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48299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680030876.4
申请日:2006-08-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2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5/2252 , Y10T74/19781 , Y10T74/19791 , Y10T74/19795
Abstract: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轴(1)、螺母(2)和辊子(3),轴(1)在外周表面上具有外螺纹(1a),螺母(2)在内周表面上具有内螺纹(2a),辊子(3)布置在轴(1)的外周表面与螺母(2)的内周表面之间。辊子(3)具有与外螺纹(1a)和内螺纹(2a)进行螺纹配合的螺纹3a。正齿轮(3b)和正齿轮(3c)设置在辊子(3)的各部分中。正齿轮(1b)设置在轴(1)的一部分中。正齿轮(1b)与辊子(3)的正齿轮(3b)啮合。内齿(4a)设置在螺母(2)的一部分中。内齿(4a)与辊子(3)的正齿轮(3b)啮合。这提高了当螺母(2)旋转时轴(1)的导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64092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71454.4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夹具。在本制造方法中,将在多个行星轴主体等间隔地配置在太阳轴主体的周围的状态下太阳螺纹与各行星螺纹啮合的状态作为标准装配状态,将由该标准装配状态下的太阳轴主体和行星轴主体的组装而构成的集合体作为第一组件。并且,在使行星轴主体相对于太阳轴主体的关系与标准装配状态下的行星轴主体相对于太阳轴主体的关系相对应的状态下进行第一组件的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02352915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198702.1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9/02 , F16H25/20 , F16H25/2252 , Y10T29/49464 , Y10T29/49465 , Y10T29/49764 , Y10T29/4978 , Y10T29/49826 , Y10T29/49895 , Y10T29/49899 , Y10T29/49904 , Y10T29/5397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的制造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夹具。在本制造方法中,将在多个行星轴主体等间隔地配置在太阳轴主体的周围的状态下太阳螺纹与各行星螺纹啮合的状态作为标准装配状态,将由该标准装配状态下的太阳轴主体和行星轴主体的组装而构成的集合体作为第一组件。并且,在使行星轴主体相对于太阳轴主体的关系与标准装配状态下的行星轴主体相对于太阳轴主体的关系相对应的状态下进行第一组件的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504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780023282.5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5/2252 , Y10T74/18056 , Y10T74/1866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其包括:圆环轴;太阳轴,配置在该圆环轴的内部;行星轴,配置在该太阳轴的周围;以及第一齿轮机构及第二齿轮机构,在圆环轴与所述行星轴之间进行力的传递。行星轴具有构成第一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一行星齿轮和构成第二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二齿轮,该行星轴被构成为允许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之间的相对的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1479504A
公开(公告)日:2009-07-08
申请号:CN200780023282.5
申请日:2007-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H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5/2252 , Y10T74/18056 , Y10T74/18664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旋转直线运动转换机构,其包括:圆环轴;太阳轴,配置在该圆环轴的内部;行星轴,配置在该太阳轴的周围;以及第一齿轮机构及第二齿轮机构,在圆环轴与所述行星轴之间进行力的传递。行星轴具有构成第一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一行星齿轮和构成第二齿轮机构的一部分的第二齿轮,该行星轴被构成为允许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之间的相对的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133944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0209899.8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1007 , H01M8/02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提供能抑制破损的技术。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接合体,具有第1催化剂层、第2催化剂层、以及配置于第1催化剂层与第2催化剂层之间的电解质膜;支承框架,配置于膜电极接合体的周围;第1气体扩散层,与第1催化剂层接触配置,且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超过膜电极接合体的外缘;第2气体扩散层,与第2催化剂层接触配置;一对隔膜,夹持第1气体扩散层、第2气体扩散层以及支承框架;以及盖板,从第1气体扩散层与支承框架之间的第1区域起连续地设置至第1气体扩散层与电解质膜或第1催化剂层之间的第2区域,且不透过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盖板经由粘接层与支承框架以及电解质膜粘接为不使反应气体通过。
-
公开(公告)号:CN113394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209899.8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1004 , H01M8/1007 , H01M8/02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的制造方法,提供能抑制破损的技术。燃料电池具备:膜电极接合体,具有第1催化剂层、第2催化剂层、以及配置于第1催化剂层与第2催化剂层之间的电解质膜;支承框架,配置于膜电极接合体的周围;第1气体扩散层,与第1催化剂层接触配置,且至少一部分被设置为超过膜电极接合体的外缘;第2气体扩散层,与第2催化剂层接触配置;一对隔膜,夹持第1气体扩散层、第2气体扩散层以及支承框架;以及盖板,从第1气体扩散层与支承框架之间的第1区域起连续地设置至第1气体扩散层与电解质膜或第1催化剂层之间的第2区域,且不透过燃料电池的反应气体。盖板经由粘接层与支承框架以及电解质膜粘接为不使反应气体通过。
-
公开(公告)号:CN102667078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080053526.6
申请日:2010-06-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L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26 , F01L1/185 , F01L13/0021 , F01L13/0036 , F01L2013/0052 , F01L2105/00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导轨的磨损增加、能够减少延迟机构的数量、且能够基于单一的致动器的工作使用刚体部件一并顺畅地切换多个气缸的气门的开阀特性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具备切换第一以及第二气缸组的各气缸的气门(26)的开阀特性的切换机构(32)。切换机构(32)作为伴随着电磁螺线管(56)的工作与螺旋状的导轨(54)卡合而位移的刚体部件具备连杆轴(50a、50b)。切换机构(32)具备在第一气缸组与第二气缸组之间处于连杆轴(50a、50b)的中途的延迟机构(60),在电磁螺线管(56)工作时气门(26)处于提升中的气缸中,延迟机构(60)使第二连杆轴(50b)的位移延迟。
-
公开(公告)号:CN102667078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3526.6
申请日:2010-06-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L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L1/26 , F01L1/185 , F01L13/0021 , F01L13/0036 , F01L2013/0052 , F01L2105/00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导轨的磨损增加、能够减少延迟机构的数量、且能够基于单一的致动器的工作使用刚体部件一并顺畅地切换多个气缸的气门的开阀特性的内燃机的可变气门装置。具备切换第一以及第二气缸组的各气缸的气门(26)的开阀特性的切换机构(32)。切换机构(32)作为伴随着电磁螺线管(56)的工作与螺旋状的导轨(54)卡合而位移的刚体部件具备连杆轴(50a、50b)。切换机构(32)具备在第一气缸组与第二气缸组之间处于连杆轴(50a、50b)的中途的延迟机构(60),在电磁螺线管(56)工作时气门(26)处于提升中的气缸中,延迟机构(60)使第二连杆轴(50b)的位移延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