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91671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010226992.5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一边抑制在制热期间制热功能暂时停止一边高效地实施制冷循环。车载调温装置(1)具备:具有用于制热的加热器芯(43)和第一热交换器(22)并且供第一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热回路(4)、具有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和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并且实现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2)以及与第一热回路连通并供第一热介质流通的内燃机(52)的热介质流路。第一热回路构成为: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加热器芯的下游且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芯下游侧部分和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且加热器芯的上游的芯上游侧部分连通,并且第一热回路还具备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能够在至少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芯上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芯下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709902.5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系统(200)的冷却装置,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要求了第1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要求了第2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且连结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连结装置65的工作,以使得经由第1连结水路(65a)及第2连结水路(65b)而连结内燃机循环水路(20)与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50),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利用由内燃机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80)、且利用由混合动力系统散热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2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20)。连结条件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且经由第1连结水路从内燃机循环水路流入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的冷却水能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时成立。
-
公开(公告)号:CN11082163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709902.5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驱动系统(200)的冷却装置,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要求了第1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要求了第2混合动力系统冷却处理、且连结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连结装置65的工作,以使得经由第1连结水路(65a)及第2连结水路(65b)而连结内燃机循环水路(20)与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50),控制冷却水的流动,以使得利用由内燃机散热器(1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80)、且利用由混合动力系统散热器(43)冷却后的冷却水来冷却第2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120)。连结条件在未要求内燃机冷却处理、且经由第1连结水路从内燃机循环水路流入混合动力系统循环水路的冷却水能冷却第1混合动力系统构成要素时成立。
-
公开(公告)号:CN10922881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742968.X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在如下特定条件成立了的情况下,进行使连通系统工作而使内燃机水路与加热器水路连通的控制,然后,进行使加热器泵的占空比减小的控制及使内燃机泵的占空比减小的控制,所述特定条件是为了在利用连通系统使内燃机水路与加热器水路连通了时将在加热器芯流动的热交换水的流量控制为要求芯流量且将在内燃机水路流动的热交换水的流量控制为要求内燃机流量而需要进行使加热器泵的占空比减小的控制及使内燃机泵的占空比减小的控制的这一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451861A
公开(公告)日:2003-10-29
申请号:CN03122520.9
申请日:2003-04-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25/089 , F02M2025/0881
Abstract: 一种内燃机的蒸气燃料排放控制系统,包括:吸附燃料箱(10)产生的燃料蒸气的滤罐(20);使滤罐流出气体从滤罐(20)流出的滤罐流出气体产生装置(32);蒸气冷凝装置(34,44),将滤罐流出气体冷凝,产生所含燃料蒸气浓度高于滤罐流出气体的处理气体;将处理气体输送到燃料箱(10)的处理气体通道(42)。系统工作时,在处理气体的燃料蒸气浓度低于或预计低于预定水平时限制处理气体流入燃料箱。
-
公开(公告)号:CN11257209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1022205.1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蓝川嗣史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抑制变换器过度升温的冷却系统,其搭载于具备电动机(112)、变换器和电池(120)的车辆,具备:共用流路(3a);第一流路(3b),与共用流路连接并具有第一泵(31)和与变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36);及第二流路(3c),与第一流路并列连接于共用流路并具有第二泵(32)和与电池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35)。第一流路及第二流路构成为能在流过这些流路的热介质均在共用流路流通的第一状态与流过这些流路的热流体中的一方不在共用流路流通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流通状态。控制装置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流通状态时,以使流过第一流路的热介质的流量暂时比其目标流量多的方式控制第一泵和第二泵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0682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536261.8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制热装置使用加热器芯的热量对车辆的室内空间进行制热。本装置具备使用电力来产生热量的发热装置。本装置在内燃机的运转停止时产生加热器芯加热要求的情况下,进行通过发热装置将加热器芯加热的第一加热控制,在仅通过发热装置无法将加热器芯加热的情况下,进行使内燃机运转并使泵工作,将对内燃机进行了冷却的冷却水利用发热装置加热之后向加热器芯供给,由此对加热器芯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控制。本装置在第二加热控制的执行中在内燃机的温度成为规定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使内燃机的运转停止并使泵的工作继续,将对内燃机进行了冷却的冷却水利用发热装置加热之后向加热器芯供给,由此对加热器芯进行加热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922882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810743692.7
申请日:2018-07-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H1/02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系统的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在截断供来自内燃机水路的热交换水流入的加热器水路的部分与供向内燃机水路的交换水流出的加热器水路的部分之间的加热器水路即特定水路并且使内燃机水路与加热器水路连通了时为了将在加热器芯流动的热交换水的流量控制为要求芯流量且将在内燃机水路流动的热交换水的流量控制为要求内燃机流量而需要进行使加热器泵的占空比减少的控制及使内燃机泵的占空比减少的控制的情况下,进行使内燃机水路与加热器水路连通的控制,然后,进行截断特定水路的控制、使加热器泵的占空比减少的控制以及使内燃机泵的占空比减少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584669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020583.6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蓝川嗣史
IPC: H05K7/20 , B60K1/00 , B60L58/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能够抑制变换器的过度升温。搭载于具备电动机、变换器及电池的车辆的冷却系统具备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33)、第一流路(3b)、第二流路(3c)、控制装置。第一流路构成为,当第一泵工作时,热介质经过与变换器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36)和散热器而循环。第二流路与第一流路并列地连接于散热器,并且构成为,当第二泵工作时,热介质经过与电池进行热交换的第二热交换器(35)和散热器而循环。控制装置在使第一泵和第二泵的输出均上升时或使第一泵和第二泵的输出均下降时,以使在第一流路流动的热介质的流量暂时比其目标流量多的方式控制第一泵和第二泵的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791671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226992.5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一边抑制在制热期间制热功能暂时停止一边高效地实施制冷循环。车载调温装置(1)具备:具有用于制热的加热器芯(43)和第一热交换器(22)并且供第一热介质循环的第一热回路(4)、具有使制冷剂冷凝的第一热交换器和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并且实现制冷循环的制冷回路(2)以及与第一热回路连通并供第一热介质流通的内燃机(52)的热介质流路。第一热回路构成为: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加热器芯的下游且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游的芯下游侧部分和第一热交换器的下游且加热器芯的上游的芯上游侧部分连通,并且第一热回路还具备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流通方式控制装置能够在至少热介质流路的出口与芯上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一状态和与芯下游侧部分连通的第二状态这两个状态之间切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