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269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24411.2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铺周期垫层减振道床,包括周期复合道床板及设置在其下方的混凝土基底,所述周期复合道床板与所述混凝土基底之间通过限位结构限位,防止发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周期复合道床板由混凝土板与周期垫层从上至下交替排列固结而成,且混凝土板与周期垫层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合,形成垫层满铺形式的一维散射型或局域共振型周期结构;每一混凝土板和其下方相邻的周期垫层构成一个基本单元,所述基本单元沿竖直方向的周期重复数不少于2。本发明的减振道床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弹性波禁带,能有效控制竖直方向振动传播,通过改变结构尺寸与材料组成能够主动调节禁带范围,可调节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2580210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533103.6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01B19/00 , E01B1/00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维周期垫层减振道床能带结构简化计算与隔振频段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一维无限周期结构以及道床沿线路方向无限延申的假定条件下,从连续状态参数的波动方程入手,结合截面连续条件得出单个周期的传递矩阵,通过引入周期边界条件即可得到能带结构曲线的解析解,根据禁带分布范围可以确定隔振频段。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可以获得禁带与隔振频段随几何和材料参数变化规律,实现禁带和隔振频段的主动调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一维周期垫层减振道床能带结构计算与隔振频段设计方法,为周期减振道床的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该方法计算量小,理论依据明确,使用方便,计算结果完全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具有广泛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9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03848.4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插折角导声通廊式超结构及低频吸声装置,所述超结构包括外壳和内插折角板,外壳为长方体形,其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面向声源一侧的长边中部形成开口,构成透声缝;内插折角板在矩形内左右各设置一块,内插折角板为至少向内侧垂直弯折一次形成的薄板结构,两块内插折角板起始端各与透声缝一个边缘采用不漏声方式固接,两块内插折角板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各自一侧的外壳内部;每块内插折角板内壁与外壳内壁围成的空腔构成空气腔;两块内插折角板之间及每块内插折角板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均形成空腔,所述空腔构成导声通廓,用于将从透声缝入射的声波引导至空气腔。所述低频吸声装置降噪性好、厚度小、节约安装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9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8397.2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上海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电装置的轨道交通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及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压电振子发电结构,安装在钢轨或道床等轨道位置,当列车通过时,轮轨激励产生的振动能量传递至发电结构,使发电结构因振动产生电能;压电材料将机械能转化为小电流、高阻抗的电能,通过在压电元件与负载之间增加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压电陶瓷在受到机械应力时产生瞬时电荷,稳压电路进行稳压和恒流处理;经过整流及稳压处理后的电能通过存储电路存储在蓄能元件中,便于用电器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方便安装和使用,电路简单易懂,操作性强,能够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是理想的轨道交通振动能量回收及转换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391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50278.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
Inventor: 姜博龙 , 胡叙洪 , 赵斗 , 李爱东 , 张舵 , 王然 , 杨涛 , 刘嘉一 , 周生喜 , 胡文林 , 陈江雪 , 谭新宇 , 王少林 , 刘冀钊 , 齐春雨 , 何宾 , 宋哲男 , 谭大正 , 刘志雄
IPC: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刚度结构,包括振子、一对弹性梁、滑杆、两对连杆、压电片、一对滑块和框架,所述振子是卧式中空柱状结构;滑杆的两端水平固定在振子两侧内壁的中部;一对滑块滑动地套装在滑杆上;一对弹性梁对称设置在滑杆的上下两侧并位于一对滑块之间,每个弹性梁的两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滑块上;两个压电片中的一个粘贴在滑杆上侧弹性梁的上表面中部,另一个粘贴在滑杆下侧弹性梁的下表面中部;连杆对称设置有两对,分别安装在框架内的左右两侧;每个连杆的一端与框架铰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滑块的同侧铰接。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结构的隔振与俘能一体化装置和浮置板轨道。本发明的装置体积小、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适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1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38835.4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E01F8/00 ,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屏障的声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属于应用于铁路系统的声屏障的声学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高速铁路的泄压型声屏障的声学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应用于高速铁路的泄压型声屏障的声学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通风泄压型声屏障的几何参数和结构特征;S2,根据公式计算得到不同通风孔道的间距、吸声材料流阻率条件下通风泄压型声屏障的计权隔声量;S3,确定三种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该方法提出的不同条件下通风泄压型声屏障计权隔声量计算公式,避免了大型建模分析和大规模试验,适用于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工程适用性更强,适用面更广,有利于开展声屏障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828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13674.3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结构噪声控制的车辆段上盖建筑减振设计方法,其步骤包括:S1、确定上盖建筑噪声设计的目标值;S2、开展盖上盖下振动传播路径测试与振动特性分析;S3、开展轨道‑土体‑建筑整体振动仿真与建筑室内二次噪声预测;S4、根据噪声预测值与控制目标值差距,依据降噪频率匹配进行减振指标分解;S5、设计减振措施,判定减振设计合理性并优化参数。本发明以二次结构噪声控制为目的,开展频率匹配的减振措施正向设计与优化,使减振措施能在合理的控制频率范围发挥效果,有效提高减振措施使用的合理性,避免了减振措施使用不当导致的欠减振或过渡减振,也能有效降低居民噪声投诉,降低后续解决噪声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61466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09111.9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F16F15/067 , F16F15/073 , F16F15/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主动控制的准零刚度支柱支撑的六自由度隔振平台,包括平台底板、承载平台和至少两个减振机构组,每个减振机构组均包括两个减振机构,每个减振机构均包括电机安装座、准零刚度装置和连杆,电机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平台底板上,准零刚度装置的下端与电机安装座固定连接,准零刚度装置的上端与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杆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杆包括至少两段杆体,相邻的两个杆体的端部通过柔性铰链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准零刚度技术和主动控制所具有的优势使隔振系统在整个频段上都具有优秀的隔振效果,同时能使得隔振物体所受的外界激励可以是多方向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049269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834365.X
申请日:2020-08-19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频带式吸声复合结构,由左侧板、右侧板、中立板、第一蜗壳板、第二蜗壳板、底板、第一低频吸声材料块、第二低频吸声材料块、中高频吸声板、第一封板、第二封板、第一低频声衍射陷阱、第二低频声衍射陷阱组成。所述结构拥有两个吸声优势频带不同的吸声面,分别用于吸收低频声波和中高频声波,组合后获得全频带吸声效果。该吸声复合结构相对于传统的空间吸声体具有更低的吸声频率下限、更薄的整体尺寸,节省安装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575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05278.3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轨道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列车振声复合特征的轨道交通钢轨波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列车振动、噪声及关联信号采集与处理;振动、噪声信号增强、融合;振动、噪声复合数据与波磨关系映射和样本集建立;振动、噪声复合样本集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计与训练;钢轨波磨状态识别。本发明基于振声融合数据,使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对振动融合数据的样本集进行自适应特征提取。同时采用随机搜索法确定最优参数,缩短样本训练与识别时间,满足钢轨波磨检测、监测精度和时效性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