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不良地质问题的TBM可伸缩式护盾结构及快速脱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2799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04419.X

    申请日:2023-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对不良地质问题的TBM可伸缩式护盾结构及快速脱困方法,包括TBM盾体,所述TBM盾体沿圆周方向等分为四个分段盾体,每相邻两个所述分段盾体之间通过伸缩结构相连,所述伸缩结构用于调节相邻两个所述分段盾体之间的间距。当TBM掘进过程中出现卡机问题时,启动伸缩油缸,通过伸缩油缸的高度变动自动调节邻两个分段盾体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TBM盾体断面尺寸,使得TBM盾体快速脱困,确保TBM正常掘进。本发明通过在分段盾体间设置伸缩油缸,TBM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节盾体横断面的尺寸,能够降低卡机风险并方便卡机快速脱困,提高双护盾TBM施工过程中应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施工效率,保障隧洞掘进速度与施工安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用于斜交隧洞交叉段开挖的施工工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253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984286.1

    申请日:2024-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斜交隧洞交叉段开挖的施工工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按支洞交叉段设计断面进行支洞的开挖支护,直至支洞掌子面与主洞轴线相平行为止,且与主洞轴线平行的支洞掌子面和主洞标准段开挖断面之间保留有第一设定距离a;将主洞交叉段按照上下游顺序划分为开挖掘进段和刻槽掘进段,由支洞交叉段进入刻槽掘进段进行刻槽掘进工序,采用刻槽出来的主洞交叉断面对开挖掘进段沿主洞轴线方向进行开挖掘进,直至穿过支洞与主洞大夹角侧交点A位置处;分别进行主洞标准段上、下游工作面的掘进、支护工序。本发明不仅满足支洞向小夹角侧主洞过车需求,而且使主洞交叉段采用同一开挖断面进行施工,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

    一种隧洞软岩大变形收敛约束荷载原位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01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489991.8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洞软岩大变形收敛约束荷载原位测定装置及测定方法。它包括多个沿隧洞轴向叠加的钢环结构,多个所述钢环结构外侧面构成外弧面板,多个所述钢环结构内侧面构成内支架,多个分块缝沿圆周均匀设置于每个所述钢环结构上,多个所述分块缝在多个所述钢环结构上的位置上下对齐,所述分块缝与钢环结构的内外弧面垂直,所述内支架上设置多组反力千斤顶,多组所述反力千斤顶两端分别固定于分块缝两侧的内支架上。以及通过该装置测试并计算围岩形变压力和围岩松动压力、反演软岩力学参数描述围岩松动压力随围岩变形增加规律。本发明基于监测和测试数据分析的围岩变形机制更加符合实际,数据更为准确。

    超长有压隧洞的段中控制后段减压系统及充排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53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0347971.8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有压隧洞的段中控制后段减压系统,所述有压隧洞入口与上游水库相连,其出口与下游河道相连;所述减压系统包括:控制闸门,所述控制闸门设置于所述有压隧洞中段并将其分隔为前后两段,用于导通或隔断所述有压隧洞的前后段;稳压室,所述稳压室设于控制闸门之后并与所述有压隧洞的后段连通,用于稳定水跃后的水面波动以及在所述有压隧洞的后段呈负压状态时向其补水;以及两个检修闸门,两个所述检修闸门分别设于所述有压隧洞的入口和出口处。本发明专利突破了有压隧洞末端控制的传统思路,采用段中控制方案大大减小了后段隧洞的最大内水压力,减小了工程风险、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

    超长有压隧洞的段中控制后段减压系统及充排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539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347971.8

    申请日:2022-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有压隧洞的段中控制后段减压系统,所述有压隧洞入口与上游水库相连,其出口与下游河道相连;所述减压系统包括:控制闸门,所述控制闸门设置于所述有压隧洞中段并将其分隔为前后两段,用于导通或隔断所述有压隧洞的前后段;稳压室,所述稳压室设于控制闸门之后并与所述有压隧洞的后段连通,用于稳定水跃后的水面波动以及在所述有压隧洞的后段呈负压状态时向其补水;以及两个检修闸门,两个所述检修闸门分别设于所述有压隧洞的入口和出口处。本发明专利突破了有压隧洞末端控制的传统思路,采用段中控制方案大大减小了后段隧洞的最大内水压力,减小了工程风险、施工难度和工程投资。

    一种提高斜井物料运输效率的井口段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20167944U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20991039.9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斜井物料运输效率的井口段布置结构,包括斜井、可供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卸料的卸料平台、洞口施工平台、矿车轨道、人行道和混凝土溜槽;人行道和混凝土溜槽分别位于洞口施工平台的两端,矿车轨道位于洞口施工平台的中间;还包括设置在卸料平台上混凝土卸料管,混凝土卸料管的顶端设置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卸料口处,其底端设置在混凝土溜槽的入口处。通过增加方便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卸货的卸料平台,减少了洞口施工平台的宽度,减少了所需开挖的洞口横截面积约18m2,节省了总的施工成本约320万;另外混凝土溜槽和人行道、用电线路、风水管线布置在斜井两侧井壁上,最大限度利用了斜井的空间,节约了工程投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