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7330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109126.2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共享储能的配电网协同运行控制方法和系统,涉及智能电网技术领域。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用电用户的用电数据、发电用户的发电数据和共享储能电站的运行数据;根据用电用户的用电数据、发电用户的发电数据和共享储能电站的运行数据,向用电用户推送供电的发电用户,向发电用户提供共享储能服务,向用电用户提供共享供能服务。该方法和系统结合共享经济思维,将用电用户和发电用户相连,按照不同用电用户的用电需求,向用电用户推送至少一家供电的发电用户和提供共享供能服务,使用电用户能够随时按需选用发电用户,降低用电成本,同时,向发电用户提供共享储能服务,尽量避免了发电用户的弃电量,提高了发电用户的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200166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042967.4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宣城供电公司 , 安徽南瑞继远电网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频率跟踪的含新能源变电站备自投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监测主线路断路器跳闸信号,出现跳闸信号,获取母线电压U。如果母线电压U
-
公开(公告)号:CN1197406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65936.3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IPC: G06Q10/04 , G06N3/006 , G06N3/0464 , G06N3/0985 , G06Q50/06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能耗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能耗预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空调能耗影响相关数据,对空调能耗影响相关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空调能耗影响相关数据,对处理后的空调能耗影响相关数据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和测试集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基于改进哈里斯鹰算法的Transformer模型内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到训练后的基于改进哈里斯鹰算法的Transformer模型;获取待评估空调能耗数据,将待评估空调能耗数据输入至训练后的基于改进哈里斯鹰算法的Transformer模型内,输出得到中央空调能耗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7927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110685005.2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IPC: B62D57/0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作业攀爬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自适应式角钢夹持组件。本发明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布置抵压部以及夹持部;夹持部处爪杆包括后杆体和前杆体;摆动导向套上贴附式的固定有限位弹片,限位弹片的首端伸出摆动导向套且沿摆动导向套径向向爪杆处弯折,直至抵紧在爪杆外壁处;前杆体的尾端对应限位弹片的弯折端而凹设有缺口,在铅垂轴露出摆动导向套的筒腔外时,该弯折端能在限位弹片弹性力作用下卡入缺口内,此时前杆体和后杆体之间角度大于180°。本发明具备更高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进一步确保实现其沿电力角钢塔的攀爬过程中的力封闭效果和形状封闭效果的同时,体积更为小巧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3488995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110725157.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储能成本的共享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基于光伏发电、用户负荷、电网接口和集中式共享储能构建用户侧能量系统运行模型;基于所述用户侧能量系统运行模型构建用户侧收益‑成本的分式结构目标函数模型;基于所述用户侧收益‑成本的分式结构目标函数模型确定最优的共享储能的额定容量和额定成本;其中,所述用户侧收益‑成本的分式结构目标函数模型是通过构建分子为共享储能的运行收益,分母为共享储能的投资成本的比例模型形成的。本发明通过考虑储能成本确定共享储能容量配置,有助于对共享储能的高效率利用,实现共享储能的充分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3956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17123.6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配电网负荷监测装置,涉及负荷监测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电器元件,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部,所述安装盒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双金属片、导热杆、第一导电头、第二导电头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根据着火点附近温度高于周围温度,控制着火点附近的电磁阀开启,便于根据着火点位置打开该处一定范围内的喷头进行灭火,进行精准灭火,避免同时开启所有喷头进行灭火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且能够在喷洒灭火材料时带动喷头往复移动,便于扩大喷洒灭火范围,进一步提高灭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785470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1537715.1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全氟异丁腈杂质吸附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由1,10‑邻菲啰啉、苯甲酸钠、硫酸铜反应而成,分子式为C26H18Cu1N2O4,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Fdd2,晶胞参数:α=90°、β=108.502(2)°、γ=90°、晶胞体积为本发明中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以及以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前驱体制备的吸附剂具有复杂可控的孔道结构和较强的电荷吸附能力,对全氟异丁腈气体杂质吸附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是预处理C4F7N混合气体的较佳选择。
-
公开(公告)号:CN11342112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26697.0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共享储能的点对点电能交易市场设计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构建点对点电能交易市场中每个能量销售者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和每个能量购买者的成本最小化模型;其中,点对点电能交易市场是由分布式能源拥有者作为能量销售者,各个小区、居民楼,或者是大型商场作为能量购买者以及电网组成的交易市场;基于每个能量销售者的利润最大化模型和每个能量购买者的成本最小化模型构建点对点电能交易市场的能量均衡模型;基于能量均衡模型确定电能交易市场中每个能量销售者的销售电量以及每个能量购买者的购买电量。本发明通过实现市场均衡达到市场中能量销售者的利润最大化,能量购买者的成本最小化,实现能量的充分利用、减少电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090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46072.3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央空调聚合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涉及中央空调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中央空调历史运行数据,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SH法对中央空调历史运行数据进行随机均匀地抽取样本,得到中央空调样本数据,其中,所述中央空调历史运行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和用电量;将中央空调样本数据输入至预先建立的THBA‑Bi‑LSTM模型内,输出得到中央空调聚合负荷预测结果,其中,所述预先建立的THBA‑Bi‑LSTM模型通过利用THBA算法优化Bi‑LSTM的参数后得到;可以更加高效地对中央空调系统的可调节负荷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节能、稳定运行和优化资源利用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557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39164.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阜阳供电公司
IPC: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8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调节负荷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可调节负荷能力评估领域;一种可调节负荷能力评估方法包括:采集电网负荷和环境数据,并负荷和环境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MS‑Inception‑LSTM模型,包括:Inception模块、MHA模块、SE模块、AFF特征融合模块、LSTM模块以及全连接层;Inception模块对负荷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分别输入MHA模块和SE模块,输出的特征由AFF特征融合模块融合,LSTM模块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建模,环境数据与LSTM生成的负荷数据时序特征在全连接层进行融合,共同作用于最终的负荷调节能力预测结果;模型经训练后进行负荷能力预测;该方法既能捕捉负荷调节能力中的局部和全局特征,又能有效处理时序关系,适合用于复杂的负荷调节能力评估任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