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5977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384546.2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郁家麟 , 朱晔 , 江洪 , 王法 , 沈中元 , 葛黄徐 , 朱岚康 , 郭一凡 , 姚跃 , 韩玮 , 朱仁杰 , 贺少辉 , 李益铭 , 王剑 , 刘彬 , 李丹煜 , 马潇 , 姚文博 , 郑金雷 , 贺家新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N3/0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3/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地下管线的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针对地下管线结构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的参数范围,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每种参数组合下的地下管线结构最大变形截面位置和相应的变形安全系数,并将不同参数组合下的结果同计算参数作为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将待测量地下管线现场的输入层参数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待测量地下管线现场的结构变形的位置以及变形系数用以判断结构安全性。本发明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地下管线的安全评价方法的计算时间短,可以有效应用于数字孪生系统中,该方法使用神经网络获得安全系数用于判别地下管线结构是否安全,可以有效评价出地下管线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6316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129676.0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10 , C04B28/26 , C04B11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扰动敏感地层超小净距大断面群洞隧道马头门施工方法,包括注浆支护,马头门预处理,马头门洞支护,马头门破除施工及支护监测等五个步骤。本发明一方面大大减少了对隧道洞口围岩的扰动,支护体系更加简洁,力系转换更加合理,减少了支护成本;另一方面马头门进洞之前对不平衡地层压力预先强转换,初支预构筑并及时封闭成环,支护作业稳定性及可靠性好;同时群洞隧道马头门开门过程中遵循先大后小、对称施工的原则,并增大工作面纵向错开距离,从而有效消除群洞效应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85596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811570777.6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混凝土杂散电流及循环冲击荷载试验系统,包括承载机架、实验槽、冲压机、千斤顶、承压板、恒电位仪、伏安表、石墨电极板、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接线端子、衬板及控制电路,实验槽嵌于承载机架内,冲压机安装在承载机架上端面与承压板相互连接,承压板位于承载机架内并位于实验槽正上方,千斤顶位于承载机架外侧面,前端面与衬板后端面连接,衬板嵌于实验槽内接,恒电位仪、伏安表均位于承载机架外侧面,其中恒电位仪分别与石墨电极板、饱和硫酸铜参比电极相互连接,伏安表与接线端子电气连接。本发明便于进行钢筋混凝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对混凝土试块施加了侧向静载来模拟地下混凝土结构受到的土压力作用,更符合实际受力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612079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86812.0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中铁航空港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02D7/20 , E02D15/00 , E02D29/04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7/20 , E02D15/00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预作竖向支撑体系地下结构盖挖逆作施工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盖挖逆作法基础上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围护结构,同时不预先施作竖向支撑,采用分部阶梯式开挖的方法对土体进行开挖。部分土体开挖后,在充分发挥土体自承能力的前提下,于开挖空间中对称式施作墙、柱等竖向支撑体系,完成主体结构的施作。其优点在于能够降低工程风险同时能够缩短路面恢复时间。与传统盖挖逆作法比较,该方法极大程度地缩短了从开工到恢复路面工作结束所需的时间,在保证施工安全及工程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57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766016.8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Inventor: 刘兵科 , 贺少辉 , 郭旭东 , 郑金雷 , 邵翔宇 , 贺家新 , 白守兴 , 李益铭 , 周建民 , 王晓伟 , 张斌 , 姚文博 , 梁智超 , 崔辰秋 , 贾小杰 , 徐源淏 , 白小东 , 王柳茜
IPC: E02D29/00 , E02D29/045 , E02D29/055 , E02D15/02 , E02D33/00 , E02D31/08 , E21D11/10 , E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穿扩建地铁车站微变形的密贴硬接触支顶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导洞施工,注浆强化作业及布设监测点等三个步骤。在初支施工过程中,设置若干检测点并加密监测频率,通过各检测点检测施工作业状态及受力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本发明较传统的施工方法,所采用的工法结构构成简单,易于取材,材料损耗小,且操作灵活方便,通用性好,操作时体能损耗小,同时达到对施工变形的要求,有效的防止结构的变形,同时另可有效的实现对支护作业受力状态进行有效的检测,进一步的提高了施工工作精度、日常检测维护便捷性及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9908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654158.5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3/1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电力管线通道状态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地下电力管线通道结构评估技术领域,包括:获取通道的建筑结构参数;根据获取的通道的建筑结构参数,构建通道模型;结合获取的建筑结构参数,对通道模型进行赋值并定义计算所需的边界条件,并生成命令流;利用Flac3D分析程序对命令流进行计算,获得通道的应力形变数据。本发明应用过程简单、快捷,可以快速对大量电缆通道进行建模计算;整体计算控制、参数调用、建模和结果导出基于python开发,可以方便快捷的应用于B/S架构计算平台建立。
-
公开(公告)号:CN111206944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209697.9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地铁车站变形缝差异沉降控制预支顶开挖构筑方法,包括变形缝加固,预备施工,导洞初步强化,导洞二次强化及作业面构筑等五个步骤。本发明在施工中遵循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有效的改善长久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受力状态,在变形缝两侧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控制车站变形缝两侧的差异沉降,同时较传统的施工工艺,有效的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086209A
公开(公告)日:2007-12-12
申请号:CN200710119377.9
申请日:2007-07-2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E21D11/04
Abstract: 一种盾构法与浅埋暗挖法结合建造地铁车站的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具体施工方法如下:1)盾构施工直接过站;2)靠近盾构隧道外侧一定距离施作隔土排桩;3)在盾构隧道内架设临时支撑柱,并在管片纵向上施作预应力钢索;4)用浅埋暗挖法分部开挖中间站台/站厅隧道,施作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5)在站台/站厅隧道内向管片侧土体注浆;6)开挖通向盾构隧道的乘客疏散横通道,施作初期支护;7)拆除横通道处开口管片,施作二次衬砌,使保留管片与横通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保持良好的连接;8)拆除所有的临时支撑,施作站台板,完成车站结构施工。本发明可以提高地铁建设的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01082279A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200710118046.3
申请日:2007-06-27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盾构区间拓展车站技术的一个核心:桩-柱-预应力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是在靠近盾构隧道外侧一定距离施作排桩隔离土体;在盾构隧道内管片开口一侧架设竖向的临时支撑柱,同时将开口处的保留管片及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管片在纵向通过预应力钢索串联起来并进行张拉,形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从而降低管片破除过程中开口处保留管片的受拉和张开趋势,并达到将力系转换到相邻未拆除的管片环上的目的。本发明对于同类工程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主要优势在于支撑体系结构简单,控制管片变形的能力强,传力明确,易于监测;支撑体系可标准化生产,重复使用;支撑体系在最大限度地保障受力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提供盾构隧道施工的通行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206944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209697.9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穿地铁车站变形缝差异沉降控制预支顶开挖构筑方法,包括变形缝加固,预备施工,导洞初步强化,导洞二次强化及作业面构筑等五个步骤。本发明在施工中遵循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有效的改善长久运营地铁车站结构的受力状态,在变形缝两侧形成稳定的支护结构,控制车站变形缝两侧的差异沉降,同时较传统的施工工艺,有效的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
-
-
-
-
-
-
-
-