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L-丝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3868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587322.1

    申请日:2022-12-06

    摘要: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L‑丝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所述基因工程菌以大肠杆菌为宿主,不表达以下基因:sdaA、sdaB、tdcG、sstT、sdaC;并且过表达以下基因:serAH344A/N364A、serB、serC、eamA以及Brevibacterium flavum来源的2‑羟基戊二酸脱氢酶编码基因D2HGDH;并且对大肠杆菌自身的7‑氰基‑7‑脱氮鸟嘌呤还原酶编码基因queF的第158位碱基由G突变为T。该菌株对L‑丝氨酸合成模块、L‑丝氨酸的降解模块、L‑丝氨酸转运模块以及副产物的合成模块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菌株对高浓度L‑丝氨酸的耐受性,实现大肠杆菌中L‑丝氨酸的高效、稳定生产。

    一种通过丙酮酸羧化酶过表达获得的甲酸利用的解脂耶氏酵母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257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32208.6

    申请日:2024-04-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丙酮酸羧化酶过表达获得的甲酸利用的解脂耶氏酵母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对实验室驯化的耐受高浓度甲酸盐的野生型解脂耶氏酵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代谢网络模型预测的通量分布数据辅助转录组学分析后,发现了一条来自于解脂耶氏酵母菌株内源的甲酸代谢途径,即依赖于乙醛酸和苏氨酸驱动的丝氨酸双循环途径(gSer‑tSer双循环)。本发明将途径中的核心基因在野生型解脂耶氏酵母W29中进行了单因素过表达测试,可以显著增加菌株在甲酸盐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增幅为10%‑50%。由于该途径是完整的自催化循环,净反应为将一分子甲酸和一分子二氧化碳或碳酸氢盐转化为一分子甘氨酸,因此这条路线可用于生产甘氨酸及其衍生产品。

    一种通过甲酸脱氢酶过表达获得的甲酸利用的解脂耶氏酵母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082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732207.1

    申请日:2024-04-0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甲酸脱氢酶过表达获得的甲酸利用的解脂耶氏酵母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对实验室驯化的耐受高浓度甲酸盐的野生型解脂耶氏酵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代谢网络模型预测的通量分布数据辅助转录组学分析后,发现了一条来自于解脂耶氏酵母菌株内源的甲酸代谢途径,即依赖于乙醛酸和苏氨酸驱动的丝氨酸双循环途径(gSer‑tSer双循环)。本发明将途径中的核心基因在野生型解脂耶氏酵母W29中进行了单因素过表达测试,可以显著增加菌株在甲酸盐培养基中的生物量,增幅为10%‑50%。由于该途径是完整的自催化循环,净反应为将一分子甲酸和一分子二氧化碳或碳酸氢盐转化为一分子甘氨酸,因此这条路线可用于生产甘氨酸及其衍生产品。

    从牦牛角中提取多肽和/或氨基酸的方法及所得提取物

    公开(公告)号:CN11827247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246042.7

    申请日:2024-03-05

    申请人: 赵辉

    发明人: 赵辉

    摘要: 本发明涉及从牦牛角中提取多肽和/或氨基酸的方法以及所得提取物。本发明的方法包括:1)取牦牛角烘干,切片,获得牦牛角片;2)将步骤1)得到的牦牛角用软化液软化,获得牦牛角含渣溶液,所述软化液为有机酸或有机酸溶液或尿素溶液;3)将步骤2)得到的牦牛角含渣溶液进一步进行酶解,所使用的酶为角蛋白酶、I型胶原酶、碱性蛋白酶中的一种或多种;4)从步骤3)获得的酶解液分离出多肽和/或氨基酸。本发明的方法提取率高,水解产物游离氨基酸多,可作为胶原多肽、水解氨基酸用于健康食品、日化产品、饲料及植物肥料中。

    腈水合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31750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1448620.8

    申请日:2021-11-30

    申请人: 清华大学

    发明人: 于慧敏 李付龙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腈水合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腈水合酶突变体或其片段,与野生型腈水合酶相比,所述突变体或其片段包含以下的突变:突变I:位于野生型腈水合酶β亚基的起始端的二级结构域α螺旋‑1和α螺旋‑2之间的结构域上的疏水性氨基酸突变;突变II:距离活性中心残基‑C(S/T)LCSC(T/Y)#imgabs0#范围内的无规则卷曲结构域上的极性氨基酸突变。本发明所述的腈水合酶组合突变体,其能在改良型腈水合酶的基础上,发挥协同调控效应,在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受性的同时,进一步显著地提高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