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茉莉花茶清洁生产工艺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9627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46385.0

    申请日:2025-02-10

    Inventor: 崔增华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茉莉花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茉莉花茶清洁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茉莉花的复合激发预处理:对新鲜茉莉花进行超声波处理与臭氧激活处理;S2、低温动态多相窨制:将处理后的茉莉花与茶叶混合,利用分区动态气相调控系统进行多阶段窨制;S3、香气捕集与再注入:通过分子筛吸附与冷凝回收技术对窨制尾气中未吸附的芳香成分进行捕集,并循环注入窨制室;S4、茶叶与余花综合干燥:对窨制后的茶叶采用微波干燥、红外干燥和真空干燥的组合干燥工艺;对窨制后的余花进行水提醇沉或发酵转化。通过超声波与臭氧协同作用,提高茉莉花香气释放效率,减少微生物污染,提升茶叶对芳香分子的吸附效率,减少香气浪费。

    一种柑桔花茶加工设备及工艺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79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159699.4

    申请日:202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柑桔花茶加工设备及工艺,旨在解决现有花茶制作周期长、效率低、易残留农药等问题。该设备包括窨箱、网状承载架、循环管道、管道泵、文丘里管和冷凝结构等。通过气体循环系统,鲜花原料的香气高效传递至茶坯,实现快速窨制。设备可处理柑桔花整花、花瓣、粉碎颗粒或浆体,浆体通过加热、超声波振动和搅拌加速香气释放。冷凝结构和集液系统有效去除多余水汽,保持窨制环境干燥。文丘里管确保茶坯内部均匀窨制,冷凝结构通过涡流管分离冷热风,冷风冷凝水汽,热风用于干燥茶坯。本发明突破了花期限制,减少了鲜花浪费,降低了农药残留风险,提升了花茶的香气浓度和品质一致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保绿降苦增鲜的抹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321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31676.2

    申请日:2025-02-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绿降苦增鲜的抹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茶树品种种植,进行补偿施肥,在生长过程中遮荫覆盖得到茶鲜叶;对收集的所述茶鲜叶依次通过蒸汽杀青、冷却打散、分段烘焙、梗叶分离、烘干、陈化醇化、分离杂质、低温研磨、精制后制得保绿降苦增鲜的抹茶;其中所述遮荫覆盖是在茶树长出一芽二叶时进行高架式遮荫覆盖,选用灰色和蓝色的聚乙烯纤维网,遮光率为90%‑95%,从所述遮荫覆盖开始两周至三周时间采摘茶鲜叶;其中所述低温研磨是在20℃以下的室内温度以及50%以下的相对湿度下采用石墨研磨细化;本发明方法能够提高抹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提高抹茶的海苔香。

    基于厌氧发酵技术的竹香型德昂酸茶密闭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790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552348.1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德昂酸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厌氧发酵技术的竹香型德昂酸茶密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鲜叶摊放;步骤二:杀青;步骤三:摊晾;步骤四:揉捻;步骤五:厌氧发酵;步骤六:干燥,得到德昂酸茶散茶;本发明将竹子和茶叶一起装入容器内并进行厌氧发酵,让茶叶充分吸收竹子的香气,罐体内茶叶不会腐烂也不会产生水分过高的现象,有效提高产品品质,罐子密封性好,不会产生瓮味,食品安全性好,因此厌氧发酵后的德昂酸茶成品带有竹香,竹香是消费者追寻和喜爱的香气,这一方法,解决了用竹筒厌氧发酵会产生瓮味的问题,又保留了消费者喜爱和追求的竹香,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一种红茶提取复配物及其应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57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31566.2

    申请日:2024-09-24

    Inventor: 向君毅 孙为正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茶提取复配物及其应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红茶提取复配物及其应用,将提取成分A和水以1.5:702:7的质量比混合后转移至超声提取装置中以温度30~60℃,频率35~65KHz超声60~120min提取获得提取成分B,合并提取液得到提取成分B,提取成分B在相对密度大于0.90、折光指数大于等于1.50、酸值大于等于3.95时的条件下温度65℃,压力110mbar,乙醇冷却液温度2℃减压蒸馏浓缩,后将半成品提取成分B在4~6℃条件下冷藏36~72h后,放入离心机以转速5000~12000r/min的转速高速离心10~20min得到提取成分B,得到的两个提取成分并采用分阶段复配方式获得复配物添加到烟丝中,也可按照0.04%添加到腌腊肉制品中,抑制肉制品中油脂氧化及抑制生物胺和亚硝胺等物质生成。

    一种桂花砖茶生产工艺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406718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1485746.7

    申请日:2022-11-24

    Inventor: 王博 胡耀金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砖茶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桂花砖茶生产工艺,包括砖茶机;所述砖茶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固接有注料管,且所述注料管连通壳体内;所述壳体内部固接有承料盘;所述承料盘贯穿开设有一号落料槽;所述承料盘底部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对应于一号落料槽贯穿开设有二号落料槽;所述挡板顶部中心处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壳体底部滑动连接有一号活动板;通过把茶叶和桂花投放到注料管内,然后进入壳体内,然后盛放在承料盘上,使得茶叶和桂花可以通过一号落料槽和二号落料槽进入挡板下方,然后茶叶和桂花堆积在一号活动板顶部,实现了桂花砖茶的压制的效果,并且半圆柱型的砖茶,便于砖茶的后期的放置和储存。

    一种无茶多酚无茶碱的无色茶饮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237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205333.8

    申请日:2024-08-29

    Inventor: 邵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茶多酚无茶碱的无色茶饮制备方法,属于茶饮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以茶叶和水为原料,茶叶经过水浸提后,获得茶水,茶水采用活性吸附去除色素,采用改性后的AB‑8大孔聚苯乙烯型非极性吸附树脂和XAD‑2大孔吸附树脂逐级吸附获得香气物质,且香气物质不含茶多酚和茶碱,吸附后的无色无香茶液进行高温高压快速陈化,之后负压蒸馏获得去除茶多酚和茶碱的蒸馏液,蒸馏液与香气物质复配得到茶饮,是一种无色、无茶多酚和无茶碱的清爽茶饮,有助于睡眠,减低肠胃损害,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

    一种乌龙红茶的加工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9215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40216.8

    申请日:2024-08-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红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乌龙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原叶处理、b.摊凉、c.茶叶升温处理、d.茶叶水分控制、e.整形、f.发酵、h.烘焙。本发明一种乌龙红茶的加工方法充分利用茶叶嫩芽加工,提高茶叶利用效率,茶叶芳香味组分逸散减少,通过充足的氧气使得茶叶彻底发酵,促进茶叶中营养物质的形成,稳定茶叶的香味,较现有红茶综合品质提高10%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一种梅花茶的制备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8727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21796.6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梅花茶的制备方法,属于制茶技术领域,解决了梅花茶的香气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的问题,包括步骤一:制备干茶;步骤二:制备青梅花;步骤三:混合窨制:(1)混合:将制备后的干茶和青梅花混合,搅拌均匀后筑堆,高度为30~40cm,时间为8~12h;(2)起花:用抖筛把干茶分离出来,(3)干燥:分离后的干茶放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温度控制在110~120℃;烘干时间为9~15分钟,循环两次混合;起花;干燥,装箱即得。本发明通过混合窨制工艺,使干茶充分吸收青梅花的香气,并且在多次循环的混合、起花、干燥过程中,香气得到进一步固定,从而实现了香气的长时间保持。

    一种香螺茶加工工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617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74462.7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加工领域,提供了一种香螺茶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新鲜茶叶作为原料;S2、对新鲜茶叶表面喷洒生物酶制剂;S3、将新鲜茶叶放入凋萎室进行萎凋;S4、萎凋完成后将茶叶进行杀青;S5、使用变频揉捻机对茶叶进行揉捻;S6、使用解块机对茶叶进行解块处理;S7、使用烘干机对茶叶进行初步烘干;S8、对烘干后的茶叶做型;S9、利用烘干机对茶叶进行二次烘干;S10、利用提香机对茶叶进行足干;本发明通过在茶叶表面喷洒生物酶制剂,能有效的分解茶叶中的大分子物质,促进了茶叶的软化,为后续工序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利用高温热风杀青技术和精确控制的揉捻过程,确保了茶叶香气的充分释放与保留,从而显著提升了茶叶的整体品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