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7077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739256.4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NG深冷工质与超导储能的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超导储能装置(SMES)、LNG深冷工质、电动机、内燃机等结构,其中SMES是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特性将电磁能直接储存起来,需要时再将电磁能返回负载的一种电力装置。本发明的创新点主要是:一方面利用LNG深冷工质的冷能替代传统的液氮冷却介质给SMES提供低温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当SMES电力不足时,可利用LNG的高热值特性使该系统中的内燃机工作,提升续航能力。因此,该混合动力系统节能环保,既充分利用了SMES具有功率密度高、转换效率好、损耗小、响应快等优点,同时又高效利用了LNG深冷工质的冷能和燃烧时的高热值特性。该系统为汽车、轮船等动力设备,提供了经济高效的混合动力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7342700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710713868.X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消除共模漏电流的双降压并网逆变器。光伏直流输入电压uin的正端与S5连接,S5的另一端分别与D1、D2、S3、S4连接,D1的正端分别与S1、L1连接,D2的正端分别与S2、L2连接,S3的一端与D3的正端连接,D3的负端分别与L1和Lg的其中一端连接,Lg的另外一端与电网电压ug的其中一端连接,S4与D4的正端连接,ug的另外一端、L2的另外一端和D4的负端均接地,S1和S2均与uin的负端连接。本发明与带滤波电容的传统双降压并网逆变器相比,在无需滤波电容的情况下,具有更低的漏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8768199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14544.2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7/483 , H02M7/487 , H02M7/539 ,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5387 , H02J3/38 , H02J3/383 , H02M7/483 , H02M7/487 , H02M7/539 , H02M200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级联型非隔离双降压并网逆变器,其包括两个电源、十个功率开关管、六个电感和八个二极管。本发明的二极管在续流阶段采用快恢复二极管续流,不经过性能较差的IGBT的体二极管,可降低反向恢复损耗,提高逆变器的可靠性。本发明的每级逆变器均在直流输入,正端加入了一个附加开关管,可实现续流阶段光伏直流侧与交流电网之间的隔离,进而防止随开关状态的改变光伏直流侧、交流电网以及大地之间形成共模回路,解决了现有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共模漏电流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715B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610497760.7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逆变器状态突变位置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滑模变结构控制并网H6并网逆变器为例,建立其离散迭代映射模型,2、研究滑模变结构控制逆变器状态突变位置产生的原理,3、根据状态突变机理,推导出状态突变位置判据,并用于判断状态突变位置所在的开关周期。本发明详细分析了状态突变现象产生的机理,并通过机理研究提出一种判断状态突变位置的方法,能为其它非线性控制逆变器状态突变现象和分岔不稳定现象研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612683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97495.2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76 , Y04S40/22 , G06F17/5036 , G06F17/5081 , H02J3/00 , H02J3/383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逆变器的新型分岔图绘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起滑模变结构控制离散迭代映射模型;2、分析现有分岔图绘制方法,确定其判定稳定域和分岔行为不准确的原因,以此寻找解决方法;3、研究状态突变现象的机理;4、根据状态突变机理,推导出变采样点绘制逆变器分岔图的方法,并绘制相应的图形。本发明提出一种变采样点分岔图绘制方法,经验证该方法绘制的分岔图不仅能准确地确定系统稳定工作域,而且能用于分析系统的分岔行为,最后通过电路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研究滑模变结构控制逆变器的非线性行为及其分岔图的绘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71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97760.7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H02J3/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3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滑模变结构控制逆变器状态突变位置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滑模变结构控制并网H6并网逆变器为例,建立其离散迭代映射模型,2、研究滑模变结构控制逆变器状态突变位置产生的原理,3、根据状态突变机理,推导出状态突变位置判据,并用于判断状态突变位置所在的开关周期。本发明详细分析了状态突变现象产生的机理,并通过机理研究提出一种判断状态突变位置的方法,能为其它非线性控制逆变器状态突变现象和分岔不稳定现象研究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14741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0656924.7
申请日:2021-06-11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悬浮列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过弯导向系统。整个系统由特定绕制线圈、电源、控制模块、线圈骨架以及Halbach阵列永磁体轨道组成。本发明通过利用Halbach阵列永磁体轨道所产生的强磁场,再将特定绕制的通电线圈放置在Halbach阵列永磁体轨道上方,从而得到较大的安培力以作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导向力。由于Halbach阵列永磁体轨道峰值磁场极性相反,因此在不同磁场极性的通电线圈电流方向也将相反,从而得到方向一致的安培力。整个系统巧妙地利用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Halbach阵列永磁体轨道,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简单、可靠。并且该系统利用Halbach阵列永磁体轨道峰值处具有强磁场的优点,使得整个导向系统可以提供较强的导向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2812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111474647.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B60L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减振及平衡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由通电线圈、控制装置、电源、状态监测装置和Halbach永磁轨道组成。本发明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Halbach永磁轨道能够产生水平方向磁场的优势,并将通电线圈置于该磁场处,使得通电线圈产生垂直方向的力,从而令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垂直方向上得到控制,并且利用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倾角和振动信息,当列车发生倾斜和振动时,将向线圈中通入所需的电流,使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实现减振及平衡控制的作用。整个系统巧妙地利用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Halbach永磁轨道,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效果优异,并为磁悬浮列车减振及平衡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9281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474647.4
申请日:2021-12-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B60L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减振及平衡控制系统。整个系统由通电线圈、控制装置、电源、状态监测装置和Halbach永磁轨道组成。本发明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Halbach永磁轨道能够产生水平方向磁场的优势,并将通电线圈置于该磁场处,使得通电线圈产生垂直方向的力,从而令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在垂直方向上得到控制,并且利用状态监测装置,监测出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倾角和振动信息,当列车发生倾斜和振动时,将向线圈中通入所需的电流,使得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实现减振及平衡控制的作用。整个系统巧妙地利用了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Halbach永磁轨道,使得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效果优异,并为磁悬浮列车减振及平衡控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793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053769.5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H02M7/5387 , H02M1/12 , H02J3/3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低漏电流改进H8型非隔离三相并网逆变器,包括:直流电源udc、三相逆变桥、滤波电路、直流侧电容Cdc、交流电网和直流侧电路,udc的正负极与Cdc的正负极连接;直流侧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开关管S1、第二功率开关管S2、与S1反并联的二极管D1以及与S2反并联的二极管D2,S1的漏极与Cdc的正极连接,S2的源极与Cdc的负极连接;直流侧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1、二极管D12、二极管D21和二极管D22,D11和D12的正极分别连接在S1的漏极,D11和D12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一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D21和D22的正极分别连接在S2的源极,D21和D22的负极连接在S2的漏极。显然,本申请在直流侧电路的S1和S2分别反并联两个二极管,降低并网电路共模电压高频成分,有效抑制系统漏电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