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782458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510115069.X
申请日:2005-11-25
CPC分类号: F16D69/02 , F16D2069/002 , F16D2069/003 , F16D2200/0039
摘要: 一种摩擦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互相接触的滑动面。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包含碳化硅的摩擦材料,以及配合材料,其中包含碳化钨的金属陶瓷层形成在所述配合材料的滑动面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348906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080011573.4
申请日:2010-03-09
IPC分类号: F16D69/02
CPC分类号: F16D69/025 , F16D69/026 , F16D69/027 , F16D2069/003
摘要: 一种通过相互摩擦滑动而产生摩擦力的摩擦对,所述摩擦对包括:第一摩擦材料(1),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含有第一硬质粒子(11)和莫氏硬度比所述第一硬质粒子(11)低的树脂(12);和第二摩擦材料(2),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含有第二硬质粒子(21)和莫氏硬度比所述第二硬质粒子(21)低且莫氏硬度比所述树脂(12)高的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24)。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的所述树脂(12)覆盖所述第一硬质粒子(11)的整个表面,且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的所述金属材料或无机材料(24)构成基质,所述第二硬质粒子(21)嵌入在所述基质中。
-
公开(公告)号:CN100396952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510115069.X
申请日:2005-11-25
CPC分类号: F16D69/02 , F16D2069/002 , F16D2069/003 , F16D2200/0039
摘要: 一种摩擦装置,包括至少一对互相接触的滑动面。所述摩擦装置包括包含碳化硅的摩擦材料,以及配合材料,其中包含碳化钨的金属陶瓷层形成在所述配合材料的滑动面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725654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910204645.6
申请日:2009-10-1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F16D69/027 , F16D13/60 , F16D69/00 , F16D69/028 , F16D2069/003 , F16D2069/005 , F16D2300/10
摘要: 一种摩擦对(100),包括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该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具有金属材料(3),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3)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5)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725654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910204645.6
申请日:2009-10-1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F16D69/027 , F16D13/60 , F16D69/00 , F16D69/028 , F16D2069/003 , F16D2069/005 , F16D2300/10
摘要: 一种摩擦对(100),包括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该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该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具有金属材料(3),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具有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该氧化覆膜形成促进单元(4),通过在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的摩擦面与所述第二摩擦材料(2)的摩擦面抵接时使所述金属材料(3)氧化,促进所述第一摩擦材料(1)和第二摩擦材料(2)中至少任意一个的摩擦面上的氧化覆膜(5)的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750B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210034200.X
申请日:2012-02-15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IPC分类号: F16G1/28
CPC分类号: F16G5/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带驱动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动力传递带的元件。每一个元件(24)的凸起(38)均具有第一接合部分(40)和第二接合部分(42),该第一接合部分被设置在凸起(38)的基端侧处,从而当凸起(38)配合在相邻元件(24)的凹部(36)中时,在第一接合部分(40)的径向外侧上产生预定接合间隙,并且该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凸起(38)的顶端侧处并且其直径从第一接合部分(40)朝向凸起(38)的顶端减小,其中第二接合部分(42)的直径朝向凸起(38)的顶端减小的梯度大于第一接合部分(40)的直径朝向凸起(38)的顶端减小的梯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69175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034200.X
申请日:2012-02-15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中央研究所
IPC分类号: F16G1/28
CPC分类号: F16G5/16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带驱动无级变速器的驱动动力传递带的元件。每一个元件(24)的凸起(38)均具有第一接合部分(40)和第二接合部分(42),该第一接合部分被设置在凸起(38)的基端侧处,从而当凸起(38)配合在相邻元件(24)的凹部(36)中时,在第一接合部分(40)的径向外侧上产生预定接合间隙,并且该第二接合部分被设置在凸起(38)的顶端侧处并且其直径从第一接合部分(40)朝向凸起(38)的顶端减小,其中第二接合部分(42)的直径朝向凸起(38)的顶端减小的梯度大于第一接合部分(40)的直径朝向凸起(38)的顶端减小的梯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