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平衡气孔结构的LNG压缩机压气叶轮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8030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78228.0

    申请日:2024-03-12

    IPC分类号: F04D29/28 F04D29/66

    摘要: 本发明涉及离心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平衡气孔结构的LNG压缩机压气叶轮部件,包括叶轮叶片、叶轮轮盘前侧、轮背、叶轮轮毂进口端、叶轮轮毂中心孔和拉杆,叶轮轮毂进口端设置于叶轮叶片的进口侧,轮背具有多个第一通孔,叶轮轮毂进口端具有多个第二通孔,压气叶轮部件具有多个平衡气孔,通过轮背钻孔至拉杆与叶轮轮毂中心孔形成的空腔内,进而钻出平衡气孔,再由叶轮轮毂进口端钻孔至拉杆与叶轮轮毂中心孔形成的空腔内,由此轮背上的第一通孔的高压气体压力接近于叶轮出口的压力值,叶轮轮毂进口端的第二通孔的压力接近于叶轮进口的压力值,故气体会从第一通孔流至第二通孔,从而第一通孔的压力得以减小,使得整个轮背的压力值减小。

    一种高速永磁磁悬浮轴承电机及推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3955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27431.6

    申请日:2023-11-30

    IPC分类号: H02N15/00 G01L5/00 H02K11/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速永磁磁浮轴承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永磁磁悬浮轴承电机及推力测试方法,包括两个连接螺栓、防护罩、推力盘、推力盘螺栓、第一压力传感器、密封腔、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电机,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测得密封腔内部压力P1,带压气体通过轴颈处的迷宫密封泄露至密封腔与电机之间,保证密封腔与电机之间处于环境压力,带压气体通过推力盘处的迷宫密封泄露至防护罩侧,并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测得当地压力P2,通过推力盘两侧压力不同形成推力盘往向左的推力来测量磁悬浮推力轴承的承载力,防护罩侧压力固定为P1,最后通过压差形成轴向力进行计算,由此可在电机任意设计转速内精确测量磁悬浮推力轴承承载力大小。

    一种回流器叶片设计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088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03511.4

    申请日:2024-03-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流器叶片设计方法;给定几何参数,计算θ、α和c;当参数θ、α和c的值确定后,求得圆弧半径R:将单圆弧中型线圆心角分为N等分,则中型线可由N+1个离散数据点表示;将翼型厚度分布叠加在单圆弧中型线两侧的法线上,得到回流器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的翼型数据,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更好地匹配弯道出口气流,同时为下级叶轮入口提供沿叶高方向更加均匀的流场,提高压气机的效率。

    一种大膨胀比高效轴流涡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14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23093.9

    申请日:2023-11-30

    IPC分类号: F01D5/02 F01D5/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轴流涡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膨胀比高效轴流涡轮,包括涡轮轮毂和涡轮叶片,涡轮叶片进口叶尖轮径为Rt1Rt1,涡轮叶片出口叶尖轮径为Rt2Rt2,涡轮叶片叶顶处轴向弦长为btbt,涡轮叶片进口叶尖轮径、涡轮叶片出口叶尖轮径和涡轮叶片叶顶处轴向弦长之间的关系为(Rt2‑Rt1)/bt(Rt2‑Rt1)/bt=0~0.364,以此方式摒弃了传统的长叶片拉筋丝设计,叶片高度受限,而叶根截面增大以降低根应力,叶尖截面面积大幅度减小,中间截面面积小幅度较小以提高通流能力,优化楔形角,减小激波损失,提高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多设计为长叶片,长叶片需采用拉筋丝保证强度,但拉筋丝结构会减少涡轮通流面积,进而降低涡轮的效率,并增加轴流涡轮的装配难度的技术问题。

    一种悬臂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冷却方法和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969982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111232373.8

    申请日:2021-10-22

    摘要: 本发明涉及涡轮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臂式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机的冷却方法和结构,干气密封的主密封气从干气密封壳体上的第一气道注入,密封气为冷却气依次沿第二气道、高速轴和拆分环之间的第一间隙向壳体内部流动,一路冷却气通过挡板的排气孔排向壳体内部的排气流道,另一路冷气经过挡板和涡轮盘形成第二间隙排向壳体内部的排气流道,另外拆分环和中间壳体拆分成两个零件后,减小了各自零件上的径向温度梯度,从而减小各自零件上温度应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对涡轮机进行冷却,保证了机组强度可靠。

    一种浮动轴承性能的计算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68092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2080.4

    申请日:2023-06-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轴承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轴承性能的计算方法,简化浮动轴承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六面体网格;导入所述六面体网格,并基于数字仿真的UDF编写所述浮动轴承模型运动方程;将所述运动方程加载到数字仿真计算方法中进行动网格控制,求解所述运动方程,得到浮动轴承性能,该方法采用数字仿真方法的动网格计算方法,编写UDF程序,经编译链接后,网格的更新过程由数字仿真方法根据每个迭代步中边界的变化情况自动完成,直到收敛,能确切计算出浮动轴承的转速及油膜厚度等性能参数,可方便快捷计算不同轴向推力下的油膜厚度、润滑油温升随增压器转子转速的变化情况。

    用于LNG再液化装置主机的螺纹传扭结构及其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391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74507.4

    申请日:2022-1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LNG再液化装置主机的螺纹传扭结构及其计算方法,包括叶轮、轴和安装块;包括叶轮、轴和安装块;叶轮内侧壁具有螺纹,安装块设置于叶轮内,轴设置于叶轮远离安装块的一侧;轴包括轴体和螺纹部,轴体与叶轮接触的面为径向定位面,与径向定位面相对的面为轴向定位面,通过将轴固定后,将扭力扳手安装于安装块内对叶轮进行预紧即可完成安装,传统的连接大多采用径向过盈配合,而叶轮的密度远低于轴的密度,采用螺纹连接可将穿过叶轮的轴缩短至少2/3,因此可显著降低悬臂端的重量,提高转子临界转速,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连接方式导致传扭能力不足导致转子临界转速低问题。

    非对称有叶扩压器耦合周向安装角可变的离心压气机

    公开(公告)号:CN11800884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03447.X

    申请日:2024-03-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对称有叶扩压器耦合周向安装角可变的离心压气机,包括扩压器、旋转轴、离心叶轮、扩压器安装盘、叶片扩压器、多个扩压器叶片,扩压器的机壳与背盘相对固定,机壳外端形成蜗壳流道,离心叶轮由离心压气机的旋转轴驱动,扩压器叶片沿圆周安装的安装角βi在周向可变,由此对已有的离心压气机的结构作出改进,在保证采用有叶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高压比高效率优点的同时,拓宽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以有效降低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场的非均匀性,抑制有叶扩压器内部流动分离,改善离心压气机气动稳定性。

    一种圆弧面干气密封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03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107928.3

    申请日:2024-01-26

    IPC分类号: F16J15/34 F16J15/28 F16J15/3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圆弧面干气密封装置,包括动环座、主轴、动环、轴套压紧套、前端梳齿气密封、干气密封座、静环支撑架、支撑碳环、静环和碳环组件,动环座套设于主轴的外表壁,动环通过轴套压紧套固定至动环座的一侧,且轴套压紧套套设于主轴的外表壁,前端梳齿气密封套设于动环座的外表壁,静环支撑架嵌设于轴套压紧套与干气密封座之间,静环嵌设于静环支撑架与动环之间,支撑碳环设置于静环支撑架和干气密封座之间,碳环组件套设于轴套压紧套的外表壁。可以有效的降低动环的线速度,减小干气密封装置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延长干气密封的更换周期,进而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一种中间补气引气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68567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08621.8

    申请日:2024-01-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补气引气的双级压缩热泵系统,包括第一热泵、第二热泵和第一阀门,第一热泵通过第一阀门与第二热泵连接,第一热泵包括第一热泵蒸发器、第一热泵压缩机、第一热泵冷凝器、第二阀门和第一热泵膨胀阀,第二热泵包括第二热泵蒸发器、第二热泵压缩机、第二热泵冷凝器、第三阀门和第二热泵膨胀阀,第二热泵冷凝器与第二热泵蒸发器连接,第二热泵膨胀阀设置在第二热泵蒸发器和第二热泵冷凝器之间,以此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补气来源于循环本身,因此只适合单一热源利用情况,无法实现多热源综合利用,且所建立热泵系统双级压缩机不能独立运行,供热温度范围受限,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