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铺周期垫层减振道床

    公开(公告)号:CN1126269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24411.2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满铺周期垫层减振道床,包括周期复合道床板及设置在其下方的混凝土基底,所述周期复合道床板与所述混凝土基底之间通过限位结构限位,防止发生相对位移,其中,所述周期复合道床板由混凝土板与周期垫层从上至下交替排列固结而成,且混凝土板与周期垫层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完全重合,形成垫层满铺形式的一维散射型或局域共振型周期结构;每一混凝土板和其下方相邻的周期垫层构成一个基本单元,所述基本单元沿竖直方向的周期重复数不少于2。本发明的减振道床在竖直方向上形成弹性波禁带,能有效控制竖直方向振动传播,通过改变结构尺寸与材料组成能够主动调节禁带范围,可调节性强。

    一种内插折角导声通廊式超结构及其制成的低频吸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549922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03848.4

    申请日:2020-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插折角导声通廊式超结构及低频吸声装置,所述超结构包括外壳和内插折角板,外壳为长方体形,其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面向声源一侧的长边中部形成开口,构成透声缝;内插折角板在矩形内左右各设置一块,内插折角板为至少向内侧垂直弯折一次形成的薄板结构,两块内插折角板起始端各与透声缝一个边缘采用不漏声方式固接,两块内插折角板另一端分别延伸至各自一侧的外壳内部;每块内插折角板内壁与外壳内壁围成的空腔构成空气腔;两块内插折角板之间及每块内插折角板外壁与外壳内壁之间均形成空腔,所述空腔构成导声通廓,用于将从透声缝入射的声波引导至空气腔。所述低频吸声装置降噪性好、厚度小、节约安装空间。

    一种基于压电装置的轨道交通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6291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18397.2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压电装置的轨道交通振动能量回收装置及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压电振子发电结构,安装在钢轨或道床等轨道位置,当列车通过时,轮轨激励产生的振动能量传递至发电结构,使发电结构因振动产生电能;压电材料将机械能转化为小电流、高阻抗的电能,通过在压电元件与负载之间增加整流电路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压电陶瓷在受到机械应力时产生瞬时电荷,稳压电路进行稳压和恒流处理;经过整流及稳压处理后的电能通过存储电路存储在蓄能元件中,便于用电器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方便安装和使用,电路简单易懂,操作性强,能够实现高效的电能转换,是理想的轨道交通振动能量回收及转换装置。

    一种基于二次结构噪声控制的车辆段上盖建筑减振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8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13674.3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次结构噪声控制的车辆段上盖建筑减振设计方法,其步骤包括:S1、确定上盖建筑噪声设计的目标值;S2、开展盖上盖下振动传播路径测试与振动特性分析;S3、开展轨道‑土体‑建筑整体振动仿真与建筑室内二次噪声预测;S4、根据噪声预测值与控制目标值差距,依据降噪频率匹配进行减振指标分解;S5、设计减振措施,判定减振设计合理性并优化参数。本发明以二次结构噪声控制为目的,开展频率匹配的减振措施正向设计与优化,使减振措施能在合理的控制频率范围发挥效果,有效提高减振措施使用的合理性,避免了减振措施使用不当导致的欠减振或过渡减振,也能有效降低居民噪声投诉,降低后续解决噪声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基于主动控制的准零刚度支柱支撑的六自由度隔振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61466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409111.9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程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主动控制的准零刚度支柱支撑的六自由度隔振平台,包括平台底板、承载平台和至少两个减振机构组,每个减振机构组均包括两个减振机构,每个减振机构均包括电机安装座、准零刚度装置和连杆,电机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平台底板上,准零刚度装置的下端与电机安装座固定连接,准零刚度装置的上端与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杆的上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件,连杆包括至少两段杆体,相邻的两个杆体的端部通过柔性铰链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不仅充分利用准零刚度技术和主动控制所具有的优势使隔振系统在整个频段上都具有优秀的隔振效果,同时能使得隔振物体所受的外界激励可以是多方向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