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98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98682.X
申请日:2025-02-24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41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4 , G06N3/09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云协同的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设备缺陷识别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数据采集装置实时采集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将监测数据发送给监测区域内的边缘计算网关;边缘计算网关接收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并上传至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接收预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采用多模态缺陷识别模型对接收的数据进行电力设备缺陷识别,得到实时缺陷识别结果,采用检修策略生成模型对实时缺陷识别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实时检修策略,将实时检修策略发送至边缘计算网关。该方法采用边云协同机制,及时、高效地对电力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电力设备缺陷识别,并对缺陷识别结果分析得到对应检修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89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558344.4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4N19/124 , H04N19/154 , H04N19/85 , G06V10/764 , G06T9/00 , G06N3/0455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设备图像的深度压缩和重建方法、设备和介质,通过在电力设备图像压缩质量阈值范围内,对目标压缩图像数据进行压缩操作,生成压缩文件,将压缩文件进行传输,将接收端得到的压缩文件,生成重建后的电力设备图像。基于云边协同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结合,实现了图像的实时压缩和高质量重建,减少了巡检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升了整体巡检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能耗,通过改进的压缩模型对电力设备图像的关键区域进行细节补充,能够在接收端完成对电力设备图像的高质量重建,保留数据集的原始特征,通过端到端的优化,使得整个图像压缩和重建过程更加稳定可靠,增强了整个电力巡检系统的鲁棒性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41641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510012907.8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园区气体监测的监测布点方法、设备和介质,涉及碳监测技术领域,基于DT三角网格划分进行三角网格划分,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差别,通过DT三角网格划分方法进行针对监测区域布点的设置,通过在每个网格内选择至少一个监测点进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可以在不同状态主导风向的不同区域范围内进行布点的设置,能够用最少的二氧化碳气体监测点获得最佳监测结果,提高最终数据结果的准确度与可信度,解决当前工业园区监测覆盖范围不广泛、装置成本高、提高碳监测装置布点位置影响碳地面监测技术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996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54127.0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V20/52 , G06V10/80 , G06V10/26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V4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识别领域,公开了一种作业人员跨镜头跟踪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获取作业人员的描述文本以及各镜头作业现场图像;根据作业人员的描述文本以及各镜头作业现场图像,通过预训练的作业人员跨镜头跟踪模型,得到各镜头作业现场图像的作业人员跟踪结果,其中,作业人员跨镜头跟踪模型包括文本特征提取模块、图像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以及预测模块。针对现有的人员跨镜头识别及跟踪技术没有特定针对作业人员穿着相似或相同的情形的设计,导致并不能准确识别的问题,本发明识别方法从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两个方面入手以提取到更有判别力的特征,能够在作业人员穿着统一的情形下,准确完成作业人员跨镜头跟踪及跟踪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153475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0943241.4
申请日:2022-08-08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串联换流器型混合直流线路故障后多MMC并联环流抑制方法,包括:在直流线路故障后的移相期间将LCC‑MMC串联混合型直流输电系统的逆变侧的三个并联的换流器MMC1、换流器MMC2、换流器MMC3由主从控制方式切换为换流器MMC1采用定直流电流控制,换流器MMC2、换流器MMC3采用下垂控制,并将换流器MMC2、换流器MMC3的直流电流指令值设置为稳态时直流电流指令值的一半;当故障修复后,经过固定的去游离时间t再将换流器MMC1、换流器MMC2、换流器MMC3切换回主从控制方式。本发明可以在恢复过程中很好地控制每个MMC的直流电流以确保系统的快速稳定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8681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353921.6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18 , G06N3/0442 , H02J3/01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参数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参数优化领域,方法包括:随机生成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电流内环控制器的多组控制参数;采用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构建超调量与电网的短路比、控制参数之间的第一函数映射,响应时间与电网的短路比、控制参数之间的第二函数映射,以及稳定裕度与电网的等效电感、控制参数之间的第三函数映射;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多组控制参数进行随机选择,将随机选择结果和电网当前时刻的短路比分别输入第一函数映射、第二函数映射,随机选择结果和电网当前时刻的等效电感将第三函数映射,直至稳定裕度差值、超调量和响应时间达到最小值时,输出最优控制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1882121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73642.3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条件过滤梯度更新机制的联邦学习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可信机构向参与方分配条件阈值,将公钥对、同态哈希函数发送给参与方,将私钥对、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的同态密码系统的素数分配给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向参与方下发初始化全局模型;参与方在全局模型上训练,利用基于条件过滤梯度更新机制得到局部模型;参与方利用公钥对将局部模型的参数加密后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按照预设聚合规则对上传的局部模型聚合,并使用私钥对将聚合结果解密后生成平均模型,向参与方下发平均后的全局模型。本发明采用基于条件过滤梯度更新机制选择最准确和最重要的梯度更新,减小了通信开销、改善了梯度更新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208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89022.4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321 , G06F18/214 , G06N20/00 , G06Q50/06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服务端自适应参数聚合方法及系统,为电网输电线路缺陷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对K个客户端进行联合训练,每个客户端加载本地数据集,进入等待初始化全局模型状态;向每个客户端下发全局模型,客户端进行加载并作为自身的初始训练本地模型参数;根据指定的训练轮次进行训练,若达到指定轮次,本次联合训练任务就结束,否则,每个客户端使用本地数据集进行训练,待K个客户端均训练完成;将计算得到的分层模型差异作为自适应聚合算法的伪梯度,并生成和存储二阶段全局模型。本发明对联合均值算法与自适应聚合算法进行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更好地处理缺陷检测任务,减少误检和漏检,解决了数据不均衡、训练效率和模型泛化能力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6152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51767.1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7 , G06Q50/06 , G06F18/24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8/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力发电站电碳因子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申请属于二氧化碳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通过对水力发电站产生二氧化碳的机理进行分析,综合从装机容量、大坝类型、发电机组类型、占地面积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电碳因子的影响,从而构建了相应的电碳因子预测模型,得到年总电碳因子预测值,所需原始数据易收集,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同时还根据碳卫星实测数据,对该预测值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提高碳核算的准确性,为水力发电站温室气体核算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801757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76230.7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提供惯性和阻尼支撑的柔性直流附加方法、系统及介质;涉及电力系统稳定与控制技术领域;构建不引入频率微分项的送端电网惯性和阻尼支撑附加控制,无需通信链路和不引入频率微分项的受端电网惯性和阻尼支撑附加控制;送端电网惯性和阻尼支撑附加控制采用本侧送端电网频率作为送端惯性和阻尼支撑附加功率计算的输入信号,在不增加通信设备和不引用频率微分项的前提下,让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备模拟同步发电机惯性响应和阻尼特性的能力,增强异步互联的送端电网和受端电网的频率相互支撑调节的能力,提高异步互联电网的频率稳定性;为柔性直流异步互联电网的惯性和阻尼相互主动支撑的控制方法的设计和优化运行提供有效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