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835675B

    公开(公告)日:2012-05-30

    申请号:CN200880113147.4

    申请日:2008-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4

    Abstract: 公开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隔板(15)设置在左前侧框架和右前侧框架(11)之间,并且冷却单元(17)设置成在隔板内具有辐射器。用于支承冷却单元的上部和下部的上支承支架(41)和下支承支架(42)设置成能够在车辆主体的向后方向上滑动。在车辆受到轻微碰撞时上支承支架和下支承支架在车辆主体的向后方向上滑动,由此冷却单元在保持竖直状态的同时向后运动,损坏得以减小。

    支承座装置的安装构造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20997A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610007480.X

    申请日:2006-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9 B60K5/12 B62D21/152 B62D25/082

    Abstract: 一种支承座装置的安装构造,其在结构上可以提高支承座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较容易地对车体发生了碰撞时的框架部件的变形特性进行调整。其中,在形成封闭截面的前侧框架(1)的上壁(21)上,配置用于对发动机支承座(2)进行固定的螺母部件(17、18),此螺母部件被固定安装在支承板(31、32)上,所述支承板(31、32)从被连接在前侧框架的侧壁(22)的内表面上的部分(33)延伸而形成将前侧框架的内部大致隔开的隔壁状,并且被连接在前侧框架的另一个侧壁(23)上。

    车辆前部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5675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0880113147.4

    申请日:2008-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4

    Abstract: 公开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中隔板(15)设置在左前侧框架和右前侧框架(11)之间,并且冷却单元(17)设置成在隔板内具有辐射器。用于支承冷却单元的上部和下部的上支承支架(41)和下支承支架(42)设置成能够在车辆主体的向后方向上滑动。在车辆受到轻微碰撞时上支承支架和下支承支架在车辆主体的向后方向上滑动,由此冷却单元在保持竖直状态的同时向后运动,损坏得以减小。

    支承座装置的安装构造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0854C

    公开(公告)日:2009-01-14

    申请号:CN200610007480.X

    申请日:2006-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9 B60K5/12 B62D21/152 B62D25/082

    Abstract: 一种支承座装置的安装构造,其在结构上可以提高支承座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较容易地对车体发生了碰撞时的框架部件的变形特性进行调整。其中,在形成封闭截面的前侧框架(1)的上壁(21)上,配置用于对发动机支承座(2)进行固定的螺母部件(17、18),此螺母部件被固定安装在支承板(31、32)上,所述支承板(31、32)从被连接在前侧框架的侧壁(22)的内表面上的部分(33)延伸而形成将前侧框架的内部大致隔开的隔壁状,并且被连接在前侧框架的另一个侧壁(23)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