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39704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193443.0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包括:拆除震后开洞墙体洞口上下受损构件,留出马牙槎并清理灰缝,植入墙角端部处钢筋,铺设底层钢筋网片与底层钢筋充分搭接,利用砂浆与钢筋网片孔洞边缘的摩擦力和两者间的粘结力,形成整体受力基层,在砖砌块砌筑同时将钢筋网片沿墙体对角线阶梯型灰缝逐皮砖进行弯折,在砌至墙体顶层端部处时,将钢筋网片与已植入墙体中的钢筋充分搭接,完成墙体砌筑工作后养护至规定时间即可投入使用。本发明在实现有效抗震性能的同时,明显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加固成本,简化了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可带来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639437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166352.3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B28B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梁底模板;两个活动横板竖向对称设置在梁底模板的长边部;活动横板的底边与梁底模板的长边部之间采用第一连接件相连;两个活动纵板竖向对称设置在梁底模板的短边部;第一个活动纵板的第一竖直边与第一个活动横板的第一竖直边采用第二连接件相连;第一个活动纵板的第二竖直边与第二个活动横板的第一竖直边采用第一固定卡件可拆卸固定;第二个活动纵板的第一竖直边与第二个活动横板的第二竖直边采用第三连接件相连;第二个活动纵板的第二竖直边与第一个活动横板的第二竖直边之间第二固定卡件可拆卸固定;本发明所述的模具结构简单,安拆操作工艺简单,且能够重复使用,便于模具的搬移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08060794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397801.6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66 , E04G23/0222 , E04H9/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强加固的砌体结构开洞墙体及制作方法,包括:窗间墙和补强加固装置;补强加固装置固定设置于窗间墙上;补强加固装置包括:若干个钢筋、若干个钢板条和若干个刚性垫板;若干个钢筋分别设置在窗间墙的左右两侧面,每个钢筋的一端固定设置于窗间墙内,另一端伸出窗间墙;若干个钢板条分别设置于窗间墙的前后两立面,每个钢板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应钢筋的伸出窗间墙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钢板条对应的两个钢筋分别处于窗间墙的左侧和右侧;每个刚性垫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每个钢筋的伸出窗间墙的一端穿过对应刚性垫板上对应的通孔与钢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墙体具有较高的抗震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8498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08787.9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nventor: 王德莉 , 刘超 , 姚继涛 , 王艳 , 张晓燕 , 韦玮 , 胡玉坤 , 李晨莹 , 张梦 , 王圆点 , 刘嘉佑 , 杨雯 , 李霁 , 吴炳增 , 李玥 , 牛亚茹 , 张星雨 , 姚婷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混合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仿生动力学系统的混合动力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仿生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对仿生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考虑不同的需求下,仿生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生动力控制特性,自适应构建电动机功率‑做功效率曲线、发动机功率‑燃油效率曲线;基于功率调节前后的动力源的提供的动力变化以及动力分配规则自适应构建粒子群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结合粒子群算法完成混合动力仿生系统的功率分配优化。本发明旨在将仿生动力学与混合动力学相结合,提升粒子群算法的寻优能力,进而提高混合动力仿生控制的效率与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84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408787.9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nventor: 王德莉 , 刘超 , 姚继涛 , 王艳 , 张晓燕 , 韦玮 , 胡玉坤 , 李晨莹 , 张梦 , 王圆点 , 刘嘉佑 , 杨雯 , 李霁 , 吴炳增 , 李玥 , 牛亚茹 , 张星雨 , 姚婷婷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混合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仿生动力学系统的混合动力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仿生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对仿生混合动力系统的运行规律进行分析,考虑不同的需求下,仿生混合动力系统的仿生动力控制特性,自适应构建电动机功率‑做功效率曲线、发动机功率‑燃油效率曲线;基于功率调节前后的动力源的提供的动力变化以及动力分配规则自适应构建粒子群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结合粒子群算法完成混合动力仿生系统的功率分配优化。本发明旨在将仿生动力学与混合动力学相结合,提升粒子群算法的寻优能力,进而提高混合动力仿生控制的效率与能源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75745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166465.3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度可调的混凝土底梁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梁底模板;两个梁端模板竖向平行设置,并对称设置在所述梁底模板的短边部;两个活动侧模竖向平行设置,并位于两个梁端模板之间;所述活动侧模的底边与所述梁底模板的上表面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侧模的前端与其中一个梁端模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侧模的后端与另一个梁端模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其中,所述活动侧模的滑动方向沿所述梁底模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活动侧模与所述梁底模板之间、所述活动侧模与所述梁端模板之间均设置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活动侧模的水平滑动;本发明具有安装工艺简单、操作过程便捷、底梁形状平整、底梁规格多变及重复使用率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087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152650.9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柱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属于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设计参数导入钢筋混凝土柱的设计公式后进行无量纲变换,根据各作用效应系数的概率特性,获得多个相对受压区高度,再对应选择钢筋混凝土柱的功能函数,对功能函数进行求解获得可靠概率、失效概率以及可靠指标;本发明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柱设计公式进行无量纲形式变换,充分考虑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对其功能函数随条件而变化的情况进行计算,提高可靠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准确揭示钢筋混凝土柱设计方法的可靠度控制水平,特别是对于设计中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接近界限破坏的情况;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准确度高,使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93970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193443.0
申请日:2017-03-28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E04G2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22 , E04G23/0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震后砖混结构开洞墙体快速修复方法,包括:拆除震后开洞墙体洞口上下受损构件,留出马牙槎并清理灰缝,植入墙角端部处钢筋,铺设底层钢筋网片与底层钢筋充分搭接,利用砂浆与钢筋网片孔洞边缘的摩擦力和两者间的粘结力,形成整体受力基层,在砖砌块砌筑同时将钢筋网片沿墙体对角线阶梯型灰缝逐皮砖进行弯折,在砌至墙体顶层端部处时,将钢筋网片与已植入墙体中的钢筋充分搭接,完成墙体砌筑工作后养护至规定时间即可投入使用。本发明在实现有效抗震性能的同时,明显加快了施工速度,降低了加固成本,简化了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可带来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169178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95162.6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吊车荷载建模样本的可行性方法,本发明根据时空互换定值法,用同类型荷载在空间维度的多个样本值代替此荷载时间维度上的样本,解决了时间维度观测样本在数量上,不足以建立荷载模型的问题;根据工业建筑的使用工艺,考虑吊车荷载具有各态历经性的特点,用观测期内获取的荷载最大值代表统计周期内荷载最大值,解决了因运行期太长,获取运行期内荷载最大值的不可行性问题;根据可靠度理论对荷载建模时考虑最大值的特点,用实测观测期内调查确定的最不利工况下的吊车荷载值,作为观测期内的荷载最大值,解决了吊车荷载无法实现连续性观测的问题,最终为获取吊车荷载建模所需的荷载样本提供了可行的参考办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155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261488.4
申请日:2012-07-26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G01N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砌体结构双向主应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该试验方法按照如下步骤:(1)对砌体试件粘结部位进行打磨去尘处理;(2)对砌体试件粘结部位进行施工操作;将连接钢板端部打磨后涂抹高强胶黏剂;(3)将连接钢板与砌体试件采用木龙骨固定成型;(4)将连接钢板与滑轮组的连接;(5)在试验中对砌体试件粘结部位施加拉力;控制试验中砌体试件粘结部位所受拉力;本发明的方法不仅解决了砌体结构拉应力不易施加的问题,而且保证了在施加拉应力后砌体结构试件边缘受拉均匀可靠,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简易,操作简便,试验过程连续,测定结果准确、稳定,适用各种类型的砌体结构的双向主应力作用下力学性能的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