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65442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80153643.7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Inventor: 近藤考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54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100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Y02P70/56 , Y10T29/10 , Y10T29/18
Abstract: 气体扩散层(19)与和固体电解质膜(16)的表面接触的电极层(17)以及在气体扩散层(19)和隔离件(23)之间的气道形成构件(21)接触。隔离件(23)和于气道形成构件(21)的环形部分(27)的链接片部分(28)上形成的第一倾斜片部分(28a)形成第一倾斜角(α)。气体扩散层(19)和于链接片部分(28)上形成的第二倾斜片部分(28b)形成第二倾斜角(β)。第一倾斜角(α)被设置成比第二倾斜角(β)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091899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11099573.4
申请日:2017-11-09
IPC: H01M8/0258 , H01M8/0202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具备被层叠的多个发电电池单元及端部电池单元。各发电电池单元具备第一板及夹着该第一板的一对第一隔板。端部电池单元具备第二板及夹着该第二板的一对第二隔板。分别形成于各板及隔板的贯穿孔形成沿发电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发电用气体的导入路。端部电池单元具有“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在“第一结构”中,一对第二隔板中的气体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隔板或者第二板的贯穿孔的底壁比各发电电池单元的对应部分向下方凹陷,在“第二结构”中,第二板或者气体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隔板的贯穿孔的底壁比各发电电池单元的对应部分向上方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09189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099573.4
申请日:2017-11-09
IPC: H01M8/0258 , H01M8/0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156 , H01M8/0258 , H01M8/0267 , H01M2008/1095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具备被层叠的多个发电电池单元及端部电池单元。各发电电池单元具备第一板及夹着该第一板的一对第一隔板。端部电池单元具备第二板及夹着该第二板的一对第二隔板。分别形成于各板及隔板的贯穿孔形成沿发电电池单元的层叠方向延伸的发电用气体的导入路。端部电池单元具有“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中的至少一方的结构,在“第一结构”中,一对第二隔板中的气体流动方向上游侧的隔板或者第二板的贯穿孔的底壁比各发电电池单元的对应部分向下方凹陷,在“第二结构”中,第二板或者气体流动方向下游侧的隔板的贯穿孔的底壁比各发电电池单元的对应部分向上方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863097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0239637.4
申请日:2018-03-22
IPC: H01M8/2465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包括多个发电单元和伪单元,并且分别提供设置反应气体供应歧管的开口。每个发电单元包括从开口延伸至其中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供应通道。伪单元包括从开口延伸至其中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供应通道,并且与第一供应通道连接至开口的第一供应通道端口中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位置处的第一供应通道端口相比,第二供应通道连接至开口的第二供应通道端口中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位置处的第二供应通道端口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更低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33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711387863.9
申请日:2017-12-2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堆和一种伪电池。该燃料电池堆包括:彼此堆叠的多个发电电池;设置在多个发电电池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上的伪电池,该伪电池被配置成不生成电力;以及反应气体供应歧管,其延伸通过多个发电电池和伪电池。伪电池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伪电池反应气体引入通道,作为将来自反应气体供应歧管的反应气体引入至伪电池的中心区域的反应气体引入通道。至少一个伪电池反应气体引入通道被设置成连接至在反应气体供应歧管的沿重力方向的下侧的底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63097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39637.4
申请日:2018-03-22
IPC: H01M8/246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4/9041 , H01M8/0202 , H01M8/1004 , H01M2004/8684 , H01M2004/8689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堆包括多个发电单元和伪单元,并且分别提供设置反应气体供应歧管的开口。每个发电单元包括从开口延伸至其中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供应通道。伪单元包括从开口延伸至其中部区域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供应通道,并且与第一供应通道连接至开口的第一供应通道端口中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位置处的第一供应通道端口相比,第二供应通道连接至开口的第二供应通道端口中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高位置处的第二供应通道端口位于竖直方向上的更低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825833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387863.9
申请日:2017-12-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65 , H01M8/04089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堆和一种伪电池。该燃料电池堆包括:彼此堆叠的多个发电电池;设置在多个发电电池的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上的伪电池,该伪电池被配置成不生成电力;以及反应气体供应歧管,其延伸通过多个发电电池和伪电池。伪电池包括一个或更多个伪电池反应气体引入通道,作为将来自反应气体供应歧管的反应气体引入至伪电池的中心区域的反应气体引入通道。至少一个伪电池反应气体引入通道被设置成连接至在反应气体供应歧管的沿重力方向的下侧的底面。
-
公开(公告)号:CN102265442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0980153643.7
申请日:2009-10-26
Applicant: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Inventor: 近藤考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54 , H01M8/0258 , H01M8/026 , H01M8/0263 , H01M8/1004 , H01M8/241 , H01M8/2457 , H01M8/2483 , Y02P70/56 , Y10T29/10 , Y10T29/18
Abstract: 气体扩散层(19)与和固体电解质膜(16)的表面接触的电极层(17)以及在气体扩散层(19)和隔离件(23)之间的气道形成构件(21)接触。隔离件(23)和于气道形成构件(21)的环形部分(27)的链接片部分(28)上形成的第一倾斜片部分(28a)形成第一倾斜角(α)。气体扩散层(19)和于链接片部分(28)上形成的第二倾斜片部分(28b)形成第二倾斜角(β)。第一倾斜角(α)被设置成比第二倾斜角(β)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