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069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1210789.4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中国船舶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半潜漂浮式风机。半潜漂浮式风机的风电机组安装在塔筒顶端,塔筒的下部安装有漂浮式平台,漂浮式平台内安装有波浪能发电装置,波浪能发电装置电连接风电机组。本发明将波浪能发电装置集成在半潜漂浮式风机内,可以联合利用海上风能和波浪能发电,并耗散波浪和风载荷,有效改善漂浮式风机的运动响应和结构载荷,提高风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435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00410.7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02K16/02 , H02K1/12 , H02K1/16 , H02K1/2706 , H02K1/2753 , H02K1/276 , H02K1/2786 , H02K1/2789 , H02K1/2791 , H02K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驱式双转子潮流能永磁发电机。发电机的内转子、定子和外转子自内向外同轴套装并安装在底盘上,转轴同轴套装在内转子中心并焊接在底盘中心,内转子中沿周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用于产生磁场并减少能耗的V型聚磁式永磁体,定子中沿周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定子绕线架,每个定子绕线架中安装有用于调整气隙磁场分布的定子调制块,外转子中沿周向均匀间隔安装有若干带有表面削极结构的外转子永磁磁钢。本发明的直驱式双转子潮流能永磁发电机能够解决发电传输效率较低、发电机转矩脉动问题等,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等特点,可以满足海洋能源领域相关发电场合的性能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3565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66311.6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浙江蓝梭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 上海蓝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2B6/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通信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扩束型水下光纤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连接器本体,该连接器本体包括插头本体以及插座本体,插头本体和插座本体的连接部分采用内外螺纹和导向槽结构配合,使得插头本体和插座本体在对接时具有更加稳定的定位;所述插头本体包括:插头外壳、光纤组件、扩束型组件一、衬环、连接套、尾夹螺母、尾螺套、密封垫片、第一压环、插头螺套;所述插座本体包括:插座外壳、扩束型组件二、第二压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扩束型水下光纤连接器通过将插头本体和插座本体的连接部分设计为内外螺纹和导向槽结构配合,能够确保在水下环境中实现稳定的连接;本发明适用于水下通信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029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370314.0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 , 中船海装风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漂浮式风能‑可调距式波浪能联合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模块、可调距波浪能发电模块和漂浮式平台;风力发电模块、波浪能发电模块均安装在漂浮式平台上;可调距波浪能发电模块包括液压系统、第一液压缸、连接臂、浮子和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一端与浮子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臂的一端连接;第一液压缸的一端与连接臂的中部铰接,第一液压缸的另一端链铰接在风力发电模块的塔筒上;连接臂的另一端也铰接在风力发电模块的塔筒上。本发明将风能发电和波浪能发电相结合,充分利用海上可再生能源,并通过漂浮式平台,适用水深更大;同时通过控制波浪能发电装置能够降低平台载荷,提高集成发电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8594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446601.5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水密连接器渗漏与损坏监测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水密连接器插座、水密连接器插头和光纤光栅传感器,水密连接器插头插入到水密连接器插座中,光纤光栅传感器布置在水密连接器插座的监测孔内;方法包括:先安装水密连接器渗漏与损坏监测装置,并与光纤光栅解调仪连接,进而查看光纤光栅解调仪上检测到的光纤光栅变形传感器和光纤光栅湿度传感器的中心波长变化情况,判断水密连接器渗漏与损坏监测装置是否发生损坏和渗漏。本发明通过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水密连接器监测,实现了对水密连接器渗漏与损坏的实时、精确监测,有效克服了传统人工检查方法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333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40304.0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矢量推进全自由度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水下机器人的蓄电池组、电机驱动器和电控平台安装在干舱中,前端和尾端矢量推进机构安装在湿舱中,尾端矢量推进机构的尾端位于海水中,前端和尾端矢量推进机构配合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全自由度运动。水下机器人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获得最优控制力以进行矢量推进机构的最优控制。本发明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可以在水下全自由度高速运动,完成狭窄空间中复杂的水下作业任务;双矢量推进器配合不仅具有低噪音、高推进效率的优势,还能抵抗各自由度的强水流扰动,提高了水下工作的稳定性、控制效率与精度,充分发挥结构优势以抵抗外部扰动,具有应用范围广、鲁棒性高和灵活性高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64157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380007.X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6Q10/047 , G08G3/00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常驻式海上风电场安防系统及方法,包括:安防区域设定系统,用于读取风电场的信息,将风电场的信息与雷达信息融合,设定风电场安防区域并将安防的区域范围传递给船只风险评估系统;船只风险评估系统,用于判断周围船只的风险,根据安防区域内船只的AIS信息判断是否有入侵海上风电场的风险,如果船只存在入侵风险,则将信息传递给无人艇收放系统;无人艇收放系统,用于对无人艇进行收放和补给,使得无人艇能够常驻在海上风场内;无人艇拦截路径规划系统,用于根据所收到的风险船只AIS信息对无人艇进行路径规划,从而完成对入侵船只的拦截。利用本发明,可以全天候地对非作业船只进行拦截,阻止其航行至风电场水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807734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143225.3
申请日:2022-09-2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尾流跟踪的海上风电场场级协同控制策略,包括机舱式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尾流跟踪模块、优化器和场级控制器。首先利用机舱式激光雷达测风系统测得原始风信息,通过尾流跟踪模块进行风场反演完成环境输入风的参数评估和尾流特征参数辨识;基于海上风电场气动‑液压‑伺服‑弹性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智能优化算法求解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最优尾流中心位置,建立多维智能决策数据库LUT和优化器;利用场级协同PI控制器实现尾流重定向和智能化控制。本发明的场级协同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尾流的在线实时跟踪,动态改善尾流效应,实现海上风电场的增效降载;所述控制器具有控制效果好、执行速度快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8771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386315.5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海洋牧场灾害决策方法。方法包括:交互环境模块构建海洋牧场的虚拟牧场海域;灾害判断模块判断海洋牧场是否发生灾害,通过动作空间模块对虚拟牧场海域采取预设灾后动作输出反馈结果;决策模块输出初步决策数据;灾害判断模块判断海洋牧场灾害是否结束输出判断结果;奖励更新模块计算奖励值;修正后依次输入参数优化模块和决策模块中更新优化;重复获得训练完成的灾害判断模块和决策模块;灾害判断模块判断海洋牧场发生灾害,训练完成的决策模块输出监测决策数据,根据监测决策数据对发生灾害的海洋牧场进行决策。本发明能够提高海洋牧场灾害决策准确率和灵活性,解决风险灾害决策技术落后等问题,提升了管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10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28271.6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M13/00 , G01N3/06 , G01N3/32 , G06F30/23 ,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重构图像识别的风机叶片损伤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包括:将训练应变分布数据集输入逆有限元应变场重构算法模型,根据校准应变分布数据集使用逆有限元应变场重构参数校准方法对训练应变分布数据集校准,输出风机叶片应变场重构图像集;预处理获得预处理风机叶片应变场重构图像集;将风机叶片未损伤时的应变分布数据以及实时应变分布数据输入训练完成的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算法模型,输出当前风机叶片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实现对风机叶片损伤的快速检测。本发明方法能有效提高现有风机叶片损伤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且模型中无需用到结构材料特性和载荷信息,因此该损伤检测方法在复杂工况下具有普遍适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