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37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59481.6
申请日:2024-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水解糖苷键的ZnN4‑900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5.758gZn(NO3)2·6H2O和6.160g2‑甲基咪唑溶于150mL甲醇中;然后将溶液充分混合,在室温下搅拌10min,然后将得到的混合溶液转移到密封容器中,在35℃恒温烘箱中放置4h,最后将得到的产物离心,经甲醇洗涤,80℃干燥12h即可获得Zn/N负载的ZnN4‑900材料,本发明通过ZIF‑8为前体分子经高温热解获得ZnN4‑900,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氮气等温吸脱附实验和热重分析仪对制备的纳米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水溶液中,ZnN4‑900可有效断裂麦芽糖、异麦芽糖和纤维二糖中的糖苷键。该材料的类卟啉N4平面结构模拟了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同时具有的OXD‑like活性促进了糖苷键断裂反应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11392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1044376.4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u NDC@Ag NRs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Au NDC@Ag NRs为圆柱形核壳结构,是先在金种子上生长金纳米双锥(Au NDCs),再在Au NDCs表面生长银纳米棒合成的核壳结构。基于Cr6+引起的催化蚀刻改变了Au NDC@Ag NRs的形貌,导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衰减和吸收光谱的红移。同时,随着Cr6+浓度的增加,Au NDC@Ag NRs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即从橙色到粉红色,再到紫色,最终变为无色。通过Au NDC@Ag NRs的蚀刻产生了快速而显著的红移和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变化对应不同的目标物浓度,使肉眼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检测对象的浓度,实现了对Cr6+的高灵敏度的裸眼检测,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Cr6+的多色比色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11392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1044376.4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u NDC@Ag NRs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Au NDC@Ag NRs为圆柱形核壳结构,是先在金种子上生长金纳米双锥(Au NDCs),再在Au NDCs表面生长银纳米棒合成的核壳结构。基于Cr6+引起的催化蚀刻改变了Au NDC@Ag NRs的形貌,导致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衰减和吸收光谱的红移。同时,随着Cr6+浓度的增加,Au NDC@Ag NRs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即从橙色到粉红色,再到紫色,最终变为无色。通过Au NDC@Ag NRs的蚀刻产生了快速而显著的红移和明显的颜色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颜色变化对应不同的目标物浓度,使肉眼可以很容易地确定检测对象的浓度,实现了对Cr6+的高灵敏度的裸眼检测,本发明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Cr6+的多色比色法。
-
公开(公告)号:CN219641559U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23452321.4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 , 四川轻化工大学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黄水检测领域,为了提供一种实现发酵期自动判断的装置,提供了基于酒精及电化学检测的发酵期监测系统,包括:酒精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样品中的酒精含量;电化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样品中的总酸、总酯及醇类含量;控制模块:用于存储和执行发酵期判断程序;所述酒精度检测模块与电化学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上述结构可以用于实现发酵期自动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8465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89779.1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四川轻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e‑N‑C纳米酶的适配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比色适配体传感器能够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可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白酒样品中的EC通过磁分离过程,磁性探针得以重复使用,显著提升了其使用效率,此外,通过磁性分离,实际样本中的大多数杂质和干扰物可以有效移除,从而降低背景信号,所构建的比色适配体传感平台,因其特异性强、稳定性高、成本低廉且易于肉眼观察等特点,为检测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641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585504.8
申请日:2024-05-13
Applicant: 四川轻化工大学
IPC: G01N33/53 , C12Q1/6825 , C12Q1/682 , G01N21/78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扩增的AFB1适配传感器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该传感器由热解法制备的Fe‑N‑C单原子纳米酶、Fe‑Co磁性纳米颗粒、AFB1适配体和CRISPR‑Cas12a系统组成,Fe‑N‑C单原子纳米酶和Fe‑Co磁性纳米颗粒通过ssDNA连接形成纳米复合物,作为催化TMB显色反应的纳米酶探针。AFB1适配体特异性识别AFB1,并激活CRISPR‑Cas12a切割ssDNA,释放游离Fe‑N‑C纳米酶,催化TMB显色,结合磁分离富集和CRISPR‑Cas12a信号放大,实现了对AFB1的超灵敏、特异性检测,无需样品预扩增处理。检出限达1.5×10‑7 ng/μL,线性范围为1×10‑6~1 ng/μL,灵敏度和特异性较好,本发明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有望在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实现AFB1的现场快速筛查。
-
公开(公告)号:CN1171870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993508.5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四川轻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清除活性氧纳米酶的新用途。发明提供了可清除活性氧纳米酶在发酵中应用的新用途。实验发现,FeN3P‑Sazyme、FeCo‑PBA NPs、FeCo@CN或CoSO PNCs等纳米酶具有类过氧化氢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并且在低浓度下,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其可通过降低酵母细胞中ROS含量从而显著提升细胞活性,同时也会显著影响酵母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含量。因此,酿酒过程中,加入不同的纳米酶进行发酵,可以对酿酒产品进行不同的风味改进。本发明在酿酒、醇类化合物生产等涉及发酵的工艺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626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526399.6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四川轻化工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钴双金属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传感器;该镍钴双金属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材料是镍钴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经纳米银粒子改性而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中镍钴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纳米银粒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1‑1.0﹕1;该传感器材料是利用纳米银粒子对镍钴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改性得到的复合材料,其不仅具有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比表面积大的优点,更在银粒子的改性作用下,使镍钴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了更优异的导电性,从而将其作为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材料时,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反应速度,从而更有利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220525724U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22247296.4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四川轻化工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电极阵列芯片的多功能电化学检测池,所述电化学检测池由储液槽和芯片组成;其中,所述储液槽位于芯片的上方,且储液槽的下端与芯片的一侧表面固定相连;所述芯片包括电极基板,所述电极基板呈方形;在电极基板上设有两个第一工作电极组和两个第二工作电极组;在第一工作电极组和第二工作电极组之间还设有一对电极,所述对电极位于第一工作电极组或第二工作电极组的一侧,其长度方向与第一工作电极组或第二工作电极组的长度方向一致;在所述对电极和第一工作电极组之间还设有一参比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1499019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624936.6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IPC: C12Q1/6827 , C12Q1/6806 , C12Q1/6886 , C12N15/11 , C12N15/113 , C12N1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与CRISPR/Cas12a耦合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利用HhaI的特异性,能够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DNA进行有效区分,同时,RPA结合Lambda酶的高扩增能力可以产生大量的ssDNA,然后获得的ssDNA可以被Cas12a识别,识别过程中不需要PAM位点,并且CRISPR/Cas12a的高特异性和自放大能力进一步提高了传感性能,从而使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重复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