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67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24875.4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8B21/10 , G06Q50/26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96 , G06N3/0985 , G08B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P滤波与DES‑TSAM‑GRU的滑坡位移多步预测方法,融合了Hodrick‑Prescott(HP)滤波、双指数平滑(DES)以及集成时空注意力机制的门控循环单元(TSAM‑GRU)神经网络,实现了对滑坡体在未来多个时间步的位移预测。时空注意力机制(TSAM)通过分配输入特征的时间和空间注意力权重,从而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在滑坡位移预测的应用较为少见。本发明提高了滑坡位移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能够为滑坡地质灾害预警和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245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16223.6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对数函数模型的开采沉陷残余变形预测方法及系统,运用非线性曲线拟合技术来捕捉和表达各类地表残余沉降变形随时间变化的复杂模式。且本发明的预测模型具备实时更新与校正能力,能够根据最新采集的监测数据持续调整其内部参数,确保所模拟的变形曲线紧密贴合实地观测到的地面变形状况,因而显著提升了预测的精确度,使得模型能够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开采过程中地表变形的实际演变过程,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中模型参数实时性差导致的预测误差问题。本发明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残余沉降量的高精度预测外还能精确预估残余沉降变形首次达到设定阈值条件下的具体时间,实现时空双重预测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95015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010814946.7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高陡岩质边坡滑移型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1,对待稳定性评价的危岩体进行调查,获取所述危岩体特征参数;2,获取危岩体与基岩之间的锚固段黏结长度 ,3,将危岩体的自重 ,锚固段黏聚力c,锚固段黏结长度 ,锚固段内摩擦角 ,危岩体裂隙面倾角 带入公式3计算得到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 : 公式3;当 时,表明该危岩体在静力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当时,表明该危岩体在静力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 时,表明该危岩体在静力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本发明以振幅比为指标对危岩
-
公开(公告)号:CN111950151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14946.7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幅比的高陡岩质边坡滑移型危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1,对待稳定性评价的危岩体进行调查,获取所述危岩体特征参数;2,获取危岩体与基岩之间的锚固段黏结长度,3,将危岩体的自重 ,锚固段黏聚力c,锚固段黏结长度,锚固段内摩擦角 ,危岩体裂隙面倾角带入公式3计算得到危岩体的稳定性系数: 公式3;当 时,表明该危岩体在静力条件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当 时,表明该危岩体在静力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当 时,表明该危岩体在静力条件下处于稳定状态。本发明以振幅比为指标对危岩体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对现有极限平衡法的一种补充,实现了基于振幅比的边坡危岩体稳定性的快速判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4739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65383.2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渗流力荷载计算方法,将渗流力荷载的计算难点转化为求解流速梯度[v]和体积分数[V],然后利用现有的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内置的变量输出得到流速梯度[v]和体积分数[V],从而极大地简化了渗流力荷载的计算过程,方便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30973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05688.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边坡变形监测的人机交互式异源点云配准方法,针对两组来源完全不同的点云数据集,通过引入人工交互配准的步骤,建立两组异源点云数据的基本配准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优化算法进行迭代配准,完成异源点云数据的配准,既解决了目前直接基于优化算法的点云配准方法中两组异源点云数据差异性大,迭代配准失效的问题,又解决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点云配准方法中由数据采集本身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数据噪声的干扰问题,实现了异源点云数据的配准,并提高了配准的精准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