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67151A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810490898.3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春森 , 张杨 , 吴新刚 , 王智慧 , 孙跃 , 左志平 , 谭若兮 , 王州波 , 钟良亮 , 罗飞鹏 , 刘羽 , 周斌 , 闻铭 , 许巍 , 田阳 , 王天响 , 程志国 , 康世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凹凸磁芯的无线能量发射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机构包括磁芯和线圈,磁芯由多块铁氧体磁条按环形阵列分布而成,在每一块磁条的上表面设有两段凹凸部,多块磁条按环形阵列分布后,其凹凸部围成两圈环形的线圈容置槽,所述线圈分为两组并按照平面密绕的方式分别绕制在两圈线圈容置槽中,且内、外两组线圈相互串联。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得知,该结构能实现在相同的感应电压条件下,互感另一端的横向抗偏移能力、纵向传输距离显著优于现有电磁耦合机构,提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对横向、纵向偏移容忍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66715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0490898.3
申请日:2018-05-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春森 , 张杨 , 吴新刚 , 王智慧 , 孙跃 , 左志平 , 谭若兮 , 王州波 , 钟良亮 , 罗飞鹏 , 刘羽 , 周斌 , 闻铭 , 许巍 , 田阳 , 王天响 , 程志国 , 康世利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凹凸磁芯的无线能量发射机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机构包括磁芯和线圈,磁芯由多块铁氧体磁条按环形阵列分布而成,在每一块磁条的上表面设有两段凹凸部,多块磁条按环形阵列分布后,其凹凸部围成两圈环形的线圈容置槽,所述线圈分为两组并按照平面密绕的方式分别绕制在两圈线圈容置槽中,且内、外两组线圈相互串联。通过仿真软件分析得知,该结构能实现在相同的感应电压条件下,互感另一端的横向抗偏移能力、纵向传输距离显著优于现有电磁耦合机构,提升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对横向、纵向偏移容忍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62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0135269.X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的单输入可调节多输出WPT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在副边接收端设置有正半波整流电路、负半波整流电路、全波整流电路,并设置原边控制器、副边控制器,从而采用正、负半波整流和同步整流,实现多路输出,且每个输出通道均可控制,满足各种充电要求。此外,该系统及控制方法利用固有的半波整流通道(正半波整流电路、负半波整流电路)来检测同步信号,而不是使用额外的检测电路,从而实现了一个紧凑和节省成本的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614199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310026675.2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双发射双拾取的大功率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发射双拾取的耦合机构来提高输出功率水平。在拾取线圈中集成单极性线圈作为补偿电感,将谐振网络与拾取线圈进行一体化集成,拾取端的结构更加紧凑;通过将拾取线圈分段补偿的方式,降低端口电压,满足车载设备的电压限制。本发明还给出了发射线圈的参数设计方法,考虑动态过程中磁场的暴露时间,在满足功率等级和成本较低的前提下,使发射线圈长度能够满足单拾取的电动汽车和双拾取的电动客车两种功率等级,提升了系统的互操作性。系统在85kHz下运行,功率传输距离为18cm,当传输功率为62kW时,DC/DC效率达到87%。
-
公开(公告)号:CN11492818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288053.2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双侧LCC补偿网络的多中继MC‑WPT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到高压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设备的应用场景限制,仅在发射端和接收端采用LCC补偿网络,中继线圈全部采用串联补偿。其次,考虑到频率分裂和交叉耦合互感所造成的谐振频率偏移可能会影响发射端和接收端补偿网络的谐振情况,本发明根据发射端补偿网络、中继线圈补偿电容和接收端补偿网络的谐振关系提出了三种工作模式。其效果在于:能够快速确定任意耦合机构参数的双侧LCC补偿多中继MC‑WPT系统具有恒压输出特性或恒流输出特性的系统参数和工作频率,考虑到全部交叉耦合和频率分裂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多中继MC‑WPT系统恒压输出和恒流输出的系统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71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0340419.0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2J5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感应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元耦合BD‑IPT(Bidirectional Inductive Power Transfer,双向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系统及其效率最大化控制方法,其通过使原边单元的有源桥基波电压比值T1和原边单元有源桥的输出基波电压Up满足#imgabs0#而控制系统输出最大效率。本发明有以下优势:系统采用双边LCL拓扑结构,副边单元恒流且相互解耦;可以在满足所有副边单元的功率要求下,达到系统的最大效率;对于BD‑IPT系统的所有工作模式(工况),该方法都适用;该方案仅需调节原边移相角使原边有源桥的输出基波电压为优化值,通过调节副边有源桥的内移相角实现功率的分配,从而使系统在不同功率传输模式下均实现最大传输效率,控制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584817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1725569.5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0L53/12 , H02J50/90 , H02J50/12 , H02J7/00 , B60L53/1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引导车的抗偏移恒流输出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通过将LCC型的副边补偿网络中的副边补偿电感Lf2设计为与接收线圈LS贴合的Q线圈,并在副边串联补偿电容CS所在串联支路上设计开关S,以及设计发射线圈LP采用DD线圈,从而在自动引导车即将到达充电位置时,高频逆变器以输出低电压,副边控制器断开开关S,由于DD线圈与Q线圈在中心对称时会自然解耦,接收端拾取到的电压为零,从而通过检测输出电压即可判断线圈是否对齐。本系统通过实时检测流过负载RL的电流,以参考电流ILref为参照,通过PI控制调节作用于高频逆变器的相移角,使得负载RL的电流恒定在参考电流ILref,实现输出电流恒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71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332030.1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原边多模块副边多模块的MC‑WPT系统及其副边切换方法,其采用LCC‑S谐振网络,副边端通过高频变压器实现副边模块间的串联,并给出了高频变压器中补偿电容CTσ的参数设计方法,以及给出了副边模块根据后级四管BUCK‑BOOST电路实现投入切出的具体实现步骤,本发明副边模块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都能实现均压效果;在原边多模块运行时,有效降低了副边各模块的母线电压;通过后级四管BUCK‑BOOST电路,可以有效实现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控制以及副边模块的投入切出,且不影响副边的其他模块;该副边多模块架构有效地增加了系统整体的功率等级,模块的灵活投入切出,提升了系统的模块化程度,增加了系统的可选择性,推动产业化发展。
-
-
公开(公告)号:CN1163457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32030.1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原边多模块副边多模块的MC‑WPT系统及其副边切换方法,其采用LCC‑S谐振网络,副边端通过高频变压器实现副边模块间的串联,并给出了高频变压器中补偿电容CTσ的参数设计方法,以及给出了副边模块根据后级四管BUCK‑BOOST电路实现投入切出的具体实现步骤,本发明副边模块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都能实现均压效果;在原边多模块运行时,有效降低了副边各模块的母线电压;通过后级四管BUCK‑BOOST电路,可以有效实现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的控制以及副边模块的投入切出,且不影响副边的其他模块;该副边多模块架构有效地增加了系统整体的功率等级,模块的灵活投入切出,提升了系统的模块化程度,增加了系统的可选择性,推动产业化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