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1874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41353.3
申请日:2020-04-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的肝脏脱细胞支架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1)大鼠称重,以异氟烷进行气体吸入麻醉并维持,麻醉生效后,SD大鼠仰卧位,用75%酒精消毒腹部皮肤,分层开腹暴露肝脏;1.2)应用卡钳式电极夹起大鼠肝脏左外叶区域,给予高压脉冲电场处理;1.3)不可逆电穿孔处理结束后,经大鼠门静脉进行插管,用肝素化PBS液进行灌注,同时剪开肝下下腔静脉,见肝脏充盈且颜色逐渐变浅,逐渐游离肝脏周围组织及韧带,取下肝脏浸入肝素化PBS液中;1.4)将取下的肝脏放入洁净容器内,用去离子水进行单向灌注;1.5)去离子水灌注结束后,PBS单向灌注30min,完成支架制备。本发明能在不应用有害化学制剂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体外脱细胞支架的构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80824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304261.1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脉凝医疗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组织消融的水凝胶柔性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水凝胶基底的制备;(2)通过增材制造方式或柔性电路板方式制备柔性电极,然后将所述柔性电极与所述水凝胶基底层叠粘结,即得到所述水凝胶柔性电极。本发明所提出的水凝胶柔性电极能够突破刚性电极在力‑电‑化学响应性上的瓶颈,构建更加均匀、稳定的连接界面,提升组织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水凝胶的粘附性与人体组织支架之间可以交联形成复合体,可以在组织消融治疗后发挥水凝胶组织保护和促进再生的优势。本发明提出了可以为局部病变提供“组织消融‑损伤保护‑再生重建”一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的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36937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046801.8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侵入式组织消融电极电路,本发明包括基底和组织消融功能电路,组织消融功能电路设置在基底上,组织消融功能电路包括正极和负极,正极和负极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正极和负极相互隔离互不连通。本发明具有实现无创治疗;形成的物理场均匀、可调可控,治疗效率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46703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0399949.9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组织消融电极导管和配套磁锚定装置。本发明包括电极、连接导管、操作手柄和磁锚定装置,电极、连接导管和操作手柄为一体化设计,共同构成电极导管,电极壳体可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或额外安装磁体使其具有磁性,可受磁锚定装置操控以贴附于消化道内壁病灶表面。本发明可使消融电极导管通过消化内镜进入消化道,电极可以在磁锚定技术辅助下固定于病灶表面,该电极形成的治疗电场范围可以覆盖病变消化道粘膜,利用该电极导管可以使用不可逆电穿孔或其他电脉冲治疗技术对组织进行消融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3712489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1046797.5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软性内窥镜的附件递送装置,本发明包括前端功能部、柔性导管部和末端操作部,前端功能部设置在内窥镜前端,柔性导管部接于前端功能部和末端操作部之间,固定于内窥镜外侧。本发明可使额外的诊疗操作附件随内窥镜递送置入人体,可适用于多种新型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89302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261612.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IPC: A61B18/00 , A61B18/14 , A61B5/0538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管腔病变微创诊疗的梭形网状电极导管,本发明包括前端功能部、柔性导管部和末端操作部三部分。其中,前端功能部设置在柔性导管部前端,末端操作部设置在柔性导管部后端。前端功能部包括引导导丝通道出口、影像示踪标记、梭形网状电极,引导导丝通道出口设置在柔性导管前端的径向中心,与柔性导管内的导丝腔连通,影像示踪标记设置在引导导丝通道出口外侧导管上,梭形网状电极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固定在前端功能部的柔性导管上。前端功能部和柔性导管部可经内窥镜的操作通道或经介入技术置入人体管腔内。本发明具有可自由通过管腔狭小部位、可自由调节电极形态结构、可适应管腔内病变结构和形态、可用于管腔内肿瘤等病变微创诊疗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467032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99949.9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性组织消融电极导管和配套磁锚定装置。本发明包括电极、连接导管、操作手柄和磁锚定装置,电极、连接导管和操作手柄为一体化设计,共同构成电极导管,电极壳体可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或额外安装磁体使其具有磁性,可受磁锚定装置操控以贴附于消化道内壁病灶表面。本发明可使消融电极导管通过消化内镜进入消化道,电极可以在磁锚定技术辅助下固定于病灶表面,该电极形成的治疗电场范围可以覆盖病变消化道粘膜,利用该电极导管可以使用不可逆电穿孔或其他电脉冲治疗技术对组织进行消融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216797809U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22603934.2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IPC: A61B18/00 , A61B18/14 , A61B5/0538 , A61B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管腔病变微创诊疗的梭形网状电极导管,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端功能部、柔性导管部和末端操作部三部分。其中,前端功能部设置在柔性导管部前端,末端操作部设置在柔性导管部后端。前端功能部包括引导导丝通道出口、影像示踪标记、梭形网状电极,引导导丝通道出口设置在柔性导管前端的径向中心,与柔性导管内的导丝腔连通,影像示踪标记设置在引导导丝通道出口外侧导管上,梭形网状电极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固定在前端功能部的柔性导管上。前端功能部和柔性导管部可经内窥镜的操作通道或经介入技术置入人体管腔内。本实用新型具有可自由通过管腔狭小部位、可自由调节电极形态结构、可适应管腔内病变结构和形态、可用于管腔内肿瘤等病变微创诊疗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216417119U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22147653.0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B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软性内窥镜的附件递送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前端功能部、柔性导管部和末端操作部,前端功能部设置在内窥镜前端,柔性导管部接于前端功能部和末端操作部之间,固定于内窥镜外侧。本实用新型可使额外的诊疗操作附件随内窥镜递送置入人体,可适用于多种新型微创诊疗技术,具有应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2346713U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20793091.X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性组织消融电极导管和配套磁锚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极、连接导管、操作手柄和磁锚定装置,电极、连接导管和操作手柄为一体化设计,共同构成电极导管,电极壳体可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或额外安装磁体使其具有磁性,可受磁锚定装置操控以贴附于消化道内壁病灶表面。本实用新型可使消融电极导管通过消化内镜进入消化道,电极可以在磁锚定技术辅助下固定于病灶表面,该电极形成的治疗电场范围可以覆盖病变消化道粘膜,利用该电极导管可以使用不可逆电穿孔或其他电脉冲治疗技术对组织进行消融治疗。(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