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2664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920982.1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软土地区公路工后沉降的复合地基,将路桥过渡段分为两级,均采用复合地基处理。一级过渡段,工后沉降10cm;二级过渡段,工后沉降10cm-30cm。根据承载力和沉降的需要,对应工后沉降10cm、20cm、30cm,设置桩间距S1,S2,S3,桩长L1,L2,L3,并在二级过渡段内完成桩间距S1-S2-S3过渡,桩长L1-L2-L3过渡。路基宽度范围桩长为L1-L3,从路基宽度边缘至坡脚,桩长由L1-L3渐变至5m。路桥过渡段分为两级,沉降逐级控制,且采用变参数设计,使桥与一般路基的沉降过渡更加平顺,行车更加安全和舒适,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32391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483826.2
申请日:2022-05-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字型立交桥墩汽车碰撞防护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其碰撞防护结构,包括桥体,桥体中设置有作为连接基础的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底板上设置有碰撞防护的混凝土护栏,钢筋混凝土底板底部设置有对其进行支撑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与混凝土护栏纵向错位布设;其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上部混凝土护栏的高度;确定上部混凝土护栏的厚度及配筋;确定下部基础由钢筋混凝土底板与钻孔灌注桩构成;确定钻孔灌注桩;进行侧面锚固。本发明有效增强防护结构下部横向支撑力,使防护结构具有更高抗力,更强的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从而大大提高结构整体的防护能力;通过桩基的Z字型偏置,解决桩基与既有桥梁基桩或地物的净距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77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345515.7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刚柔复合抗拔桩,包括多个抗拔桩单元,抗拔桩单元包括刚性抗拔桩和柔性桩,刚性抗拔桩数量为1个,且刚性抗拔桩位于中央;柔性桩数量为多个,且柔性桩环绕刚性抗拔桩设置;刚性抗拔桩和柔性桩之间相互咬合,咬合的尺寸为0.15‑0.2m;相邻的柔性桩之间相互咬合,咬合的尺寸为不小于0.25m,柔性桩至少有两排;抗拔桩单元以环形或格栅的形式排列,相邻的两个抗拔桩单元的刚性抗拔桩的间距不小于刚性抗拔桩直径的六倍。本发明不仅在刚性桩施工时减少了对易液化土体或者软土的扰动,还使刚性桩侧摩阻力比刚性桩与易液化土体或者软土直接接触处情况下大幅增加,同时还增大了柔性桩侧摩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1190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248196.5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柳州市桥厦工程管材有限公司
IPC: E01D19/00 , E04C5/12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楔形的预应力筋用低回缩锚固装置及使用方法,该预应力筋用低回缩锚固装置包括低回缩锚板、夹片、楔形垫板、锚垫板、螺旋筋,所述低回缩锚板与锚垫板之间安装有所述楔形垫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尤其是解决了扁形锚具无法实现低回缩张拉的问题。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可满足各种强度要求,不仅可以达到桥梁设计的高强度要求,并且通过低回缩锚板与锚垫板之间安装的楔形垫板的斜面配合使用,在二次张拉时,通过推动楔形垫板(补偿间隙),从而使锚具回缩量有效控制在1mm以内;一次推进到位,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88622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078376.3
申请日:2019-11-06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混凝土组合塔与混凝土箱梁固结施工方法,组合塔与箱梁的固结范围下延至箱梁底板以下2-4m组合塔内部范围,上延至箱梁顶板以上设定高度处的组合塔内部范围,固结施工方法采用以下步骤:一)将索塔外包传力钢塔壁布置到位,在索塔外包传力钢塔壁内部设置多根均布的预应力钢棒;绑扎箱梁的0号块钢筋,并将0号块的顶板钢筋焊接在索塔外包传力钢塔壁上的箱梁顶板纵筋锚固钢板上;二)支设模板,浇筑索塔外包传力钢塔壁外侧的0号块混凝土;三)拆除模板,向索塔外包传力钢塔壁内浇筑微膨胀混凝土;四)待微膨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预应力钢棒并将其上端锚固。本发明能够保证固结点受力安全,并且施工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926643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010920982.1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软土地区公路工后沉降的复合地基,将路桥过渡段分为两级,均采用复合地基处理。一级过渡段,工后沉降10cm;二级过渡段,工后沉降10cm‑30cm。根据承载力和沉降的需要,对应工后沉降10cm、20cm、30cm,设置桩间距S1,S2,S3,桩长L1,L2,L3,并在二级过渡段内完成桩间距S1‑S2‑S3过渡,桩长L1‑L2‑L3过渡。路基宽度范围桩长为L1‑L3,从路基宽度边缘至坡脚,桩长由L1‑L3渐变至5m。路桥过渡段分为两级,沉降逐级控制,且采用变参数设计,使桥与一般路基的沉降过渡更加平顺,行车更加安全和舒适,大大降低工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508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277637.X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亚坤 , 孙爱斌 , 张国祥 , 辛建忠 , 郑永红 , 卢业旭 , 李超 , 何宏伟 , 张雪磊 , 陈东升 , 周剑 , 李婧 , 郑威 , 吴海刚 , 于进庆 , 管朝鹏 , 赵津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道路的边墙不等高U型槽结构,包括混凝土底板,以及底板的左边墙和右边墙,左边墙的高度高于右边墙高度。在左边墙内侧设置有边沟或盖板沟,在左边墙外侧且沿道路纵向铺设纵向透水管,沿道路纵向设置多根竖向透水管的底端与连通,沿道路纵向前后间隔设置的多根横向水管的一端与纵向透水管的下部连通,另一端与边沟或盖板沟下部连通。通过纵横向排水系统排泄道路U型槽边墙外侧地下水,降低了边墙外侧承受的水压力,对边墙尺寸进行优化,降低工程投资。该边墙不等高U型槽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形。
-
公开(公告)号:CN111677190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041316.0
申请日:2020-01-15
Applicant: 柳州市桥厦工程管材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形索体,所述扁形索体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至少两根预应力筋;包覆部,所述包覆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外部。本申请解决了孔道中预应力筋布筋(穿索)困难、灌浆不密实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预应力筋,保证结构寿命,扁形索体如用于体外索,则更加节约空间;解决了薄壁构件及桥梁横向预应力筋布筋(穿索)困难的问题,便于施工;同时解决扁形预应力孔道不便于灌浆,灌浆不密实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预应力筋,提高结构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22065067U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20459049.2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地下道路的兼具检修道功能的排水沟,包括预制排水沟单元,预制排水沟单元首尾对拼安装组成排水沟,所述预制排水沟单元顶部敞开,且敞开处设置有封扣用的盖板组件,所述预制排水沟单元中设置有进水孔,所述预制排水沟单元底部形成与地下结构相适应的装配部。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已有的检修道空间兼做排水沟功能,不侵占车行道空间,解决了此类工程中排水沟难以布置的问题,解决了排水安全易患,同时,充分利用排水沟竖向空间,兼做管线沟使用,极大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排水沟型式,两节排水沟通过承插口连接,利用橡胶带及卡槽密封,且节间设置紧固锚栓保证连接严密性,施工周期短,操作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217068686U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20670026.7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天津正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袁英爽 , 任俊明 , 杨学永 , 韩传玉 , 梁学荣 , 宋朝辉 , 辛建忠 , 郑永红 , 马迪 , 刘胜强 , 王世伟 , 陈东升 , 孙卫腾 , 高文阳 , 徐达 , 薛乃祯 , 郑威
IPC: B01F33/82 , B01F33/501 , B01F27/90 , B01F27/191 , B01F27/92 , B01F35/43 , B01F35/71 , B01F35/92 , B01F101/3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沥青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抗车辙的沥青制备装置,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顶端的左侧和右侧均固定有支架,且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制备罐,所述制备罐设置有两组,所述基板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混料管,所述混料管内置有螺旋输送叶,所述混料管前侧的底端连通有出料管,所述混料管位于两组制备罐之间,所述基板的背部固定有扶把,所述制备罐顶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制备罐顶端的外侧开设有入料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混料管,可在沥青制备的过程中,将抗车辙剂融化并与沥青原料混合,达到均匀的混合效率,从而大大提高沥青制备后的质量,保证沥青的抗压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