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269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187003.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三星SDI株式会社
IPC: H01M50/54 , H01M50/533 , H01M10/052 , H01M10/0585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多个电极板和隔膜,每个电极板包括电极基体接线片并被设置成彼此堆叠,隔膜插入在多个电极板之间;以及容纳电极组件的壳体,其中电极组件中最外面的电极板的电极基体接线片的宽度小于其余电极板的电极基体接线片的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36160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41346.5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惠州市慧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139 , H01M50/538 , H01M50/54 , H01M10/0587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倍率卷叠多极耳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阶段:准备待涂布的片材,采用间隙斑马涂布法对片材进行涂布,第一次连续分切:将涂布后的片材分切成多条料带,并对料带进行连续辊压处理,以提高表面平整度和一致性;连续胶版模切:对辊压后的料带进行连续胶版模切,模切过程包括:在料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切割出多极耳;模切工艺连续进行,保持料带整体连续性;全自动收卷:将模切后的料带进行全自动收卷,过程中利用定位感应区确保卷绕的精度和整齐度;第二次分切:对完成收卷后的料带沿中心位置进行分切。本发明采用间隙斑马涂布方式加胶版模切后实现连续全自动卷绕,最后再分切,兼顾精度效率以及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3110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1425672.2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50/528 , B23K26/21 , H01M50/54 , H01M50/531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电池单元的外部接片接合到端子的方法,包括提供电池单元堆叠,所述电池单元堆叠包括C个阴极电极、A个阳极电极和S个隔板,其中C、S和A是大于一的整数。所述方法包括:在端子上布置所述C个阴极电极和所述A个阳极电极中的一者的外部接片的堆叠;在所述C个阴极电极和所述A个阳极电极中的一者的所述外部接片的堆叠上的L个焊接位置中的每个中激光焊接W个焊接段,以将所述C个阴极电极和所述A个阳极电极中的一者的所述外部接片接合到所述端子,其中W和L是大于一的整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476095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1197868.6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天津力神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3K37/04 , B23K37/00 , H01M50/54 , B23K10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叠片电池L型极耳焊接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底座、电池压板组件、电池定位用的定位边框,底座上布置焊座,焊座上形成定位电池的L形极耳的电池极耳限位槽,所述电池压板组件包括用于焊接电池时,对由所述定位边框定位的电池压紧的压板,所述压板与焊座相对布置,它们之间形成电池定位空间,所述定位边框位于电池定位空间的外侧,所述压板通过向所述焊座方向水平移动,能实现将电池压紧在焊座上;所述压板上设置压极耳组件,该压极耳组件包括极耳压爪,用于L形极耳插入电池极耳定位槽定位后,将L形极耳和电池的箔极耳压紧固定,由焊座上方的焊头焊接。本发明解决了软包叠片电池在狭小空间内的焊接与定位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9436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034281.2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50/54 , H01M50/533 , H01M50/536 , H01M50/534 , H01M4/6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安全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与外接极耳连接结构,包括N个极片、高电导率材料和外接极耳,每个所述极片上设有引出极耳,所述高电导率材料包括N+1个区域,所述高电导率材料的N+1个区域与N个所述引出极耳交替间隔叠片形成层叠极耳,所述层叠极耳的上端和下端均为高电导率材料,所述层叠极耳与所述外接极耳叠设压铆固定。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复合集流体两侧间的低电导率问题,同时降低传统复合集流体先在单片极耳上做集流体桥接的复杂流程,为复合集流体规模化应用提供条件。相邻两个引出极耳之间只设置一层金属箔层,可有效节约成本,同时避免焊接对电池的一致性影响问题,实现复合集流体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6759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504050.7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Inventor: M·尤特斯文
IPC: H01M50/528 , H01M50/54 , H01M50/533 , H01M50/553 , H01M1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单体壳体的电池单体,在该单体壳体中布置有单体堆(1),其中在用于制造电池单体的过程期间形成电池单体中间产品(21),在其中单体堆(1)布置在壳体内部中且由单体堆(1)的导体凸耳(2)形成的导体束(5)以接触元件(11)延长,其可与电池单体的单体端子(7)电接触,其中由导体凸耳束(5)和接触元件(11)构成的复合物(23)尤其横向于单体堆堆叠方向(S)从敞开的单体壳体开口(19)突出,且其中在组装状态中由导体凸耳束(5)和接触元件(11)构成的复合物(23)在弯曲过程中定位到单体堆(1)和壁元件(9)、尤其单体壳体底部之间的装配间隙(24)中,该壁元件闭合单体壳体开口(19)。根据本发明,在弯曲过程中,尤其弯曲刚性构造的接触元件(11)保持未变形、即没有弯曲,且在弯曲过程中仅尤其弯曲柔软构造的导体凸耳(5)可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8435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80015422.3
申请日:2023-01-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IPC: H01M50/566 , H01M50/557 , B23K37/00 , H01M50/536 , H01M5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多个电极接片和电极引线的二次电池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制造二次电池的设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接片‑引线堆叠体焊接工序,对堆叠有多个电极接片和电极引线的接片‑引线堆叠体执行焊接以将电极接片连接至电极引线;以及接片‑引线堆叠体加工工序,在长度方向上连续按压接片‑引线堆叠体的焊接部以加工焊接部。
-
公开(公告)号:CN113841274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80021735.6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用于制造电极组件的层压装置以及用于制造电极组件的方法,其中,使电极的接合面积最小化以减少在处理中可能发生的缺陷。另外,本发明的电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或多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包括多个电极和多个隔板以及密封部,其中通过将多个电极的每一个电极的两端和多个隔板的每一个隔板的两端彼此接合而形成密封部。
-
公开(公告)号:CN1183183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80078925.0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IPC: H01M50/586 , H01G11/06 , H01G11/52 , H01G11/70 , H01G11/84 , H01M4/66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10/0585 , H01M10/0587 , H01M50/449 , H01M50/451 , H01M50/457 , H01M50/46 , H01M50/463 , H01M50/533 , H01M50/536 , H01M50/54 , H01M50/59 , H01M50/593
Abstract: 公开的蓄电装置(200)包含电极组,该电极组包含正极(10)、负极(20)和分隔件(30)。在电极组中,正极(10)、负极(20)和分隔件(30)以在正极(10)与负极(20)之间配置有分隔件(30)的方式(在层叠方向上)层叠。正极(10)包含正极集电体和配置在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负极(20)包含负极集电体和配置在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分隔件(30)包含从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区域向与层叠方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0x)。突出部(30x)的至少一部分在突出部(30x)的端部具有卷曲的卷曲部(30xa)。
-
公开(公告)号:CN1183183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80014718.3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IPC: H01M10/04 , H01M50/54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单电芯;第二单电芯,该第二单电芯位于第一单电芯上部;以及第三隔膜,该第三隔膜位于第一单电芯与第二单电芯之间。第一单电芯从下部按以下顺序层叠:第一隔膜、第一负极、第一隔膜和第一正极。第二单电芯从上部按以下顺序层叠:第二隔膜、第二负极、第二隔膜和第二正极。第一正极的第一正极接头和第二负极的第二负极接头被连接以形成复合接头束。第一负极的第一负极接头被连接以形成用作负极端子的第一负极接头束,同时第二正极的第二正极接头被连接以形成用作正极端子的第二正极接头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