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路面渗水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952912U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21358358.3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度路面渗水测量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和测量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上表面安装有测量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顶板、第一凹槽、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底座;通过液位流量传感器配合PLC控制器可以对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自行控制打开与关闭,通过液位传感器对液体下降高度进行读取,当液位达到液位传感器所设定的数值时,将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读取定时器的时间,通过计算,将测量好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端,并打开蜂鸣器,发出高贝蜂鸣声提醒人们及时查看测量结果,无需人工操作,避免了工作人员误操作、延迟读秒或者误读秒的情况出现,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还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钻及取芯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3364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45601.4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取芯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取芯钻及取芯机,包括:移动机构、可用于钻孔取芯的取芯机构以及对路面车辙板进行取样的取板机构和将车辙板样品的取出的夹持机构,取芯机构取芯筒,取芯筒的内壁上设有移动槽,移动槽滑动连接左内移动板,通过设置取芯机构,并将取芯机构内部设有可移动的内移动板,在将样品从地面取出后,可通过将内移动板移动进而在取芯筒内壁留有落差,便于样品从取芯筒中脱落,并通过设置取板机构,通过可调整与旋转电机间距的切割片,可对不同规格的车辙板进行切割,并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将车辙板从路面取出,通过移动机构,可定点等距移动取芯机构,实现取芯时的自动定位以及自动作业,提高取芯效率。

    花岗岩矿渣二元复合橡胶乳化沥青胶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788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66903.5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花岗岩矿渣二元复合橡胶乳化沥青胶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固体废弃料矿渣粉末和花岗岩粉末作为碱激发原材料,引入阴离子乳化沥青,通过乳化沥青中的碱代替现有胶凝材料中的部分碱,利于环保。同时碱激发体系中水化可以降低乳化沥青的碱性并吸收乳化沥青中的水分,加快乳化沥青的破乳,增强强度,以提升其抗折强度。本发明在降低胶浆材料中碱含量的同时提升了其抗折强度,减少了其作为类水泥胶凝材料早期开裂的风险,克服了作为乳化沥青胶浆材料早期强度低的缺点。本发明有助于为固体废弃物花岗岩和矿渣提供一种环保处理方式的同时提供了一种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

    一种彩色微表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3018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22838.8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彩色沥青路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彩色微表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彩色微表处混凝土为MS‑3型级配沥青混凝土;彩色微表处混凝土为碎石、砂粒、彩色玻璃、水泥、钢渣粉、赤泥、改性乳化沥青和水按照10~20:20~30:70~80:3~5:1~3:1~2:3~5:1~2的质量比混合制得;改性乳化沥青经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交联剂改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为乳化沥青的2‰~5‰,硫化交联剂的质量比为乳化沥青的2‰~3‰。本发明采用粗、细粒径彩色玻璃制备微表处,不仅能够确保微表处路面的夜间可视化效果、色彩持久性、制备工艺,还能使得该微表处路面具有优异且稳定的防滑耐磨性能。

    一种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速强剂发展强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126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2553.8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材强度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速强剂发展强度评价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速强剂的影响时间,对混合料的强度发展过程进行时期划分;根据时期划分,获取各时期未添加和添加速强剂的混合料的强度变化信息;对强度变化信息中各时期的强度数据点进行标记;获取强度数据点对应的时间信息,并构建时间序列;构建发展强度评价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预测结果,对速强剂发展强度进行评价。通过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方法存在的对速强剂发展强度评价不准确、片面化的问题,通过引入时序模型,提升了对速强剂影响的全面性和全局性的评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