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9978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510866057.4
申请日:2015-12-02
申请人: SMK株式会社
发明人: 饴井俊裕
IPC分类号: H01R13/0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头的接触结构,能够与接触或分离的一对触头之间积蓄的电能的大小无关地,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产生电弧放电。使用电阻率比第一触头高的材料形成沿着第二触头的移动路径与第一触头连续的中间接触体,该中间接触体形成为与移动路径正交的横截面的截面面积在移动路径的分离方向上逐渐减小的形状。中间接触体的电阻值和从与第一触头相连接的基端起的距离成正比而大幅度增加,因此,能够以基端至前端的较短的长度实现高电阻值,从而在中间接触体的前端附近分离的第二触头间不会产生电弧放电。
-
公开(公告)号:CN108123238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202282.3
申请日:2017-11-24
申请人: 莫列斯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H01R12/716 , H01R12/52 , H01R12/707 , H01R12/724 , H01R13/26 , H01R13/41 , H01R13/4223 , H01R13/4361 , H01R13/5219 , H05K3/368 , H05K2201/10189 , H01R13/502 , H01R12/57 , H01R12/7052 , H01R13/02 , H01R13/73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尽管该连接器为小型且简单的结构,也能够可靠地维持端子的基板连接部与基板的连接垫之间的连接。该连接器具有端子(51)、保持该端子(51)的壳体(11)以及保持于该壳体(11)的加强用配件,所述壳体(11)包括:嵌合凹部,与配合连接器嵌合;底板部,下表面与基板的表面相对,所述端子(51)包括:接触部,在所述嵌合凹部内与所述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子接触;基板连接部(52),从所述底板部的下表面露出而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连接垫连接,所述加强用配件包括:主体部,在所述嵌合凹部内保持于所述壳体(11);脚部,从所述底板部的下表面露出而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连接垫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571545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659101.4
申请日:2015-10-12
申请人: 莫列斯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H01R13/4367 , H01R13/2492 , H01R13/26 , H01R13/28 , H01R2103/00
摘要: 一种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组合,导电端子包含:一基部单元、两弹性接触片、一尾部单元,及两接触板。基部单元包括一沿一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及两分别由底板左右两侧一体向上延伸的侧板。该两弹性接触片彼此并排,且每一弹性接触片包括一由该底板前端向上弯折的连接部、一由该连接部朝后延伸而位于底板上方并与底板相间隔的臂部,及一位于臂部后端的第一接触部。尾部单元连接于底板后端。该两接触板分别由两侧板前端的上缘朝彼此方向弯折,且每一接触板具有一第二接触部及一位于第二接触部前方的导引部。两第一接触部分别由该两接触板的后端朝上延伸且高于两第二接触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05853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14749.2
申请日:2016-05-13
申请人: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江红
CPC分类号: H01R13/2414 , H01R13/26 , H01R220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点或多点接触的连接器端子,所述连接器端子的结构包括公母端子,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前端均设置有引导端,作为导向的导入结构,公母端子接触点后部均设置有一段接触区,接触区后部设置有一个弹性的插入终止点结构,与引导端的前端结构相对应,相互插入时两者紧密贴合。本发明公母端子都为弹性结构,当靠近接触时,公母端子同时相互施加给对方正向压力,且各自都有至少一个接触点或面相互接触,故该设计单pin对单pin的端子接触中,会有两个甚至多个接触点,保证相互接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小高频信号端子接触的stub效应,提高产品性能;提高端子接触区域及面积,减小接触阻抗。
-
公开(公告)号:CN103311002B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310075191.3
申请日:2013-03-08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H1/58
CPC分类号: H01R13/04 , H01H1/365 , H01H1/40 , H01H1/5866 , H01H13/52 , H01R12/716 , H01R13/112 , H01R13/26 , H01R13/6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减小尺寸的终端及其连接支架。终端从壳体突出,包括:分支部;终端部,所述终端部被沿纵向从分支部朝向所述终端部的尖端切出;弯曲部,设置于邻近所述尖端。通过减小从弯曲部到终端的尖端的距离,可减小因弯曲导致的尖端的长度大小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3825122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210467185.8
申请日:2012-11-19
申请人: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信智
CPC分类号: H01R13/26 , H01R12/7088 , Y10S439/9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及四个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呈直立的长方体状,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有直立状基板、片状接触部及多个尾部。基板平行直立于安装段中,片状接触部伸入收容腔中,而尾部则伸出绝缘本体的底面。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共同构成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而第三导电端子与第四导电端子的片状接触部共同构成另一个直立的接触平面。这两个接触平面分别贴靠于绝缘本体的舌板两侧,构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电气结构,能够提高电源连接器的电气连接性能。本发明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安装段形成有一端子组装空间,四个导电端子采用组装的方式结合至绝缘本体上,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28107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301083.2
申请日:2015-06-04
申请人: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H01R13/03
CPC分类号: H01R13/03 , C25D5/10 , H01R13/112 , H01R13/26 , H01R24/6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低接触电阻的触头的连接器,可与匹配连接器配合,该匹配连接器包括具有匹配接触点的匹配触头。该连接器包括触头和支撑该触头的支撑构件。该触头具有接触部。当该连接器与该匹配连接器彼此配合时,该匹配接触点在该接触部上滑动并与该接触部接触。该接触部具有作为其最外层的第一镀层和位于该第一镀层下面的第二镀层。该第一镀层由银或银合金制成,并具有不大于90Hv的维氏硬度。该第二镀层由银或银合金制成,并具有不小于100Hv的维氏硬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144505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80023655.9
申请日:2014-04-24
申请人: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乙田康博
IPC分类号: H01R24/86 , H01R13/52 , H01R13/6583 , H01R13/6585
CPC分类号: H01R13/26 , H01R13/04 , H01R13/5208 , H01R13/5219 , H01R13/6583 , H01R13/6585 , H01R13/6596 , H01R24/86 , H01R2103/00
摘要: 每个端子(13)均具有:连接部(131),该连接部要连接到绝缘被覆(12)剥落以使得芯线(11)露出的部分;以及延伸部(132),该延伸部从连接部延伸,并且连接到配对连接装置的端子部件(91)。延伸部均形成为具有弧状的截面,并且布置成使得该截面以大致圆形的方式布置,并且使得延伸部在周向上互相隔开。
-
公开(公告)号:CN104868279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96602.0
申请日:2015-06-02
申请人: 深圳市显赫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云电视的电子连接器和电子连接头。包括连接器本体、设置于连接器本体内的胶芯主体和设置于胶芯主体内的第一接触端子,其特征在于:连接器本体包括接口端,胶芯主体包括设于接口端内的头端,第一接触端子设于头端内,第一接触端子由第一电源针脚组、第一控制信号针脚组和第一数据信号针脚组组成;其中,第一电源针脚组包括至少两个针脚;第一控制信号线针脚组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第一数据信号针脚组用于传输数据。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连接器和电子连接头能提高电子连接器的集成度,显著降低云电视接口部分结构的复杂度,从而降低云电视生产成本,提高云电视的生产效率,并且还消除了接口闲置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641513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80048333.5
申请日:2013-07-22
申请人: 罗森伯格高频技术有限及两合公司
CPC分类号: H01R13/2492 , H01R13/03 , H01R13/111 , H01R13/2407 , H01R13/2442 , H01R13/26 , H01R13/6582
摘要: 一种接触元件,其用于与匹配的接触元件的接触区域进行电接触,其特征在于,该接触元件具有形成至少两个触点的接触区域,其中两个触点在新状态下在与匹配的接触元件的接触面相距的距离方面彼此不同,使得在新状态下第一触点与接触面接触,而在第一触点磨耗限定量之后,第二触点与接触面接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