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3628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0957461.8
申请日:2021-08-18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B65G35/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轨道小车,可实现防侧翻掉落和便于拆装两种功能,其包括:两个轮系相对安装在中间连接部的两侧;每个轮系包括连接板、动力模块、主动轮、两个连杆件、两组被动轮和两组弹性件;连接板与中间连接部连接;动力模块固定安装于连接板,动力模块的输出轴固定安装主动轮;两个连杆件分别设置在主动轮的轴线的两侧,且每个连杆件的一端转动连接连接板,另一端固定安装一组被动轮;连接板和每个连杆件之间分别装设一组弹性件,主动轮的凹槽在两组弹性件的作用下约束于轨道的一侧,两组被动轮的凹槽分别在一组弹性件的作用下约束于轨道的另一侧。
-
公开(公告)号:CN111347392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010185910.7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检测机器人,包括:行动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行动组件包括安装壳、第一驱动机构及行动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行动轮收容于所述安装壳内,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行动轮连接;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弧环、摄像头以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检测弧环上,所述检测弧环包括定弧环和与所述定弧环活动连接的动弧环,所述定弧环与所述安装壳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定弧环上,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动弧环连接。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检修平台对主缆进行检测时,因检修平台笨重易对主缆产生破坏、检修效率低、高空作业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2406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0523572.8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G06V20/69 , G06V10/82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8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菌落计数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预先通过训练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得到菌落计数模型;将获取的待计数菌落图像输入至菌落计数模型;菌落计数模型对待计数菌落图像进行菌落检测,并基于包含有菌落类别和菌落位置信息的菌落检测结果和预设菌落划分方式对待计数菌落图像中的菌落进行计数,最后根据菌落计数模型的输出得到待计数菌落图像的计数结果,从而可有效提高菌落识别和菌落计数的精度和速度,在菌落培养过程中实现高频次动态精细计数。
-
公开(公告)号:CN11384789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114165.8
申请日:2021-09-23
Applicant: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G01B21/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多定位系统坐标统一方法及系统,获取基于多个定位系统确定的机器人的多个初始定位轨迹;在初始定位轨迹中选取第一类定位轨迹;在初始定位轨迹中选取第二类定位轨迹,且第二类定位轨迹的定位精度大于第一类定位轨迹的定位精度;从第一类定位轨迹中随机选取第一轨迹点集;在第二类定位轨迹中,确定时间戳与第一轨迹点集相同的第二轨迹点集;计算第一轨迹点集和第二轨迹点集间的相对位姿误差;基于相对位姿误差,确定第一类定位轨迹中的噪声进行剔除;基于剔除噪声后的第一类定位轨迹及第二类定位轨迹的对齐统一机器人的多定位系统坐标。对噪声进行剔除,提高了第一类定位轨迹的准确性,提高了多定位系统下机器人的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1602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810472117.8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导向轮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缆索攀爬机器人。其中,支撑导向轮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座体、第二连接座体、曲拐支撑臂、弹性体和支撑轮组件,第一连接座体与第二连接座体间隔设置,曲拐支撑臂的曲拐部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座体,弹性体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座体,弹性体的第二端连接于曲拐支撑臂的第一端部,支撑轮组件安装于曲拐支撑臂的第二端部。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缆索攀爬机器人应用的支撑导向轮结构越障能力差而导致机器人攀爬运动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08615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711394968.7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B62D57/024 , E01D19/10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检测机器人领域,提供了一种缆索检测机器人,包括两个导向组件、两个开式夹持组件以及伸缩动力源,两个开式夹持组件均夹紧在缆索上,并可沿缆索的径向方向开合运动;两个导向组件分别安装在两个开式夹持组件的两相对外侧,并始终夹置在缆索的外缘上,且导向组件可沿缆索的径向方向弹性收缩;伸缩动力源连接在两个开式夹持组件的两相对内侧,且伸缩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个开式夹持组件铰接,其另一端与另一个开式夹持组件固定连接。该机器人采用开式夹持组件解决了传统封闭夹持框架轮式驱动结构变径范围小和易打滑的问题;同时,通过缓冲装置和伸缩动力源实现机器人的蠕动爬升,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797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94229.6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G06V10/774 , G06V10/22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20/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绝缘子状态检测方法及绝缘子状态检测模型训练方法。目标绝缘子定位模型对第一数据集训练得到,每组训练样本包括绝缘子图像及其中的绝缘子的位置信息;目标绝缘子分类模型对第二数据集训练得到,每组训练样本包括第一框形图像及其标签信息,该标签信息表示第一框形图像显示的绝缘子为无缺陷绝缘子或者缺陷绝缘子。目标绝缘子定位模型基于大量无缺陷绝缘子样本进行训练便可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而目标绝缘子分类模型的网络结构相对简单,基于较少量无缺陷绝缘子样本和缺陷绝缘子样本进行训练,同样可获得很好的训练效果。因而两个模型用于绝缘子状态检测,可以在缺陷绝缘子样本有限的条件下保证检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5651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914975.4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G06F18/20 , G06F18/214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联邦学习的云边协同电力缺陷识别方法及相关装置,该方法采用云边协同的思想,通过粗识别,仅上传疑似有的缺陷数据至云侧进行精识别,有效减少了云侧服务器的通信和计算负担。采用联邦学习的思想,对云侧模型、边侧模型开展训练更新,且训练过程在保障了各参与方的样本数据不跨出本地的条件下与其他方共同进行模型训练,使得各方数据得以被安全可靠地利用,并间接克服了单方训练样本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联合多方对云侧、边侧模型的共同优化效果,并最终训练出理想的云侧模型、边侧模型。可见,本申请能有效提高云服务器和边侧设备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云侧模型对各自端侧设备缺陷的识别准确率和泛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08615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1711394996.9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E01D19/10 ,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攀爬机器人领域,提供了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夹持轮、两个夹持臂以及旋转动力源,所述夹持轮固定在固定座朝向被夹持物的侧面,两个夹持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的两侧;所述旋转动力源安装在固定座上,并与两个夹持臂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每一个夹持臂上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可弹性形变的夹持掌组件,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掌组件与夹持轮共同夹紧被夹持物。该夹持装置通过旋转动力源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从而可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索;同时,采用轮掌结合的机构防止夹持装置下滑,夹持稳定;该夹持掌组件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弹性形变,实现了夹持力的柔性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2623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1030863.4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IPC: E01D19/1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双轨道的攀爬机构,用于适应双轨间距变化,所述第一轨道配合部和所述第二轨道配合部分别在不同轨道运行,用于带动所述攀爬机构沿轨道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变轨活动部和所述第二变轨活动部在所述轨道垂直方向滑动配合,所述变轨调节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变轨活动部和所述第二变轨活动部在所述轨道垂直方向相对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轨道配合部和所述第二轨道配合部的间距适应所述轨道的间距。变轨调节部用于驱动第一变轨活动部和第二变轨活动部在轨道垂直方向相对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轨道配合部和第二轨道配合部在轨道垂直方向相对运动,使得第一轨道配合部和第二轨道配合部能够适应双轨间距变化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