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78121B
公开(公告)日:2010-10-13
申请号:CN200710197133.2
申请日:2002-09-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49 , F16H61/66272 , F16H2059/465 , Y10T477/6237 , Y10T477/624 , Y10T477/69367 , Y10T477/6939 , Y10T477/755 , Y10T477/816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无级变速器的打滑检测系统和打滑检测方法,该无级变速器能够连续地改变输入部件的转速与输出部件的转速之间的传动比。该打滑检测系统包括:比较器,该比较器将由输入转速和输出转速的测量值计算出的实际传动比和目标传动比之间的差值与预定参考值做比较;以及打滑判断装置,用于当该差值超过参考值的次数在预定时间长度内至少达到预定的次数时,判定无级变速器中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01178121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97133.2
申请日:2002-09-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6649 , F16H61/66272 , F16H2059/465 , Y10T477/6237 , Y10T477/624 , Y10T477/69367 , Y10T477/6939 , Y10T477/755 , Y10T477/816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无级变速器的打滑检测系统,该无级变速器能够连续地改变输入部件的转速与输出部件的转速之间的传动比。该打滑检测系统根据输入转速的多个测量值和输出转速的多个测量值来计算关于输入转速与输出转速的相关系数,并根据计算出的相关系数来判断无级变速器中的转矩传递部件是否打滑。
-
公开(公告)号:CN1133943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110244685.4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口裕之
IPC: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固体电池。提供热稳定性高且电阻低的锂固体电池。锂固体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正极、负极和固体电解质层,该正极具有含有氧化物系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层,该负极具有含有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该固体电解质层配置在该正极层和该负极层之间且含有固体电解质,至少上述负极层和上述固体电解质层中的任一者含有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上述负极层包含选自磷酸酯、膦酸酯、次膦酸酯、亚磷酸酯和磷酸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磷系酯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2425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010656230.9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抑制了例如Li离子等金属离子插入时的膨胀的活性物质。通过提供一种活性物质来解决上述课题,该活性物质具有硅包合物型晶相,且包含Na元素、Si元素和M元素,所述M元素是离子半径比Si元素大的金属元素,所述M元素相对于所述Si元素与所述M元素的合计的比例为0.1原子%以上且5原子%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05360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0031397.3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混合动力车辆包括:第1齿轮机构,其在内燃机与电动发电机之间以增速的方式使内燃机的动力向电动发电机侧传递;第2齿轮机构,其在电动发电机与车辆驱动轴之间以减速的方式使电动发电机侧的动力向车辆驱动轴传递;第3齿轮机构,其在驱动电机与车辆驱动轴之间以减速的方式使驱动电机侧的动力向车辆驱动轴传递;离合机构,其切换电动发电机的驱动轴与第1齿轮机构或第2齿轮机构的连接和该连接的断开;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离合机构。在通常行驶时,电动发电机不与车辆驱动轴和内燃机双方同时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48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137643.6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和蓄电装置。本公开的用于蓄电装置的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包含硅相和由基本组成式MSi2表示的硅化物相(其中M为Cr、Ti、Zr、Nb、Mo和Hf中的一种以上),具有在上述硅相中分散有上述硅化物相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005360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031397.3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混合动力车辆包括:第1齿轮机构,其在内燃机与电动发电机之间以增速的方式使内燃机的动力向电动发电机侧传递;第2齿轮机构,其在电动发电机与车辆驱动轴之间以减速的方式使电动发电机侧的动力向车辆驱动轴传递;第3齿轮机构,其在驱动电机与车辆驱动轴之间以减速的方式使驱动电机侧的动力向车辆驱动轴传递;离合机构,其切换电动发电机的驱动轴与第1齿轮机构或第2齿轮机构的连接和该连接的断开;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离合机构。在通常行驶时,电动发电机不与车辆驱动轴和内燃机双方同时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9728361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265442.3
申请日:2018-10-29
IPC: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的(α)和(β)。(α)准备至少包含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β)向电解液中添加两性离子化合物。负极至少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和被膜。被膜形成于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被膜包含锂化合物。两性离子化合物在1个分子内包含鏻阳离子或铵阳离子、和羧酸根阴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02754251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080063436.5
申请日:2010-02-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山口裕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由具有尖晶石结构的含镍的锂锰复合氧化物和具有层状结构的含铝和/或镁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混合而成,层状结构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是通式LiNi1-x-yM1xM2yO2所示的化合物。其中,M1是Al和/或Mg,M2是选自Co、Fe、Cu和Cr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0.3≤x≤0.5,0≤y≤0.2。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