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系统的混合型牵引线路

    公开(公告)号:CN11511783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831106.0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气化铁路贯通供电系统的混合型牵引线路,涉及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技术领域,所述混合型牵引线路在两个相邻牵引变电所之间采用电缆和架空线混合连接,连接方式有电缆—架空线、电缆—架空线—电缆等混合形式,为保证线路安全可靠供电,在电缆和架空线连接处安装避雷器。混合型牵引线路中各类输电线路长度的设计,可根据电容效应系数来确定,在满足线路实际运行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各类输电线路长度,最终实现混合型牵引线路总的电容效应系数相对最小。经上述设计得到的混合型牵引线路不仅降低了输电线路的建设成本,还能有效提升贯通供电系统的电能质量。

    一种多发射单接收结构的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06419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810014669.4

    申请日:2018-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发射单接收结构的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多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电流源、补偿电路、发射端极板,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极板、补偿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负载;多个发射端极板放置在接收端极板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发射端并联在一起且保持输入电流同相,增加输入总电流,使得输入功率增加,从而提高系统传输功率。同时输入端通过连接补偿电路使得多个发射端均为谐振状态,使系统传递有功功率,并且有较高的稳定性。接收端极板形状为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使系统适用范围不受限。

    一种电场耦合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112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41516.5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耦合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压优化方法,涉及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原边补偿结构、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结构、高频整流器和负载。耦合结构包括模拟地面、模拟车壳、耦合极板组,耦合极板组包括两块发射极板和两块接收极板,各发射极板、各接收极板和模拟地面及模拟车壳两两之间形成一个电容。方法为:首先确定系统中极板间各个电容的参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再选择系统频率v,比较系统频率v与上述参数计算所得的系统最低频率fmin的大小,确定的系统频率v并计算出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电感值,基于计算出的电感值制作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来搭建CPT系统电路。

    一种多发射单接收结构的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0641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14669.4

    申请日:2018-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发射单接收结构的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包括多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电流源、补偿电路、发射端极板,接收端包括接收端极板、补偿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和负载;多个发射端极板放置在接收端极板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发射端并联在一起且保持输入电流同相,增加输入总电流,使得输入功率增加,从而提高系统传输功率。同时输入端通过连接补偿电路使得多个发射端均为谐振状态,使系统传递有功功率,并且有较高的稳定性。接收端极板形状为矩形、圆形、正多边形等,使系统适用范围不受限。

    一种电缆贯通供电系统接触网短路分段保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53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46702.2

    申请日:2022-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贯通供电系统接触网短路分段保护方法,在接触网的每个牵引变压器处进行分段并设置为牵引所,牵引所包括牵引变压器、馈线电流互感器、馈线断路器,相邻的两个牵引所构成一个分段回路,每个分段装设一个故障分量测控单元,对应分段的电流互感器次边与故障分量测控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故障分量测控单元的输出端与牵引所的断路器控制端相连,各故障分量测控单元通过传输网络与调度室相连。本发明通过故障分量电流瞬时采样值构成接触网纵差电流分段保护,能够准确切除接触网故障分段回路而非故障分段回路继续运行,将故障范围降到最低,并且该方法不受负荷电流和接触网分布电容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允许过渡电阻的能力。

    一种电场耦合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压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112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341516.5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场耦合式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电压优化方法,涉及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高频逆变器、原边补偿结构、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结构、高频整流器和负载。耦合结构包括模拟地面、模拟车壳、耦合极板组,耦合极板组包括两块发射极板和两块接收极板,各发射极板、各接收极板和模拟地面及模拟车壳两两之间形成一个电容。方法为:首先确定系统中极板间各个电容的参数、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再选择系统频率v,比较系统频率v与上述参数计算所得的系统最低频率fmin的大小,确定的系统频率v并计算出各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电感值,基于计算出的电感值制作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来搭建CPT系统电路。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94102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810353621.6

    申请日:2018-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以及高频整流电路,所述高频整流电路后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s和电容Cs,以及与所述电感Ls和电容Cs并联的电容Cls,所述电容Cls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前端并联;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r和电容Cr,所述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后端并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输距离较短以及由于耦合结构中的极板之间发生偏移,造成系统传输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9410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53621.6

    申请日:2018-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抗偏移性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拓扑结构,包括顺次连接的直流电源、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负载电阻,所述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高频逆变电路、原边补偿电路、耦合结构、副边补偿电路以及高频整流电路,所述高频整流器后端与滤波电路连接,所述副边补偿电路包括串联的电感Ls和电容Cs,以及与所述电感Ls和电容Cs并联的电容Cls,所述电容Cls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前端并联;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r和电容Cr,所述电感Lr和电容Cr串联后与高频整流电路的后端并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输距离较短以及由于耦合结构中的极板之间发生偏移,造成系统传输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磁场耦合式与电场耦合式结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5935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1154229.0

    申请日:2017-11-20

    Inventor: 麦瑞坤 罗博 龙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12 H02J50/05 H02J5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场耦合式与电场耦合式结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高频逆变电路H的一个输出端通过发射端补偿电容CP连接到第一发射端极板,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发射端极板;发射端耦合电感LP的同名端连接到第一发射端极板,异名端连接到第二发射端极板;整流电路R的一个输入端通过接收端补偿电容CS连接到第一接收端极板,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到第二接收端极板;接收端耦合电感LS的异名端连接到第一接收端极板,同名端连接到第二接收端极板;第一发射端极板与第一接收端极板耦合,第二发射端极板与第二接收端极板耦合;发射端耦合电感LP与接收端耦合电感LS耦合。本发明可增大系统的传输容量,提高系统安全性,且结构简单,可提高元件利用率。

    一种接触线-钢轨的等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88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0539175.X

    申请日:2021-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线‑钢轨的等效方法,涉及牵引供电领域,包括选取接触线、钢轨型号,确定工频下单位长度接触线、钢轨的自阻抗,接触线钢轨之间的互阻抗,确定接触线、钢轨的对地电容,构建接触线‑钢轨耦合电路模型,进行受控源解耦,列写KVL、KCL求解端口电压电流关系式,利用传输参数将单位长度接触线‑钢轨等效为二端口模型,按照线路长度进行二端口级联。本发明通过电流控制的受控电压源实现接触线与钢轨的解耦,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接触线与钢轨的耦合关系,二端口模型便于与牵引供电系统其他部分联系起来,级联后所得参数用于潮流计算能有效减少节点数目,缩减系统规模,有利于求解潮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