由三聚氰胺和氰尿酸通过分子自组装合成多孔片状氮化碳前驱体,再通过热聚合将KOH释放的OH‑与氮化碳边缘的氨基反应形成氮碳‑氰基,氮碳‑氰基作为电子受体与氮化碳七嗪环上的氮原子形成独特的电子供体‑受体系统,促进了光生载流子在分子内高效传输,解决了氮化碳中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的问题;同时,氮碳‑氰基的吸电子特性在光催化反应中充当活性位点,促进了光催化反应高效进行;氮化碳的多孔片状结构改善了纳米片团聚,增大了反应物与活性位点的接触机会;最终使得本发明在可见光下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