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56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791292.X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庄俊 , 王德顺 , 周晨 , 李跃龙 , 余豪杰 , 吴福保 , 杨波 , 陶以彬 , 李官军 , 薛金花 , 王开毅 , 胡安平 , 朱帅 , 干璐 , 范存刚 , 陶大泉 , 宋紫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储能系统及方法,包括:多个模组单元、接口单元和开关单元;各模组单元的直流接口相互连接后接入接口单元;各模组单元的交流接口相互连接后分别接入接口单元和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系统接入电网;各模组单元的直流接口,用于接入直流负载;各模组单元的交流接口,用于接入交流负载。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配不同的功率或容量的应用需求,在节能减排、清洁替代和降本增效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705446A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10151992.2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一种移动储能电源车运行模式判别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移动储能电源车的运行数据;对所述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状态标志位和功率标志位;基于所述状态标志位和所述功率标志位得到车辆运行模式;其中,所述运行数据包括:市电开关状态、市电功率、负载开关状态、负载功率、PCS运行状态、PCS功率。本发明无需现场观察或询问作业人员,通过分析4G物联网上传的数据,即可准确判别移动储能电源车运行模式,从而提高对于在役储能系统的信息掌握情况和储能电源车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2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248975.9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扬州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扬州广源集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高邮市供电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低压台区的预装式储能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利用预装式储能系统,通过检测台区配变低压侧电压、频率、电流、相位,自动识别台区配变运行状况并提供有功和无功的支撑,主动参与电压和频率调节、临时增容、改善配网供电质量的适用于低压台区的预装式储能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储能系统并网点安装监测装置,检测并网点电压、频率、电流、相位,储能系统计算变压器有功和无功功率。本发明通过检测台区配变低压侧电压、频率、电流、相位,自动识别台区配变运行状况并提供有功和无功的支撑,主动参与电压和频率调节、临时增容、改善配网供电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8097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0915748.4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指标的配电网储能系统规划配置方法和系统,包括:获取待规划区域的配电网的网络拓扑模型和参数以及分布式电源发电功率、负荷用电功率数据,搭建配电网仿真模型;对所述配电网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并基于配电网仿真结果选择配电网中需要进行储能配置的薄弱点作为待选节点;将待选节点和其他输入数据输入储能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实际进行储能配置的节点及各节点储能的额定功率和额定容量;本发明利用储能电压调节的特性,选择配电网中的薄弱点进行储能配置,并以配电网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储能系统进行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储能系统的性能提高配电网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14060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43508.4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M7/5387 , H02M1/0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压源型变流器运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储能变流器的控制器参数设计方法,旨在解决难以实现储能变流器的双环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设计的技术问题。该方案通过建立控制参数为轴系的二维和三维坐标系,采用图解的方式进行性能指标分析,进而达到定量分析性能指标与参数变化关系的目的,可以适用于电压源型变流器应用场合,完成控制器参数多目标可视化设计,揭示系统时域和频域性能指标与控制器参数的变化关系,实现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系统全部参数集合的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3112114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208496.1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电站在线评估方法和装置,获取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组以及所述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各自的运行参量;基于所述运行参量,利用预先构建的储能电站在线评估指标体系确定储能电站、所述储能系统和所述电池组的评估维度和所述评估维度对应的评估指标;基于储能电站、储能系统和所述电池组的评估维度和评估维度对应的评估指标对所述储能电站进行在线评估。本申请考虑了一致性水平、能效水平和充放电水平,提高了储能电站在线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能够实现储能电站及时且准确的维护,不仅提高了储能电站的运维检修效率,还提高储能电站的运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9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70678.7
申请日:2021-01-19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调压方法。该配电网调压方法包括:根据日前预测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以及负荷信息计算潮流信息,并根据潮流信息对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分接头以及可投切电容器组的投切组数进行调节以对配电网的电压进行初步调节;根据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线路设备参数,计算配电网的无功电压灵敏度;根据配电网的无功电压灵敏度和储能电站的无功可用裕度选择可参与调压的储能电站;根据选择的可参与调压的储能电站以及日内配电网的实际电压越限信息,对配电网的电压进行精细调节。通过将传统的调压设备和储能电站之间的协调配合,分别给配电网进行初步调压和精细调压,实现配电网电压的平滑连续调节,从而改善配电网的电压越限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651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1608834.2
申请日:2020-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网电压不对称跌落故障下储能变流器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获取的电网电压d轴正序分量与储能变流器d轴电压额定值确定电网电压跌落深度;基于电网电压跌落深度和储能变流器d轴电流额定值确定储能变流器的正序电流给定值;基于电网电压跌落深度和获取的电网电压d轴负序分量确定储能变流器的负序无功电流给定值;分别基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正序电流给定值和负序无功电流给定值对储能变流器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储能变流器的输出为电网进行正序无功电流补偿以及负序无功电流补偿的补偿,从而防止电网电压发生三相不平衡跌落故障情况时正常相电压过补偿而故障相电压补偿不足的现象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221957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710505940.X
申请日:2017-06-26
Applicant: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李正曦 , 贾枬 , 张节潭 , 李春来 , 陶以彬 , 杨立滨 , 李官军 , 宋锐 , 杨波 , 杨军 , 周晨 , 赵世昌 , 华光辉 , 孟可风 , 汪春 , 王轩 , 余豪杰 , 杨嘉 , 胡安平 , 王学斌 , 冯鑫振 , 刘欢 , 曹远志 , 崔红芬 , 庄俊 , 鄢盛驰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储并网接口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光储并网接口系统控制方法,有功‑频率控制运用下垂控制和同步发电机机械模型控制,无功‑电压控制采用下垂控制以及同步发电机电磁特性控制,使得光储并网接口系统具有类似于同步发电机的外特性,具有一定抑制电网故障的能力,并能够减少对电网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224270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10638344.8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火、储和直流系统的协调调度方法和系统,所述协调调度方法包括:根据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风电出力确定储能系统的最优充放电功率;根据特高压直流额定输送功率确定特高压直流实际输送功率,并利用所述特高压直流实际输送功率确定所述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火电最优出力;控制所述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功率为所述最优充放电功率,控制所述风火打捆外送系统的火电出力为所述火电最优出力。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充分利用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和功率响应优势,将储能系统纳入可调度的调峰资源,保证了风、火、储联合系统外送出力的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直流输电通道利用率和受端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