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激光砂带协同加工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76984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0294562.6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激光砂带协同加工设备,包括主机机体、横向移动导轨、竖向移动导轨、脉冲激光发生器、激光光路系统、砂带磨头和工件移动平台,工件移动平台、横向移动导轨、冲激光发生器和激光光路系统安装到主机机体上,竖向移动导轨滑动连接在横向移动导轨上,砂带磨头滑动连接在竖向移动导轨上。通过激光器发出激光通过激光光路系统发出,并与砂带对工件进行协同加工;本发明可实现先激光后砂带加工、先砂带后激光加工,也可以关闭激光进行砂带磨削加工;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的加工需求调整磨削参数和激光参数可以满足不同功能性要求的仿生微纳结构表面的加工及强化,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人机交互方便。

    一种空心叶片壁厚随形超声检测专用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397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208443.6

    申请日:2021-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心叶片壁厚随形超声检测专用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显示架连接在探头连接板一端;探头连接板通过L型连接块、机床磨头定位块与机床或机器人上的磨头部分连接;超声探头连接在探头连接块上;探头外壳和多孔柔性体设置在超声探头的外围;超声探头与探头外壳之间通过气缸实现相对运动;超声探头的腔体与探针之间设有弹簧,耦合剂输送管一端连接在耦合剂容器内,另一端与探头外壳相连,耦合剂储存于耦合剂输送管内,其耦合剂通过多孔柔性体填充到探头与叶片之间。本发明可以有效地降低空心叶片的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进一步推动空心叶片工艺的发展,推动空心叶片的批量化生产。

    一种多重复合结构激光砂带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3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0261841.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复合结构激光砂带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在工作平台上;2)控制显示装置控制二自由度移动平台水平移动至预设工作区域,砂带磨头安装到待加工工件正上方;3)启动飞秒激光振动器、皮秒激光振动器和砂带磨头,自动调整飞秒激光束和皮秒激光束的聚焦点以及砂带磨头的竖直高度;4)飞秒激光束、皮秒激光束和砂带磨头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本发明的双激光设备创造了一个相对于单激光装置更长的熔融池,结合了激光刻蚀与砂带磨削的优点,实现了高性能微纳结构的高效协同加工;激光—砂带—激光的加工方法同时发挥了激光加工降低切削力以及对工

    一种复杂曲面表面微结构机器人辅助激光砂带协同加工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01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97200.6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复杂曲面表面微结构机器人辅助激光砂带协同加工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控制显示装置、激光刻蚀装置、砂带磨削装置、机器人装置、待加工复杂曲面工件;方法包括:1)将待加工复杂曲面工件固定在工业机器人上;2)调整激光刻蚀装置和砂带磨削装置的位置,使得激光刻蚀装置和砂带磨削装置达到协同加工状态;3)工业机器人将待加工复杂曲面工件调整至预设工作区域,使待加工复杂曲面工件的法向始终朝向正上方;4)激光刻蚀装置和砂带磨削装置在待加工复杂曲面工件上刻蚀出微结构图案。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机器人的高灵活性,激光的高精度和砂带磨削的高效率,解决了在复杂曲面上加工微结构的难题,为在复杂曲面上高效加工微结构提供了一种方法。

    基于点云的树木参数获取方法、生长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7125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011643775.2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张敏 刘帅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的树木参数获取方法、生长评估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树木的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树干树叶分离处理获得树干点集和树叶点集,树干点集包括主树干和树枝的数据点;执行S1、S2、S3三者中的全部或部分;S1,从树干点集中提取树干骨架,基于树干骨架获取树干重量和/或树木胸径;S2,将树叶点集投影在水平面xoy获得二维树叶点集,基于二维树叶点集获取树木冠径;S3,获取点云数据中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将距离作为树木株高。能够基于树木的点云数据获取树苗生长情况的主要判定依据,如树干重量、树木胸径、树木冠径、树木株高,能够更科学客观的评价树苗的生长情况,便于对树苗的生产历史进行回溯。

    一种提高人参皂苷产量的好氧共培养益生菌发酵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13635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110607892.1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人参皂苷产量的好氧共培养益生菌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种子液;2)制备发酵培养基;3)加入氮源;4)人参基质的粉碎;5)加入人参粉;6)菌株接种: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菌株进行接种,菌株接种量设定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5‑30%,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里氏木霉种子液为1:4‑2:1;每100g人参发酵基质的无菌通气量为0.3‑0.7L/min。结果表明,在固态或液态条件下共培养益生菌,人参总皂苷产量和稀有皂苷产量较单一培养模式明显提高。在分段接种共培养模式下,枯草芽孢杆菌与里氏木霉以1:3比例接种,总人参皂苷产量最高为22.31mg/g。同时,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稀有人参皂苷Rg3、Rh1、Rh2的量明显增高,表明发酵液药理活性明显提高。

    一种多重复合结构激光砂带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352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261841.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复合结构激光砂带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待加工工件固定在工作平台上;2)控制显示装置控制二自由度移动平台水平移动至预设工作区域,砂带磨头安装到待加工工件正上方;3)启动飞秒激光振动器、皮秒激光振动器和砂带磨头,自动调整飞秒激光束和皮秒激光束的聚焦点以及砂带磨头的竖直高度;4)飞秒激光束、皮秒激光束和砂带磨头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加工。本发明的双激光设备创造了一个相对于单激光装置更长的熔融池,结合了激光刻蚀与砂带磨削的优点,实现了高性能微纳结构的高效协同加工;激光—砂带—激光的加工方法同时发挥了激光加工降低切削力以及对工件表面进行改性的特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面加工新思路。

    一种提高人参皂苷产量的好氧共培养益生菌发酵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136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607892.1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人参皂苷产量的好氧共培养益生菌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种子液;2)制备发酵培养基;3)加入氮源;4)人参基质的粉碎;5)加入人参粉;6)菌株接种: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菌株进行接种,菌株接种量设定为发酵培养基体积的5‑30%,枯草芽孢杆菌种子液:里氏木霉种子液为1:4‑2:1;每100g人参发酵基质的无菌通气量为0.3‑0.7L/min。结果表明,在固态或液态条件下共培养益生菌,人参总皂苷产量和稀有皂苷产量较单一培养模式明显提高。在分段接种共培养模式下,枯草芽孢杆菌与里氏木霉以1:3比例接种,总人参皂苷产量最高为22.31mg/g。同时,在此条件下产生的稀有人参皂苷Rg3、Rh1、Rh2的量明显增高,表明发酵液药理活性明显提高。

    一种耐高温的高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137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11287.7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高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纤维素酶生产菌种分离于重庆市江津区玉米秸秆堆表层土壤,该枯草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0002;通过富集培养,CMC‑Na平板实验,lignin平板实验及产酶实验最终获得产酶性能最好的菌种Z2,对获得菌进行16S rRNA序列比对鉴定确定该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2)。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得出其最优产酶条件下滤纸酶活,CMC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0.800U/ml、5.20U/ml及2.07U/ml。该菌种所产纤维素酶在pH值范围为4.0到10.0之间的缓冲液和30℃‑80℃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将该菌种所产纤维素酶与商业木聚糖酶混合后对预处理的稻草秸秆进行糖化实验,可获得84.27mg/ml总还原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