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相变材料和太阳能光热的盐差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2433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1487474.X

    申请日:2021-12-07

    Abstract: 本公开揭示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太阳能光热的盐差循环发电系统,包括:溶液供给装置、发电装置和电能输出装置,其中,溶液供给装置提供高、低浓度的海水作为发电装置的盐差来源;发电装置实现昼夜循环的盐差发电效果;电能输出装置将电能进行储存,一部分对内提供泵功,一部分作为系统输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太阳能光热的盐差循环发电方法。本公开利用光热效应提高溶液温度,同时利用相变材料储热,在缺乏太阳辐射时放热以维持高温环境,进而维持阳离子的定向迁移速率,储热放热能够反复进行,从而实现低成本、连续的电能输出增益。

    一种基于石墨烯基相变复合材料封装结构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34029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75310.9

    申请日:2024-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基相变复合材料封装结构及其应用,石墨烯基相变复合材料封装结构由石墨烯基相变复合材料和封装外壳组成;其中,石墨烯基相变复合材料由大尺寸有序多孔石墨烯宏观体材料和高潜热相变材料构成;封装外壳由底壳和盖板构成;底壳由石墨铝底板和铝围壳组成;底壳底板上有井字形肋条和圆柱;盖板铝平板和铝十字形肋条组成;该石墨烯基相变复合材料封装结构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周期、提高热流调控能力,具有导热和储热的综合效果,满足限域空间内周期性工作的大功率电子器件正常运行时的热管理需求,解决了有限空间内大热量精准疏导、抑制壁面因热流随时间的积分累聚效应导致温度快速跃升的问题。

    一种压缩机智能异常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71759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1469210.6

    申请日:2022-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缩机智能异常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如下过程:PLC数据采集;特征工程建设,除了采集到的PLC数据外,引入压比等作为新特征值;采用正常数据进行训练,建立基于重构的异常检测模型;根据箱线图的异常值判定法则确定动态阈值。当异常分数超过动态阈值时,系统判定为机器处于异常状态,需特别关注。本发明专利充分利用PLC数据开展研究,从多个数据维度进行分析,不依赖标签数据、无需增设额外的传感器即可预测性地判断机器的运行状态,能够大大降低智能异常检测技术的落地应用成本,先于PLC报警之前发出预警,避免异常状态进一步恶化。

    一种气体压缩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373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025311.7

    申请日:2024-0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压缩系统,公开了一种气体压缩系统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采集模块、调节模块和控制模块,采集模块用于分别采集气体压缩系统的进气口压力、排气口压力、进气口温度、排气口温度、气体压缩系统的入口或出口处的气体流量以及气体压缩系统的振动速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入口冷却水阀、出口冷却水阀、进气管道阀、排气管道阀、变频器以及减振器,控制模块基于有限状态机将气体压缩系统的运行过程划分为多种不同状态,控制模块根据采集模块采集的各项数据判断出气体压缩系统当前处于某种状态,并根据当前所处的状态控制调节模块进行各项调节,从而使气体压缩系统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进行转移以实现气体压缩系统的自动调控。

    一种用于航天器电子器件的自适应相变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434106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81436.X

    申请日:2024-07-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电子器件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航天器电子器件的自适应相变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航天器内部的电子器件板、辅助动力压缩机、储液罐,以及设置在航天器太空腔壁层中的分离冷却管,冷却剂干管连通至辅助动力压缩机,辅助动力压缩机连通至分离冷却管,分离冷却管连通至储液罐,储液罐连通至冷却剂干管;分离冷却管用于将冷却剂回流进口流入的冷却剂降温后自液态工质流道流出;通过针对不同散热需求的电子器件设定不同的散热量与散热模式,使得电子器件板和发热器件设计及温度分布监控,可以使得冷却剂按需供给流量将热量吸收进行冷却以及与发热功率相匹配的散热供给,降低泵功,散热效率更高。

    卫星电源系统的热仿真建模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07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1162095.8

    申请日:2022-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电源系统的热仿真建模方法,方法中,根据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和物性参数建立太阳能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根据太阳能电池热物性参数和电学特征构建太阳能电池热学模型;将太阳能电池单元扩展为光伏阵列,联立得到太阳能电池帆板的热电仿真模型;根据蓄电池的动态响应特性建立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根据蓄电池物性参数和电学特征构建蓄电池热学模型;将蓄电池单元扩展为蓄电池组,耦合等效电路模型和热学模型,建立蓄电池组的热电仿真模型;根据电源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构建电路控制逻辑表达方程,确定工作模式切换条件,实现电源控制器的建模;以太阳能帆板接收外部辐照作为输入条件,获得电源系统各部件的温度响应曲线。

    锂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0608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80327.5

    申请日:2021-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温度控制装置,锂电池温度控制装置中,锂电池包括至少一个电芯,中空感应线圈缠绕于锂电池外表面以产生使得锂电池内部激发涡流并产生热量的交变磁场,中空感应线圈包括入口接线端和出口接线端,感应加热电路输出端分别连接入口接线端和出口接线端以将直流电转换为可调频的高频交流电向中空感应线圈提供交流电;冷却管道包括分别连接中空感应线圈两端冷却介质入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冷却管道经由冷却介质入口输运冷却介质至中空感应线圈内部且经由冷却介质出口排出,冷却水箱连接冷却管道以提供冷却介质,冷却水箱、冷却管道和中空感应线圈构成冷却介质的循环冷却回路。

    太阳能聚光分频电能存储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11536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25476.2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聚光分频电能存储系统及方法,系统中,太阳能聚光分频模块用于光伏发电和光热制取热水;电池储能模块连接太阳能聚光分频模块以存储太阳能聚光分频模块产生的电能并为用户供电;双床吸附式制冷模块连接太阳能聚光分频模块和电池储能模块以消耗热水实现制冷并将产生的冷量用于电池储能模块的冷却,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用于交替进行制冷剂蒸气的吸附和脱附;蒸发器连接冷凝器、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以用于接收冷凝器排出的冷凝水并利用循环冷媒水使其蒸发为水蒸气,进而被第二吸附床或第一吸附床吸附;冷却塔连接冷凝器、第一吸附床和第二吸附床以为冷凝器、第二吸附床或第一吸附床提供循环冷却水。

    基于分区域温度精确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析锂超级快充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969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94362.7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基于分区域温度精确调控的锂离子电池无析锂超级快充方法及系统,首先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力学耦合模型与锂离子电池全三维电化学模型,从而根据电流密度分布预测锂离子电池在超级快充工况下不发生析锂的界限温度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表面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将锂离子电池表面分成极耳加热区域和非极耳温控区域,对不同区域施加不同的温控措施,其中,极耳加热区域需要施加外部热量使其达到仿真计算获得的不析锂界限温度,而非极耳区域由于快充过程大电流的热效应,需要施加冷却措施,降低温度,减缓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生长。本发明将不均匀加热方法与局部冷却方法相结合,保证不同区域得到与其电流密度相适应的不析锂温度的同时尽可能抑制由于超级快充产热造成的锂离子电池的温升,特别是将低电流密度区域的温度控制在较低水平,尽可能减少电池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的生长所引起电池容量的损耗,进一步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锂电池安全阀泄压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56675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499328.9

    申请日:2021-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安全阀泄压装置,装置中,阀体包括内腔和设于阀体底部的排气口,排气口连通内腔,形状记忆合金套筒设置于第一套筒中且过盈配合,在使用温度低于合金转变温度时,形状记忆合金套筒与第一套筒的壁面间产生预紧力,第二套筒围绕第一套筒布置且位于内腔中,其顶端高于形状记忆合金套筒的顶端,第二套筒设有第二排气孔,端盖可滑动连接第二套筒且位于内腔中,端盖固定连接形状记忆合金套筒,复位弹簧固定连接于第一套筒与端盖之间且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形状记忆合金套筒,使端盖在第二套筒中轴向上下运动以带动形状记忆合金套筒上下运动,使得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构成可通断的连通气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