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2600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111025211.7
申请日:2021-09-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柏木正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冲构造,其能够同时实现移动体与行人碰撞时的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前方的行人保护性能、和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的下方的轻碰撞应对。缓冲构造(1)具备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和安装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上的缓冲部件(4)。缓冲部件(4)经由弯折部(4c)而一体形成有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前方的前方部(4a)、和配置于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的下方部(4b)。下方部(4b)在移动体侧刚性部件(3)的下方成为袋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920685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195789.2
申请日:2010-06-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2 , B60D1/04 , B60D1/485 , B60D1/488 , B60D1/52 , B60D1/565 , B60D3/00 , B60R19/26 , B60R19/34 , B62D21/1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即使对于在侧梁的前端和保险杠面板之间难以确保有足够空间的车辆而言,其也具有足够的吸能作用。在该车身前部结构(10)中,一对侧梁(13)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这一对侧梁的前方沿着车宽方向设置有高刚性部件(保险杠梁)(14)。高刚性部件经由低刚性部件(延伸件)(15)连接在侧梁上,低刚性部件的刚性比高刚性部件的低,并由板材制成,其包括:横壁(42),其与高刚性部件连接并向车宽方向延伸;纵壁(44),其由横壁经第1弯曲部(43)朝向侧梁延伸,其延伸方向大致为车身前后方向。当有冲击载荷作用给高刚性部件时,由低刚性部件的变形来吸收该冲击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00425497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510066599.X
申请日:2005-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16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能抑制车身重量和制造成本,能充分吸收从上方作用到前挡泥板上的碰撞能量。车体(11)上设有:左、右前挡泥板(40),在车体前部覆盖左、右前轮的上部;左、右上构件(30),在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下方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纵板状的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50),从所述的上构件之上向上方延伸到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各下表面(44)或其附近。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上形成有弯曲部和向挡泥板支承构件纵长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58),从上方看,该弯曲部分别在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纵长方向上发生了弯曲,且与弯曲部交叉。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上端(54)与左、右前挡泥板下表面之间填充有填充剂(60)。
-
公开(公告)号:CN107097746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710032617.5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21/33 , B60R21/0136 , B60R1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气囊传感器及时以高精度检测碰撞的气囊传感器安装结构。车身前部结构(10)在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的外侧面(38c)上设置有传感器安装结构(20)。传感器安装结构(20)具有:支承机构(45),其设置于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的外侧面(38c);和气囊传感器(46),其安装于支承机构(45)。当从车身前方输入的冲击载荷(F3)使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被压缩时,支承机构(45)随着左保险杠横梁延伸部(18)的压缩而向车身后方变形后退。
-
公开(公告)号:CN107054266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077816.X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恰当地吸收小面积重叠碰撞、向车辆前部的轻碰撞这两种碰撞的冲击能量。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前侧车架(13)的前端部(13a)设有左冲击吸收部件(21),在左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部(21a)设有保险杠横梁(22)。由左冲击吸收部件(21)与保险杠横梁(22)形成左凹角部(23),在左凹角部(23)上配置有内侧连结部件(24)。内侧连结部件(24)具有第1端部(84)和第2端部(86)。第1端部(84)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内壁前部(21d)结合。此外,第2端部(86)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后壁偏左部(72b)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7054266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611077816.X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恰当地吸收小面积重叠碰撞、向车辆前部的轻碰撞这两种碰撞的冲击能量。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前侧车架(13)的前端部(13a)设有左冲击吸收部件(21),在左冲击吸收部件(21)的前端部(21a)设有保险杠横梁(22)。由左冲击吸收部件(21)与保险杠横梁(22)形成左凹角部(23),在左凹角部(23)上配置有内侧连结部件(24)。内侧连结部件(24)具有第1端部(84)和第2端部(86)。第1端部(84)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内壁前部(21d)结合。此外,第2端部(86)从交叉部(78)隔开间隔地与后壁偏左部(72b)结合。
-
公开(公告)号:CN10624050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323623.1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03 , B60R2019/1853 , B60R2019/1866 , B60R2019/1873 , B60R19/18 , B29C45/1418 , B29C45/14336 , B29C2045/14245 , B29L2031/3044
Abstract: 一种保险杠(13),由至少包含沿车宽方向取向的连续纤维的纤维增强树脂构成,可在发生高速碰撞时通过包含连续纤维的纤维增强树脂充分吸收碰撞能量,抑制车身框架(11)的变形。保险杠(13)具备:中央部分(13a),其位于车宽方向中央并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和左右的外侧部分(13b),其从中央部分的车宽方向两端向前后方向内侧倾斜。在左右的外侧部分设置有向前后方向外侧突出的树脂发泡材料(16)。在发生低速碰撞时,通过树脂发泡材料的垮塌来吸收一部分碰撞能量,可将碰撞能量分散至保险杠的中央部分及外侧部分来吸收,抑制车身框架的变形。据此,无论是高速碰撞还是低速碰撞时均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以抑制车身框架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715120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510066599.X
申请日:2005-04-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16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能抑制车身重量和制造成本,能充分吸收从上方作用到前挡泥板上的碰撞能量。车体(11)上设有:左、右前挡泥板(40),在车体前部覆盖左、右前轮的上部;左、右上构件(30),在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下方向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纵板状的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50),从所述的上构件之上向上方延伸到所述的左、右前挡泥板的各下表面(44)或其附近。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上形成有弯曲部和向挡泥板支承构件纵长方向延伸的条形突起(58),从上方看,该弯曲部分别在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纵长方向上发生了弯曲,且与弯曲部交叉。左、右挡泥板支承构件的上端(54)与左、右前挡泥板下表面之间填充有填充剂(60)。
-
公开(公告)号:CN1139978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0770246.7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柏木正和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与以往不同的无需另行设置固定部件而能够稳定地固定缓冲部件的缓冲构造。本发明的保险杠构造(S、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包括在保险杠外观件(3、外装件)与保险杠横梁(1、移动体侧刚性部件)之间具备能够压缩变形的缓冲部件(2),所述保险杠横梁(1、移动体侧刚性部件)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向车身内侧呈凹形状的多个凹部(13)和在各凹部(13)之间向车板外侧呈凸形状的凸部(14),凹部(13)成为随着趋向车身内侧而上下宽度逐渐变窄的锥形状,所述缓冲部件(2)嵌入于多个所述凹部(13)中的至少2个凹部。
-
公开(公告)号:CN10639445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539401.3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03 , B29C45/14786 , B29L2031/3044 , B60R19/18 , B60R2019/1833 , B60R2019/247 , B29C70/345
Abstract: 保险杠主体及凸缘部上下侧包含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层,凸缘部的端部边缘连接向上下方向外侧延伸并向前后方向外侧弯折的具有L字形剖面的热可塑性树脂制的第1凸缘顶端部,因此即使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层的连续纤维或铸型树脂从凸缘部的端部边缘露出形成毛刺,也可以用第1凸缘顶端部覆盖,因此不需要进行去除毛刺的修整加工,也可以提高产品品质。另外,即使在向压力加工成型模具内部设置预浸渍片时发生错位,由于第1凸缘顶端部形成L字形的剖面,因此预浸渍片的端部边缘无法到达L字形剖面的顶端,因而可以更加切实地防止露出毛刺。采用本发明,不必进行修整加工,也能防止从包含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层的保险杠的端部边缘露出连续纤维形成毛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