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1639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84015.7

    申请日:2016-03-28

    Inventor: 刘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203 A61K9/00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该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大鼠饲养及合笼;(2)挑选怀孕雌鼠,随机分笼饲养;(3)于孕8-13.5天,按30-60㎎/㎏体重的维甲酸剂量,对孕雌鼠进行皮下注射;(4)常规饲养至孕20天,将孕鼠脱颈处死,将胚胎自蜕膜上取下,即得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该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复制、可重复性强,成功率高、相对于转基因或基因敲除制备的先天性小耳畸形动物模型更贴近于疾病发生的自然过程。

    一种小型机载云滴采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9232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387203.1

    申请日:2012-10-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机载云滴采样系统,包括按照采样气流的方向依次连接的气体压缩泵(15)、干燥器(16)、过滤器(17)、质量流量控制仪(18)、小型机载云滴采样装置(19)、分流装置(20)、采样膜(21)、干燥器(22)、过滤器(23)、质量流量控制仪(24)和抽气泵(25);所述的小型机载云滴采样装置包括进气腔和收集腔,所述的收集腔设置在进气腔内部;所述进气腔的前端与收集腔的采样端的外边缘相连,所述进气腔的尾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收集腔包括依次相连的管形采样端、预热腔体和管形捕获端,所述管形采样端的管壁上贯通设置有微孔。本发明所述的采样系统能够用来专门采集大粒径的气溶胶颗粒或云滴。

    一种小型机载反推流云滴采样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9233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210387209.9

    申请日:2012-10-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机载反推流云滴采样装置,包括进气腔和收集腔,所述的收集腔设置在进气腔内部;所述进气腔的前端与收集腔的采样端的外边缘相连,所述进气腔的尾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收集腔包括依次相连的管形采样端、预热腔体和管形捕获端,所述管形采样端的管壁上贯通设置有微孔,在预热腔体的外壁上环绕设置有加热装置,在预热腔体的尾部设置有抽气管。本发明所述的采样装置能够用来专门采集大粒径的气溶胶颗粒或云滴。本发明用途广泛,投资少,运用便捷,具有实践意义,提高了航空采样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一种小型机载云滴采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79232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87203.1

    申请日:2012-10-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机载云滴采样系统,包括按照采样气流的方向依次连接的气体压缩泵(15)、干燥器(16)、过滤器(17)、质量流量控制仪(18)、小型机载云滴采样装置(19)、分流装置(20)、采样膜(21)、干燥器(22)、过滤器(23)、质量流量控制仪(24)和抽气泵(25);所述的小型机载云滴采样装置包括进气腔和收集腔,所述的收集腔设置在进气腔内部;所述进气腔的前端与收集腔的采样端的外边缘相连,所述进气腔的尾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收集腔包括依次相连的管形采样端、预热腔体和管形捕获端,所述管形采样端的管壁上贯通设置有微孔。本发明所述的采样系统能够用来专门采集大粒径的气溶胶颗粒或云滴。

    一种3,4-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504262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38643.3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3,4-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3,4-二苯基环戊二烯酮作为一个基团通过Diels-Alder反应接枝到线性聚硅氧烷长链上,制得3,4-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其结构通式如下:其中m∶n∶p=80∶(16~18)∶(2~4),m、n均为正整数,平均分子量为80000~100000。该种3,4-二苯基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由于侧链芳烃高度集中,可以产生富电子的离域大π键,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及色谱分离选择性,适合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对于苯类取代物、稠环芳烃等环境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分离选择性。

    一种实时测量金刚石单晶生长的动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5960B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0810140396.4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硬材料应用领域,是一种实时测量金刚石单晶生长的动态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采用声发射无损检测技术,以金刚石单晶在高温高压合成条件下生长过程的原位反应所产生的声发射源信号作为检测对象,进行实时动态检测。本发明可以将金刚石单晶在高温高压下生长时原位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声发射源信号进行直接、真实、有效地采集、识别、记录和分析,所测量得到的声发射信号计数率随合成时间的变化曲线直接反映了金刚石单晶生长时原位反应过程的实时动态变化规律,为研究人造金刚石单晶的生长机理提供了在高温高压下直接获得的实验数据和客观依据。

    一种医疗影像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方法及医疗影像分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6488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0499.4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医疗影像特征提取模型训练方法及医疗影像分类方法,包括:将医疗影像输入医疗影像特征提取模型,得到粗粒度影像特征和细粒度影像特征;将医学报告输入医学报告特征提取模型,得到报告粗粒度特征和报告细粒度特征;将细粒度影像特征和报告细粒度特征进行交叉注意力计算,得到跨模态融合特征;基于粗粒度影像特征和报告粗粒度特征,计算粗粒度跨模态对齐损失;基于细粒度影像特征和跨模态融合特征,计算细粒度跨模态对齐损失;以损失的加权和最小为目标,对医疗影像特征提取模型和入医学报告特征提取模型进行训练。使医疗影像特征提取模型提取的影像特征更为精准。

    一种基于GPU加速的车铣复合加工表面形貌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7370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796212.9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GPU加速的车铣复合加工表面形貌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模型预处理:包括获取刀具和工件stl模型数据,设定表面形貌分析区域,将模型信息统一在程序中的世界坐标系下;(2)在GPU内计算工件Tri‑dexel模型;(3)导入加工数控代码并转译,计算出刀位点传入GPU;(4)在GPU内根据刀位点计算刀具扫掠体,建立并更新刀具Tri‑dexel模型,与工件模型进行布尔运算,逐步更新工件Tri‑dexel模型;(5)将工件Tri‑dexel模型传回CPU,对工件表面进行分析和可视化。该方法提高了几何仿真的精度和计算效率,能够对于多种类型的车铣复合加工表面形貌进行仿真和分析,实现了对于任意车铣复合加工下条件表面形貌的快捷预测。

    一种基于容器微服务的隧道病害对策获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7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69841.0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容器微服务的隧道病害对策获取方法及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步骤:获取隧道运营期间的环境监测信息、隧道巡检工作获取的衬砌病害图像及描述信息;对于处在开挖段的隧道,对接并获取掘进过程的机器信息;数据存储步骤:存储数据采集获取的数据,存储隧道原始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结果,并对上述数据归类整理;图像识别步骤:对存储的隧道衬砌病害图像数据,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病害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图像中的病害规模、病害类型、病害形态,并将该结果进行存储;病害对策决策步骤:将隧道病害对策知识以决策树形式或专家系统构建隧道病害决策方案,获取存储的图像识别结果和隧道描述信息后,将获取的信息与决策树或专家系统内的条件对照,获取对应的病害对策。

    基于轻量化设计和特征融合的心房颤动检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1679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96173.5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速度、提高了检测的实时性。本发明涉及心房颤动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轻量化设计和特征融合的心房颤动检测系统,其中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其被配置为:获取待检测的心电信号;检测模块,其被配置为:将待检测的心电信号,输入到训练后的心房颤动检测模型中,输出心房颤动检测结果;其中,训练后的心房颤动检测模型,包括:并列的主路径和辅助路径;其中,主路径和辅助路径均用于实现心电信号中的特征提取;交叉引导机制模块用于实现特征的信息交互;注意力融合机制模块用于实现(56)对比文件朱宇.基于多光谱信息融合的行人检测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2,全文.谢胜龙;张为民;鲁玉军;张文欣;朱俊江;任国营.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房颤智能诊断方法研究.计量学报.2020,(第05期),全文.姚易;廖晓阳;李志超.计算机辅助诊断模型助力基层医疗机构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国全科医学.2020,(第02期),全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