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构造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260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025211.7

    申请日:2021-09-02

    Inventor: 柏木正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构造,其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缓冲构造(1)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和安装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上的缓冲部件(4)。缓冲部件(4)经由弯折部(4c)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前方的前方部(4a)、和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的下方部(4b)。下方部(4b)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成为袋形。

    车身前部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20685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195789.2

    申请日:2010-06-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即使对于在侧梁的前端和保险杠面板之间难以确保有足够空间的车辆而言,其也具有足够的吸能作用。在该车身前部结构(10)中,一对侧梁(13)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这一对侧梁的前方沿着车宽方向设置有高刚性部件(保险杠梁)(14)。高刚性部件经由低刚性部件(延伸件)(15)连接在侧梁上,低刚性部件的刚性比高刚性部件的低,并由板材制成,其包括:横壁(42),其与高刚性部件连接并向车宽方向延伸;纵壁(44),其由横壁经第1弯曲部(43)朝向侧梁延伸,其延伸方向大致为车身前后方向。当有冲击载荷作用给高刚性部件时,由低刚性部件的变形来吸收该冲击载荷。

    车体前部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25497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510066599.X

    申请日:2005-04-28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能抑制车身重量和制造成本,能充分吸收从上方作用到前挡泥板上的碰撞能量。车体(11)上设有:左、右前挡泥板(40),在车体前部覆盖左、右前轮的上部;左、右上构件(30),在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下方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纵板状的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50),从所述的上构件之上向上方延伸到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各下表面(44)或其附近。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上形成有弯曲部和向挡泥板支承构件纵长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58),从上方看,该弯曲部分别在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纵长方向上发生了弯曲,且与弯曲部交叉。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上端(54)与左、右前挡泥板下表面之间填充有填充剂(60)。

    气囊传感器安装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97746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710032617.5

    申请日:2017-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气囊传感器及时以高精度检测碰撞的气囊传感器安装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在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的外侧面(38c)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结构(20)。传感器安装结构(20)具有:支承机构(45),其设置于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的外侧面(38c);和气囊传感器(46),其安装于支承机构(45)。当从车身前方输入的冲击载荷(F3)使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被压缩时,支承机构(45)随着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的压缩而向车身后方变形后退。

    车身前部构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5426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077816.X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恰当地吸收小面积重叠碰撞、向车辆前部的轻碰撞这两种碰撞的冲击能量。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前侧车架(13)的前端部(13a)设有左冲击吸收部件(21),在左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部(21a)设有保险杠横梁(22)。由左冲击吸收部件(21)与保险杠横梁(22)形成左凹角部(23),在左凹角部(23)上配置有内侧连结部件(24)。内侧连结部件(24)具有第1端部(84)和第2端部(86)。第1端部(84)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内壁前部(21d)结合。此外,第2端部(86)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后壁偏左部(72b)结合。

    车身前部构造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54266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611077816.X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恰当地吸收小面积重叠碰撞、向车辆前部的轻碰撞这两种碰撞的冲击能量。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前侧车架(13)的前端部(13a)设有左冲击吸收部件(21),在左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部(21a)设有保险杠横梁(22)。由左冲击吸收部件(21)与保险杠横梁(22)形成左凹角部(23),在左凹角部(23)上配置有内侧连结部件(24)。内侧连结部件(24)具有第1端部(84)和第2端部(86)。第1端部(84)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内壁前部(21d)结合。此外,第2端部(86)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后壁偏左部(72b)结合。

    车体前部构造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15120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510066599.X

    申请日:2005-04-28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能抑制车身重量和制造成本,能充分吸收从上方作用到前挡泥板上的碰撞能量。车体(11)上设有:左、右前挡泥板(40),在车体前部覆盖左、右前轮的上部;左、右上构件(30),在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下方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纵板状的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50),从所述的上构件之上向上方延伸到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各下表面(44)或其附近。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上形成有弯曲部和向挡泥板支承构件纵长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58),从上方看,该弯曲部分别在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纵长方向上发生了弯曲,且与弯曲部交叉。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上端(54)与左、右前挡泥板下表面之间填充有填充剂(60)。

    缓冲构造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9978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0770246.7

    申请日:2021-07-07

    Inventor: 柏木正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与以往不同的无需另行设置固定部件而能够稳定地固定缓冲部件的缓冲构造。本发明的保险杠构造(S、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在保险杠外观件(3、外装件)与保险杠横梁(1、移动体侧刚性部件)之间具备能够压缩变形的缓冲部件(2),所述保险杠横梁(1、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向车身内侧呈凹形状的多个凹部(13)和在各凹部(13)之间向车板外侧呈凸形状的凸部(14),凹部(13)成为随着趋向车身内侧而上下宽度逐渐变窄的锥形状,所述缓冲部件(2)嵌入于多个所述凹部(13)中的至少2个凹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