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9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60802.2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1B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蜗杆蜗轮副传动过程中动压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搭建底部能够移动的、用于调整蜗杆蜗轮副静态油膜厚度的蜗杆蜗轮副电阻测量平台;基于测量平台得到静态条件下油膜厚度和电阻的数据点集,建立油膜厚度和电阻之间的映射关系;蜗杆蜗轮副实际传动过程中,测量蜗杆蜗轮副的电阻,通过油膜厚度和电阻之间的映射关系,反求得到动压油膜的厚度,实现蜗杆蜗轮副动压油膜厚度的测量,本发明通过建立测量平台,采用调整静态油膜厚度的方法,获得油膜厚度与电阻值的关系函数;在蜗杆蜗轮副传动过程中,测量蜗杆蜗轮之间的电阻值,利用油膜厚度与电阻值的函数关系反求出传动过程中动压油膜的厚度,实现动压油膜蜗杆蜗轮副的油膜厚度准确表征。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47634.6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18/2135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压油膜蜗杆蜗轮副主动确定方法与精密加工方法,涉及蜗杆蜗轮副设计与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考虑粗糙形貌的蜗杆蜗轮副修形齿面精确三维数字化模型;提出跨尺度的蜗杆蜗轮副啮合接触分析方法,建立考虑修形齿面宏观形貌、齿面粗糙度和波纹度的蜗杆蜗轮副三维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摩擦系数、油膜厚度、油膜压力以及摩擦力为目标,基于改进后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蜗杆蜗轮修形曲线、蜗杆齿厚分布、压力角、螺旋线升角、齿面粗糙度和波纹度;利用确定的双导程变齿厚滚刀进行蜗轮齿面的加工。本发明能够准确设计蜗杆蜗轮副,实现修形轨迹的精确控制及蜗杆蜗轮副的精密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5885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729101.8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边缘接触的齿面修形方法,通过在标准齿顶齿面的基础上从齿面法向朝轮齿内部方向均匀的去除部分材料,降低啮入或啮出时发生在齿顶或齿根处的边缘接触。本发明通过对齿面修形来避免传动副啮合时极易出现的边缘接触,防止应力集中并保证传动副的承载能力,同时降低传动副对安装误差的敏感性并降低噪声。齿面的修形既要使边缘接触发生概率很低,同时需要传动副齿面光滑过渡以保证齿面啮合时无冲击。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边缘接触的蜗杆副修形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63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93871.1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7 , F04B51/0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服役性能退化的液压泵输出流量软测量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不同工况下液压泵的转速、进出口压差、油液温度和实际流量;构建液压泵流量预测模型,液压泵流量预测模型包括神经网络和参数修正模块,神经网络对应输入层的输入参数为获得的液压泵的转速、进出口压差和油液温度,输出层为预测流量;参数修正模块基于液压泵出现服役性能退化时获得的液压泵的转速、进出口压差、油液温度和实际流量,对神经网络的最优权值矩阵和最优阈值矩阵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液压泵流量预测模型,对液压泵出现服役性能退化后输出的流量进行预测。本发明即便在液压泵出现服役性能退化后,也能对液压泵输出流量进行准确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78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15164.5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润滑性能的蜗杆蜗轮副协同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蜗轮蜗杆副模型;步骤二: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建立蜗杆蜗轮副热弹流润滑模型,得到油膜厚度和油膜压力随齿形几何参数变化的规律,以传动要求作为约束条件,确定初始齿形几何参数;基于轮齿加载接触分析结果分别确定蜗杆和蜗轮的齿面修形策略,得到修形参数对润滑性能的影响,并以蜗杆和蜗轮的强度与刚度要求作为约束条件,确定初始修形参数;基于蜗杆蜗轮运行工况,在齿面接触区域添加提升润滑性能的仿生微织构纹理,以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作为约束条件,确定初始微织构参数;步骤三建立以润滑性能为目标的蜗杆蜗轮副协同优化设计模型,求解得到最佳参数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0047634.6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7 , G06F30/28 , G06F18/2135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压油膜蜗杆蜗轮副主动确定方法与精密加工方法,涉及蜗杆蜗轮副设计与加工领域,该方法包括建立考虑粗糙形貌的蜗杆蜗轮副修形齿面精确三维数字化模型;提出跨尺度的蜗杆蜗轮副啮合接触分析方法,建立考虑修形齿面宏观形貌、齿面粗糙度和波纹度的蜗杆蜗轮副三维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摩擦系数、油膜厚度、油膜压力以及摩擦力为目标,基于改进后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佳的蜗杆蜗轮修形曲线、蜗杆齿厚分布、压力角、螺旋线升角、齿面粗糙度和波纹度;利用确定的双导程变齿厚滚刀进行蜗轮齿面的加工。本发明能够准确设计蜗杆蜗轮副,实现修形轨迹的精确控制及蜗杆蜗轮副的精密加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