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846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310104557.9
申请日:2023-0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环芳烃检测模型建立方法,具体涉及多环芳烃检测模型建立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单点荧光法中多种多环芳烃的荧光光谱相互重叠干扰,造成检测精度下降的不足之处。本发明多环芳烃检测模型建立方法包括对光谱数据集进行预处理,计算得到每种多环芳烃的最佳激发波长,获取最佳出射波长区间,根据每种多环芳烃最佳出射波长区间的光谱数据及其对应浓度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同时本发明还提供可以实现上述多环芳烃检测模型建立方法的步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终端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4878531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0494423.8
申请日:2022-05-07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油种判定的水中多油种含量在线监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包括壳体、光源组件、光源监测探测器、荧光监测组件和控制电路板;壳体为密封壳体,壳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水密接头;光源组件设置于壳体的轴线上,光源组件上设有多数个激发光源;光源监测探测器倾斜设置于光源组件的一侧,光源监测探测器通过光通道与光源组件连接;荧光监测组件为多数个均匀分布于光源组件的周向上并呈倾斜设置;控制电路板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光源组件、光源监测探测器、荧光监测组件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控制电路板通过水密接头连接有上位机。本发明判定了待测水体中未知油种的油性,实现了对未知油种含量的测定,精度高,应用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85589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1444772.5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nventor: 杨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绿素与后向散射传感器,包括:壳体,其第一端连接端盖;光学镜头组件,设有信号光路和参比光路,信号光路由两个出射窗口、一个接收窗口、荧光激发光源、后散出射光源、滤光片、光电探测器组成,用于检测叶绿素荧光信号与后向散射光信号;参比光路由一个出射窗口、一个接收窗口、参比光源、滤光片、光电探测器组成,用于检测参比信号;控制模块,安装于壳体内,包括光源调制模块、信号解调模块、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接收信号解调模块发送的解调信号及生成光源调制信号发送给光源调制模块,并根据解调信号得到待测光强度;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为传感器供电。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精度与长时工作稳定性,功耗小于1W。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970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211232293.7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流通池、恒温槽、上位机、储存无氧水的第一储罐、储存饱和溶氧水的第二储罐;待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的氧敏感膜位于流通池内,流通池、第一储罐和第二储罐均置于恒温槽中;流通池的流入端设有总管蠕动泵;第一储罐与流通池连通形成无氧水循环回路,该回路设有第一流通阀;第二储罐与流通池连通形成饱和溶氧水循环回路,该回路设有第二流通阀;上位机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恒温槽、总管蠕动泵、第一流通阀及第二流通阀均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温度及不同流速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响应时间的自动测试,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1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39921.4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CN)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C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及溶解氧浓度检测方法。该传感器包括前端盖、光窗、激发光LED、激发光接收探测单元、荧光接收探测单元及信号处理模块等;前端盖凹设有光腔,光腔正上方覆盖光窗,光窗顶面贴设有与待测水体直接接触的氧敏感膜;激发光LED于光腔一侧朝光窗方向发出蓝绿光,使氧敏感膜受光激励而产生红色荧光;激发光接收探测单元于光腔另一侧接收激发光被光窗反射而产生的反射光;荧光接收探测单元于光腔正下方接收红色荧光。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工作时功耗较大的问题,降低了传感器输出的漂移和误差,使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的测量更为准确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065816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853777.5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LED脉冲激发光源系统,包括:通过上位机设定LED脉冲激发光源光功率值;控制模块对LED脉冲激发光源光功率值进行映射处理,得到参考电压信号值;LED驱动模块驱动光源模块发光并通过参考电压信号值调节使光源模块发光所需的电流;光源模块发光并输出特定波段的LED脉冲激发光源;光功率采集模块实时采集LED脉冲激发光源耦合光功率值;控制模块根据LED脉冲激发光源耦合光功率值,闭环反馈修正参考电压信号值。本发明通过输出特定波段的LED脉冲激发光源以及闭环反馈修正参考电压信号值,实现LED脉冲激发光源光功率的稳定,避免了LED脉冲激发光源受时间以及温度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光功率和峰值波长漂移,提高了水下荧光类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32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36543.4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压力效应研究装置及压力试验的方法。该研究装置包括容纳试验溶液的压力罐、调制试验溶液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单元、调节试验溶液压力的压力控制单元、调节试验溶液温度的温度控制单元,待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安装于压力罐内。压力试验时,溶解氧浓度控制单元直接调制好试验溶液并将其注入压力罐,记录溶解氧浓度初始示值;保持试验溶液恒温;逐级调节试验溶液压力并对应记录溶解氧浓度实际示值;分别改变试验溶液的温度和溶解氧浓度,再次进行压力试验。本发明实现了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溶解氧浓度下的压力效应研究,进而为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的压力补偿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18420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698721.9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海上平台钻井液、钻屑含油率的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红外法进行钻井液、钻屑的石油类物质含量的测试方法,无法满足海上油田钻井生产要求,以及加大了海上排污管理难度的问题;该方法将待测钻井液、钻屑样品的含油率转化为测量待测钻井液、钻屑样品与水的混合液含油率,通过测量待测钻井液、钻屑样品的质量、加入到测量池内水的体积,待测钻井液、钻屑样品与水的混合液含油率,通过计算从而获得待测钻井液、钻屑样品的含油率,此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药品配置,适合海上钻井平台现场使用,可以大幅缩短钻井液、钻屑含油率测试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61597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32293.7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学溶解氧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响应时间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该测试装置包括流通池、恒温槽、上位机、储存无氧水的第一储罐、储存饱和溶氧水的第二储罐;待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的氧敏感膜位于流通池内,流通池、第一储罐和第二储罐均置于恒温槽中;流通池的流入端设有总管蠕动泵;第一储罐与流通池连通形成无氧水循环回路,该回路设有第一流通阀;第二储罐与流通池连通形成饱和溶氧水循环回路,该回路设有第二流通阀;上位机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恒温槽、总管蠕动泵、第一流通阀及第二流通阀均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不同温度及不同流速下光学溶解氧传感器响应时间的自动测试,提高了测试数据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2500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61714.4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IPC: H04L67/2871 , H04L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探测传感器中介装置,包括水上模块,水上模块包括扩展单元和第一控制单元,扩展单元扩展出至少一个串口单元,串口单元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水下模块,水下模块包括隔离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串口总线收发器,隔离单元通过第一水密线缆与第一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隔离单元,串口总线收发器电性连接于第二控制单元。本发明通过采用水上模块和水下模块分离的方式,并分别对电源和通信进行物理隔离,解决了现有水下探测中因传感器差异导致连接困难、电源噪声或复杂电磁环境水况的耦合噪声过大导致传感器稳定性和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